“去年获得日本国籍的中国人首次超过韩国!”日本《产经新闻》7月19日上午发布一篇文章,立即冲上社交媒体X的“热门”榜单,并引发网友的激烈争论。
文章称,去年的入籍许可约8800人,其中3100名中国公民,数量最多、50年来首次超过韩国人数量。(见下图)

耐人寻味的是,7月20日正是日本参议院的选举日(每三年改选50%席位),据称参与投票的选民人数可能创新高,其中核心三大问题是:物价、外国人、美国关税。而媒体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布此数据,着实有些火上浇油的意味。
移民议题的撕裂
今年5月,一条"东京池袋的中文招牌比日文还多"的推文被广泛传播,折射出日本社会对移民激增的焦虑,推动了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也进一步激发年轻世代对“老人政治”的高度不满。
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很多从事低端劳动工作的入籍者被称为“外劳”。据法务省数据,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入籍人数也在增加,最多者在五年内翻了一番。
对此,新兴的“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幣喊出“日本人优先”的口号:“我们将致力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育儿提供支援以及维护社会治安,以便为日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
他在街头演说中高举"日本人的工作被夺走"的标语,其自媒体订阅量半年暴涨至50万。他提出的"建筑业·制造业外劳配额减半"政策,甚至吸引部分传统自民党支持者倒戈。
18日,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呼吁:“排外主义不行,我们应该把外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对待。”神谷宗幣马上反唇相讥:“你不如给他们投票权好了。”
“与三年前相比,这次选举引起了巨大的混乱。”一位居住在东京的朋友对笔者表示,“你去网上看看就知道了。”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论战正随着选举日到来而呈现极端化趋势:一边是“日本人优先”被上升为“捍卫日本”,一边是多元文化倡导者发问:“没有外劳谁去护理老人?”

日本社交平台的一则帖文写道:明天是参议院选举。对执政党的不满日益加剧,导致极右翼政党和具有个人魅力(?)的党魁出现,这在欧洲也是一样(法国的勒庞),现在的自民党确实也不怎么样,但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冷静下来再重新考虑一下。
东京区31岁的独立候选人平野雨龙就在社交平台提出对中国人入境、入籍、购买土地等做出限制。在平野的个人网站上,很多人回帖表示支持,但也有日本网友回复:“停止向中国出口,那为什么不干脆停止从中国进口?你的思维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经验水平?——我无意挑衅,不如直接断交,你的问题就全解决了。”

平野雨龙在街头演讲。来源网络
笔者一位在京都工作的朋友也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对经济问题很感兴趣。但这次很多人关注外国人犯罪问题。
“日本对于犯罪的外国人没有任何规定,他们仍然可以留在日本。”她说,现在的政府太疯狂了,也是大部分人愤怒的原因,
“日本政府正在接受外国的金钱或其他好处,百分之百确定。”她对笔者说。
“我的购物篮越来越轻了”
除“外国人”问题之外,还有一座令执政党头疼的大山,也是普通日本人需直面的问题,更加敏感、更为尖锐,可以说是火山口也不为过。
"让国民的餐桌不再沉重!"——这句口号出现在2025年几乎所有政党的竞选海报上。缘于日本的米价从去年起一路高涨,最高时涨到5000多日元/5kg(超过人民币25元/斤)。
自民党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在4月就任时高调宣布"半年内稳定米价",但截至7月选举前,笔者居住的大阪当地超市中,米价依然在3990日元左右,偶尔有小泉推出的“储备米”(1900日元/5kg,约人民币9元/斤)销售,但很快断货。

还有西瓜的价格,5月的价格32元人民币/片(1/8个西瓜),目前价格依然在二十七八元人民币左右。
这引发了在野党的密集攻击:立宪民主党指出"农业补贴改革迟缓",日本维新会主张"彻底取消大米关税",而“参政党”则抛出更具冲击力的数据——"进口中国廉价米可立即降价30%"。
值得注意的是,各党派都想要抑制物价,但对策折射出深层次路线差异:执政的自民党坚持"保护本土农业"的传统路线,日本共产党呼吁"扩大生活必需品价格管制",而“参政党”等小党则将矛头直指“农协垄断体制”。
还有的在野党提出停止消费税(日本食品消费税约为8%-10%),但是现任首相石破茂认为这主张“不可在无视财源的情况下谈论”,他主张发放现金(每人2万日元)更具有“即时性”。
政治家忙于相互攻讦,民众则越来越不满。在#米价谎言#标签下,一位主妇的吐槽获得数万点赞:"政治家们忙着在超市摆拍'比价',但我的购物篮越来越轻了。"
在多个议题的刺激下,更多人希望通过参与选举来改变现状。住在滋贺县的朋友对笔者说,“我们有一个提前投票制度,仅滋贺县的投票率就比上次有所提高。”
自民党的"老年危机"
石破茂首相此前曾为20日的选举制定目标:“包括非改选在内将过半数”。由于此次参议院改选席位为50%,目前自民、公明两党在非改选席位中拥有75个议席,因此在改选部分能否获得50个以上议席将成为执政党的胜败线。(见下图)

