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政府近期贸易政策全面升级,中国企业转口贸易形势严峻
今年4月份以来,中美关税博弈不断升级,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个别商品关税甚至将加征至245%。2025年美国关税2.0 版本相比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是一场全方位的升级。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打击中国航运和造船业、升级原产地认证等措施,不仅导致原本依赖美国市场的外贸企业难以开展对美贸易,更严重限制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
第一个升级是关税壁垒层面,美国通过近似禁止性关税的“对等关税”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对美贸易,扰乱全球供应链。为了削减对华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归,特朗普政府分别于今年2月、3月对中国商品加征两次10%关税,经过4月的“对等关税”,其中部分类别的商品关税在多轮加征后最高已经达到245%。同时,特朗普封堵小额包裹免税漏洞,取消对中国的低值商品免税待遇。
第二个升级是非关税壁垒层面,美国通过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限制中国深加工转口贸易,打击中国光伏行业,扶持美国相关行业。当地时间2025年4月21日,美国宣布将对中国在东南亚四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布局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两项税率叠加后部分光伏企业面临的税率高达3521%。
第三个升级是针对中国运送商品的物流航道,美国依据301条款针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施加限制措施,增大中国贸易运输成本,打击中国造船业,扶持美国造船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当地时间2025年4月17日发布了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高额港口费、运输限制等措施,作为关税2.0政策的延伸,试图重构全球海运规则。
第四个升级就是美国试图切断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进行转口贸易避税的传统渠道,升级原产地认证,加强海关执法,严查转口贸易。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海关加强了货物原产地证书的检验和认证,现在通过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地转口,需要的证明的材料更多;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转口贸易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现在的严格打击。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在东南亚国家的转出口面临的潜在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高度上升。
二、中国企业的破局之路
针对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措施,中国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破局:
第一,短期内寻找新的对美转口贸易国。对比全球各国的区位、经济、基建等优势,中东地区是短期可以维持转口贸易企业运转的口岸之一。例如,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具有对美贸易逆差较小,同欧盟有关税同盟协定的双重优势,有利于企业开展“投资+对美转口贸易新模式”。但这只能作为短期应急式安排,如果这些中东国家对美贸易突然大增,必然会引发美方关注并加强审查。
第二,出口转内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出口转内销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但只有部分商品适合外贸转国内销售,并且还存在标准、认证的内外不一致,需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更重要的是,给予出口转内销优惠,会挤压国内销售市场,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内卷。因而,需要配合政府补贴、消费券等方式短期内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些都是短期应急措施,关键还是要扩大居民收入。
第三,出口多元化,中国企业可进一步聚焦于对新兴市场的拓展,以应对美国转口贸易限制。利用美国政策内顾倾向加剧的情况,积极同世界其他国家加强经贸合作。通过避免其他国家以中国为谈判杠杆,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以损害中国利益。一是,优先重视周边经贸合作,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二是,利用美国减少在非洲投入机会,利用“一带一路”协议和国际经贸合作园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三是同欧盟加强谈判,双方都有抵制美国关税的共同诉求,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解冻,扩大双方经贸合作。
最后,需稳定国内信心,困难时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从战略层面看,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长期冲突对双方均无益。未来即便竞争态势仍在,贸易层面的相互依存也难以割裂。
(作者丁浩员系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商学院副院长)

海报设计:白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