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体检发现肾癌的概率如何?有哪些注意事项?多位专家解析

近日,一篇题为《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文章引发社会关注。文章称,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这一事件,也引发大众对于“体检是否还有意义”的争论。

“对于肾细胞癌而言,体检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这是发现早期肾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大多数肾癌是在体检中发现异常,再去医院进一步诊断发现的。”7月19日,多名泌尿外科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强调这一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叶定伟表示,多数早期癌症的发现都离不开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每年1次体检做B超,对发现肾癌非常有帮助。

“很多肿瘤都是靠早期筛查发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张进表示,当前来院肾癌患者中八成为早期患者,这主要得益于人们体检意识增强及影像检查的普及。“绝大多数早期肾癌都是无症状的,即使肿瘤直径已经达到5-6公分,都可能无症状,因此体检对肾癌的发现是很重要的。”

也有医疗领域的内部人士透露,体检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体检多年却未发现疾病的情况在业内并不罕见,体检机构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秉承对患者健康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去避免漏诊或误诊。在发现体检异常的情况下,要做好体检报告的详细解读,给患者提供下一步诊疗的参考。

临床上大多数肾癌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异常

公开资料显示,肾癌全名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肿瘤的一种常见类型,而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则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癌病理亚型,约占肾癌的60%-85%。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泌尿系统肿瘤诊疗经验的专家,叶定伟坦言,在其门诊中,每年的体检季(年底至次年年初)是肾癌患者就诊、手术人群最多的时候,“临床上,大部分肾癌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异常后,再来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其余非体检时间来就诊发现是肾脏肿瘤的,多数是做了胃、肝等手术后意外发现的,由此可见体检对于肾癌发现的重要性。”

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很普遍。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张进的门诊中,有90%的肾癌病例是通过体检发现的,“他们中大部分是早期病人,比例占据80%-85%,这些人群往往是在体检中B超发现异常,随后来医院进一步诊断。此外,也有一小部分肾癌患者是因出现腰痛、血尿和肿块等症状前来就诊的,但这部分患者现在非常少见,一旦发现大多就是晚期肾癌患者。”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二科主任周铁同时认为,临床上,肾癌基本上在体检中发现,“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肾癌不像前列腺癌可以通过检测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来进行筛查,也不像直肠癌可以通过CEA(癌胚抗原)作为参考依据,肾癌无法通过血检来判定,因为肾癌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早期也没有什么症状,一般在体检中通过B超初步筛查。”

但周铁也表示,B超能否发现肾癌可能,一方面取决于超声科医生的经验,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肾脏肿瘤大小,如果肿瘤直径太小如1公分内的话,可能会被漏诊,因此每年做体检都对肾癌的发现是有帮助的,“如果养成每年定期做B超的习惯,肾脏肿瘤还是能被发现的。”

张进同时指出,B超漏诊肾细胞癌也可能因为肿瘤位置不大好,譬如肿瘤在肾脏轮廓里面,或者患者肥胖等原因,都会导致B超漏诊,“但如果通过核磁共振和CT进一步诊断,就能大大提高肾细胞癌的检出率。”

医疗领域的内部人士透露,市面上体检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体检多年却未发现疾病的情况在业内并不罕见,这其中有的或是因为操作人员的原因被忽略了,或是因为技术水平、设备等原因没有及时发现。但体检作为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一环,体检机构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秉承对患者健康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去避免漏诊或误诊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发现体检异常的情况下,要做好体检报告的详细解读,给患者提供下一步诊疗的参考。

体检发现钙化灶,建议进一步CT或磁共振检查

这篇《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文章中还提及,2023年10月,律师张晓玲在爱康的体检报告中曾被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同时在她十年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

上述2个体检指标是否对肾癌的诊断有着参考价值呢?

对此周铁表示,CEA是通过抽血检测的,以往把CEA作为早期诊断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经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不仅胃肠道的恶性肿瘤CEA值可以升高,在乳腺癌、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血清中也有升高,但与肾癌的筛查诊断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而针对肾出现钙化灶、错构瘤可能的情况,叶定伟指出,钙化灶应该是在B超检查时发现囊性改变,但并不能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也可能只是肾囊肿,这提示患者还需要进一步做CT或者磁共振进行检查,“这对于患者来说很有必要,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钙化灶,我们会建议患者去做进一步检查,可以做一个增加CT或者磁共振检查,看看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治疗。”

叶定伟指出,在临床上,肾癌的诊断通常采取影像学检查,最初通过B超检查发现异常,一般肿瘤直径1公分以上很容易被发现,但B超检查出来的并不一定就是肾癌,这时候就需要增强CT或增强核磁共振进一步检查明确,再做进一步判断。

“最终判断是否为肾癌,是通过手术后的病理诊断来判定,一般情况下,通过CT检查明确是肾细胞癌的比例有85%-90%,这时候患者就可以选择开刀,当然临床上也不排除一小部分开出来是良性肿瘤。”叶定伟说。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

多名专家表示,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一年一次做体检筛查肾癌足够了,这也非常有必要。

叶定伟指出,肾癌的高发人群大多聚集在五六十岁患者,患者中男性占据多数,男女比例是3:1。之所以患肾癌,一方面是遗传因素,一方面也有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如高胆固醇饮食、吸烟、肥胖都有可能导致肾癌。“当前,肾癌也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上也不乏二三十岁的患者,这些患者中不少是因为家族遗传。”

对于体检频率,叶定伟认为,一般来说,对于40岁以上普通人群,每年都要做好体检筛查,“一年一次体检,对肾脏早期发现足够了。”

而针对一些有家族遗传史的特殊人群,专家认为有必要提前肾癌筛查的年龄。张进特别指出,譬如有VHL综合征、BHD综合征和HLRCC综合征(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就要提前筛查的年龄,其中,有VHL综合征家族遗传史的,需要15岁以上开始每2年做一次影像学检查;针对HLRCC综合征家族遗传史的,8岁以上就要每年做一次检查。

之所以要做好体检,上述专家认为,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对于早期肾癌患者来说,早发现保肾可能性就越高。“从现在来看,7公分以内的早期肾脏肿瘤,保肾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张进也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体检,可以通过超声和磁共振平扫的方式进行肾癌筛查,这样更有助于避免漏诊。

“尽管体检不一定可以发现所有的癌症,但很多肿瘤都是靠早期筛查发现的。如肿瘤标志物的筛查,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CA199可用于胰腺癌辅助诊断等,这些都是医学界公认的,因此总体来说,体检的意义很重大。”张进解释称,针对体检不能发现癌症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肿瘤发病位置隐蔽、早期无症状,检查很难被发现,如胰腺癌和卵巢癌等,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设备、技术等因素没有发现,但这些原因都不足以让大众去忽视体检的重要性。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