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风险偏好有回升空间,把握做多窗口

五一假期后,A股进入5月交易时间,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随着业绩验证期结束和情绪面缓和,叠加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预计5月市场风险偏好还有回升空间,节后A股 “开门红”值得期待。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接下来,中国股市风险溢价有望系统性下移,而无风险利率下降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将成为增量入市的关键力量,接下来,继续看好A股,把握做多窗口期。

“业绩验证期结束,压制小盘成长表现的因素自然消失,同时科技后续景气线索得到强化,短期科技引领市场脉冲式反弹是大概率。五一假期,海外扰动缓和也是短期反弹的支撑因素。”申万宏源证券指出。

华西证券进一步指出,五一假期期间,海外扰动缓和预期促使全球风险偏好回暖,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并带动中国权益资产大幅反弹,节后A股有望延续假期中中国资产的强势表现,“开门红”值得期待。

配置层面,科技成为多家券商的一致性推荐。华泰证券便指出,可增配政策支持意愿强、财报验证景气相对占优、有积极边际催化的TMT。

“消费和科技都是景气预期强化的方向,而4月消费结构性机会集中演绎,科技调整波段延续。目前,消费赚钱效应处于相对高位,科技处于相对低位。现阶段更加看好科技的布局机会。”申万宏源证券称。

中信证券:5月风险偏好还有回升空间

海外扰动至今,全球主流风险资产价格基本都回到原点,表明“交易事实,而非预期”应该是扰动之下应对不确定性的第一原则;展望5月,预计风险偏好还有回升空间,A股将继续呈现风险偏好回暖、主题轮动的特征,以低机构持仓的主题型交易机会为主。

具体而言,5月或是一轮筹码出清后的交易型机会,在这个阶段机构持仓不拥挤,且短期对内需、外需等业绩情形不敏感的主题可能会更加占优。待下半年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步后,到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才是基于基本面逻辑做配置的最佳时间窗口。

配置上,除了短期的热点主题轮动,依然建议聚焦三个不变的大趋势:一是中国自主科技能力的提升趋势不会动摇;二是欧洲重建自主防务,提升能源、基建和资源储备的趋势不会动摇;三是中国势必要走通“双循环”,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并激发内需潜力是政策的必选项。

同时,5月可以重点关注的新技术和产业题材包括:多模态AI(国产算力、端侧应用等)、AI/AR眼镜(SoC、光波导、MicroLED、碳化硅等)、MCP+AI Agent(港股互联网龙头、软件开发商)、创新药以及可控核聚变。

国泰海通证券把握做多窗口期

展望后市,中国股市风险溢价有望系统性下移,而无风险利率下降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将成为增量入市的关键力量,接下来,继续看好中国A股和H股,把握做多窗口期。

3月至4月股市的调整与有力的修复,是继“924”后再一次的重要转折。其表明,投资者关于海外扰动的严峻性与对决策层扭转形势决心的疑虑消减,这既是风险释放也是试金石。

展望下一阶段,维持对中国股市的乐观看法。首先,经历冲击后,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已然充分,包括交易结构的出清,这是股市好转的重要前提。其次,尽管仍有不确定性,但海外扰动第一阶段的激烈摩擦已告一段落,形成有利的做多窗口。

再次,股市预期的关键“在内不在外”,政治局会议与国常会均释放了以内部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的积极信号,存量政策加快部署,增量政策箭在弦上。相较于过去,政策的预期和展望更为连续和稳定。

配置方面,新兴科技是主线,金融周期是黑马。一是金融与高分红,无风险利率下降与增量入市,推荐券商/保险/银行;以及具备股息与稳健经营优势的央企高分红股,推荐运营商/高速公路/公共事业。二是新兴科技成长,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游戏/信创/半导体/算力/医药。三是顺周期的回归,推荐地产/有色/化工/建材/零食/化妆品。主题方面,推荐投资者关注外骨骼机器人/人工智能+/内需消费/自主可控。