但是,如今自民党的支持者"平均年龄58.3岁,30岁以下人群支持率仅12%"——《朝日新闻》的调查报告揭示出这个执政党正无可挽回地显露老态。
去年政治黑金事件中,被曝光的自民党议员近七成超过60岁,TikTok上#老人政治OUT#话题播放量突破2亿次。早稻田大学政治学教授田中良和指出:"30岁以下选民中,‘无论哪个小党都比自民党强’的情绪正在蔓延。"

一个日本网民在社交平台的帖文:提醒广岛县的选民不要忘记前首相岸田文雄去年身陷政治和金钱问题的事,还提到“用AI实现新政治”。
这种代际断层体现在具体政策上:当自民党强调"养老金改革"时,新兴政党正抢夺Z世代票仓——令和新选组主打“元宇宙参政平台”,NHK党承诺“取消年轻人电视税”,甚至出现专攻游戏政策的“玩家党”。
一位单身母亲朋友对笔者直言:日本老年人不想改变或接受新事物,所以他们喜欢自民党;但新一代人会投票给“参政党”(“日本人优先”)。而她自己则喜欢令和新选组:“他们为单亲父母制定了良好的政策”。

作为日本新兴右翼政党,“参政党”主打民族主义政策,强调"日本人优先"理念。其宣传常使用橙色作为党派代表色,内容聚焦教育改革、健康饮食和国防议题,并主张通过政治活动"报恩"给下一代。有网友发帖中有“参政党”“势不可挡、日本人优先、夺回日本、脚踏实地开展党务、教育·饮食健康·捍卫国家三大支柱、参政党是日本的希望”等字眼
网络上,虽然社交媒体平台标榜“中立”,但以年轻人为主的用户群占据了主流声量。自民党在年轻人群中的失势似乎成为物价、外国人等民众焦虑问题的量化指标,引发更多不信任感。

和歌山县选民对当地候选人二阶信泰的攻击。二阶信泰之父二阶俊博是日本自民党资深议员,长期主导和歌山选区,其政治家族被部分民众质疑涉及腐败等问题。上图内容反映了日本网民对和歌山选举的激烈争论,尤其是年轻世代对传统政治势力的不满。
比如在米价问题上,自民党与农协有着深厚的渊源,小泉抑制米价会失去农村选民,不抑制又会得罪城市选民,两边为难,又不敢壮士断腕。正如名古屋一位23岁选民所说:“与其听石破茂谈‘昭和式危机管理’,不如试试(投票给)那些懂TikTok的政党。”
“让老人们输一次,才是最好的政治教育”
共同社民调同时显示,如今石破茂领导的内阁支持率降至25%左右。按《东洋经济》社论的说法,这次参议院选举结果将左右石破内阁的命运。如果执政联盟所获议席数少于50席,石破茂恐将辞职或重组执政联盟。

各政党支持率分别为:自民党24.0%,持续下降;立宪民主党7.8%;令和新选组2.8%;“参政党”5.9%,增长最快;“没有特别支持的政党(特になし)”的为33.7%。来源:NHK
这种心态使得小党林立成为可能:在比例代表区,预计将有超过15个政党争夺席位,包括专注女性议题的"樱花党"、主张"AI治国"的"科技党"等。
但是从笔者接触到的日本人来看,他们似乎对此并不担心,很多人都是“(石破)换就换吧,我只在意我关心的问题”。

“新·国民民主党”候选人堀江明在JR车站拉票。这是日本政治的一个特色,候选人往往会到街头演讲拉票,但似乎行人没有特别热烈的反应。
当物价焦虑撞上身份认同危机,当银发政治遭遇数字原生代,传统大党与新兴小党的混战可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无论结果如何,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平成时代确立的政治秩序,已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正如一位网民所言:“让老人们输一次选举,才是最好的政治教育。”
(作者是前媒体人,现旅居日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