银河证券:情绪有望回暖

决战四月后,按照统计规律五月行情大概率冲高回落,选股中的动量和机构因子需重视。五一假期前的三个交易日,市场表现中规中矩。宏观来看,国内随着业绩披露结束,题材炒作可能再度活跃,关注成交量能否放大。此外,机构持仓公布,机构风险偏好有所提高,港股获得更多资金关注。

海外方面,非美货币大幅升值仍是国际资本关注的重点。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落地或有更明确的方向,目前资金对5月份美联储按兵不动达成共识。

操作层面,考虑到宏观情况以及中观变化,中期趋势依然围绕“以我为主”,但短期要观察科技方向是否会阶段性景气度更高。近期有传闻,海外科技巨头业绩助推,以及后续五月份鸿蒙pc发布,都是可能引发资金关注的重要事件。

而消费方面,五一整体出行数据有一些亮点,但整体仍是量的逻辑为主,资金关注度或不会太高,内需进一步刺激还需等待6月底之前落地的政策或提供更多指引。最后,结合机构持仓来看,主动权益和北上资金都在明显加仓的行业有汽车、社会服务、商贸零售、机械设备等,而明显减仓的行业有通信、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

申万宏源证券:短期市场脉冲式反弹是大概率

业绩验证期结束,压制小盘成长表现的因素自然消失,同时科技后续景气线索得到强化,短期科技引领市场脉冲式反弹是大概率。五一假期,海外扰动缓和也是短期反弹的支撑因素。

中期而言,维持二季度震荡市的判断。后续海外扰动带来的基本面下行压力可能逐步显现,对此,市场反映“幅度到位,时间不足”,驱动A股市场磨底。

配置层面,消费和科技都是景气预期强化的方向,而4月消费结构性机会集中演绎,科技调整波段延续。目前,消费赚钱效应处于相对高位,科技处于相对低位。现阶段更加看好科技的布局机会。

中期看好国内AI算力和具身智能的投资机会。公募一季报反映出,机器人相对AI持股更集中,这表现为,机器人更容易对催化做出反应,是主题弹性更高的方向;而AI行情重启需要更重磅的催化,如果启动则更偏向于中期行情。

华泰证券:适度进取

海外扰动以及财报验证是4月投资者面对的主要扰动,从市场反馈看,外部不确定性下,内需消费及低波红利是共识最强的方向。而随着海外预期好转,财报验证落地,节前风险偏好略有回暖,TMT有走强迹象。接下来,内需消费及科技的行情或仍有演绎空间,建议边际增配。

具体而言,第一,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两者是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第二,两者中不乏当前景气有相对优势的方向。第三,假期出行消费数据以及海外科技大厂财报对部分方向形成正向催化。

中期视角下,哑铃型策略仍将有效。着眼短期,在财报验证落地、海外扰动有缓和迹象、政策托底意愿偏强的背景下,指数层面的下行风险可控,或可适度进取,把握结构性机会。

配置层面,低波红利适度止盈,增配政策支持意愿强、财报验证景气相对占优、有积极边际催化的TMT及内需消费。TMT中重点关注需求能见度较高的云计算链,内需消费中重点关注港股服务消费以及A股中周转率及利润率改善的高性价比品种,如乳品、调味品等。

招商证券:权重指数回升

展望后市,5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权重指数回升,科技成长活跃”的格局。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市场担心海外扰动会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财政资金准备充裕,能够在出口下行时进行对冲,经济未来仍然以稳为主。

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结束,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迎来久违的上行拐点。而且由于经营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资本开支下滑,自由现金流拐点确立,奠定A股整体向上的方向。

业绩披露期结束后,市场会积极地在业绩改善的行业进行投资标的布局,而进入业绩真空期后,新产业趋势方兴未艾,产业趋势投资和主题投资在当前环境下有望回归。由于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市场向下调整空间不大,将会强化风险偏好,融资余额有望回归。

流动性层面,假日期间人民币离岸汇率大幅升值,港币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水平,显示外资有再度流入中国资产的迹象。

总的来看,市场在五月有望呈现“权重指数回升,科技成长活跃”的格局,风格方面,偏科技、中小风格有望重新回归。

浙商证券窄幅震荡

展望后市,考虑到前期导致市场“下翻”的主要利空因素还未得到修正,加之多数宽基指数4月7日缺口上沿成交密集区的压力依然较大,预计“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窄幅震荡”的大格局还将持续下去。

配置方面,基于“大冲击下全新格局,指数区间窄幅震荡”的判断,建议如果再度出现外部利空打压指数的情形,则应在指数快速下探时果断出手、积极增配;与此同时,如果指数反弹至4月7日跳空缺口上沿,则应该警惕上方成交密集区带来的压力,此时不宜贪胜。

行业板块方面,建议投资者在考虑择时的前提下关注三大方向:一是大金融红利,含部分中字头;二是自主可控,含军工;三是内需消费,及泛消费领域(如医药)。

国海证券:迎来结构性行情

在经历了4月海外扰动之后,5月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其中,可首选科技,核心驱动在于新兴产业与政策的积极变化,风险偏好改善以及流动性宽松预期。

接下来,经济基本面受到的冲击或逐步显现,PMI及各分项明显下滑,内需的对冲力量主要来自服务消费与基建,随着经济进入淡季,内需的动能并不强。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之后,后续将进入政策的落地阶段,科技创新先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共振,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起到兜底作用。

海外方面,当前美国经济数据仍有韧性,5月美联储大概率按兵不动,6月美联储有一定的降息概率,人民币汇率压力明显缓和,新一轮货币宽松的条件逐步具备。

配置层面,结合一季报业绩、政策定调、产业催化等多方面因素来看,5月中小成长和科技有望占优,5月行业配置建议关注计算机、传媒、军工。

华安证券:高位震荡

展望后市,市场有望延续高位震荡。接下来,尽管海外扰动有缓和迹象,但既对市场风险偏好提振有限,又对经济基本面压力缓解有限。假期期间以美股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多数小幅收涨,预计A股整体有望延续高位震荡。

配置方面,节前最后一周市场小幅收跌,但行业表现上反应剧烈、甚至出现涨跌幅靠前行业短期反跳。整体上泛TMT行业涨幅居前、而高股息资产跌幅靠前。往后看,消费板块经历全面轮动后迎来分化、周期板块景气依然偏弱、成长科技板块深度回调后出现催化事件、金融板块稳定性具备一定配置价值。

因此,建议按照“哑铃型”策略进行配置,关注两条线索:一是短期稳健型配置需求增加同时具备中长期战略性投资价值的银行、保险。二是深度回调后的成长科技具备较强的布局价值,恰逢政策和事件催化,关注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等泛TMT板块。

华西证券:节后A股“开门红”值得期待

五一假期期间,海外扰动缓和预期促使全球风险偏好回暖,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并带动中国权益资产大幅反弹,节后A股“开门红”值得期待。

5月1日至5月2日中国资产大涨,其中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3.7%和3.1%,领涨全球主要股指,富时中国A50指数也呈现明显反弹。展望节后A股,市场有望延续假期中中国资产的强势表现。

结构上, AI+有望成为5月重要主线。一方面,海外厂商AI领域资本开支维持高增,国内科技产业也处于向上突破的关键节点,5月AI领域事件催化仍多。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自立自强和应用导向,中长期国内AI产业链、AI应用发展均蕴藏巨大潜力。

具体而言,伴随企业年报/一季报的落地,后续AI+领域投资机会有望再度活跃。其一,海外方面,AI企业财报显示今年将维持AI领域较高资本开支。2025年一季度微软、Meta的财报均超预期,其中Meta上调了全年资本支出预期,主要用于生成式AI以及核心业务方面的投资。

其二,产业事件方面,近期阿里巴巴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此外市场预期5月份DeepSeek R2将发布,其技术突破或带来新一轮AI+催化。当前国内科技产业处于向上突破的关键节点,中长期国内AI产业链、AI应用发展均蕴藏巨大潜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