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背靠大厂的互联网券商:资本、技术与“搅局者”

  互联网券商发展短期看资本,长期靠技术,凭借着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会有DeepSeek这样的技术爆发式突破吗?

  文|成孟琦

  4月25日,耀才证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向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以3.28港元的价格,收购耀才证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0.55%,总代价为28.14亿港元。

  虽然蚂蚁3.28港元的收购价,较耀才证券停牌前仅溢价17.6%,但因为有蚂蚁和阿里系的大厂品牌加持,耀才证券在4月28日复牌后收5.5港元/股,涨幅达81.97%。截至5月6日收盘,耀才证券的股价更是冲上了8.35港元/股,全日涨17.94%。

  至此,这家已成立30年、上市15年、主要客户为香港本地人的老牌券商,才广泛地走进广大内地投资者的视野。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券商战场上,“大厂”几乎是一家券商所能得到的最好背书。目前市场上的竞争者,已有腾讯投资的富途证券、小米持股的老虎证券和微牛证券,还有阿里系出身的长桥证券。

  这一标签,不仅意味着资本与技术的加持,更意味着大厂背后诸多的机构资源,还意味着互联网券商能跟随大厂“出海”的脚步,挖掘更广阔的海外用户群体与业务。

  “坚定看好香港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看好科技与财富管理结合的巨大机遇。为加速未来增长,蚂蚁财富将调整耀才证券金融的利润分配方案,增加资本支出,以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及提高风险控制效率。”

  虽然蚂蚁对于收购一事如此表态,但截至目前,市场对于蚂蚁收购耀才证券背后的意图,仍然是“雾里看花”,充满猜测与想象。

  这些猜想包括:想打造另一个“富途证券”、看中耀才的牌照与客户资源、希望借道参与跨境理财通、发展海外业务与建设国际版余额宝等。

  不过,以上猜测必须参考的背景是:耀才证券是一家主要做香港本地人证券交易生意的中型机构,而蚂蚁也并非100%控股。

  根据年报,截至2024年末,耀才证券有58万客户和605亿港元客户资产,具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2、4、5、6、9号牌照,业务涵盖证券交易、期货合约咨询、资管等多个领域。但熟悉香港券商竞争格局的人才知道,耀才证券的客户平均年龄高、喜欢打电话或者去门店下单,可以说缺乏“互联网基因”。其市值在本轮上涨前也仅有约50亿港元,远低于富途的千亿港元市值,也低于老虎证券和刚上市不久的微牛证券。

  “蚂蚁借耀才发展海外业务的可能性较其他猜想更可靠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蚂蚁需要一家纯港资的券商而不是带有内地背景的券商。基于强大的流量,蚂蚁集团想做的一直是多金融业态的平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

  无论如何,蚂蚁借耀才入局互联网券商赛道,注定成为“搅局者”,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已经白热化的互联网券商竞争也将再次充满变数。

  香港街头的耀才开户广告车。摄/成孟琦

  蚂蚁+耀才:如何成为下一个“搅局者”?

  蚂蚁对券商牌照的谋求,要从2015年说起。

  彼时,蚂蚁已入股天弘基金、网商银行、众安保险等机构,业务扩展至银行、保险、基金、小额贷款,唯独还差证券。当年,蚂蚁金服曾计划入股“复星系”旗下德邦证券,将业务版图再次扩张,不过最终未获审批。

  同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参与创立的云锋基金,通过控股附属公司JadePassion以26.8亿港元的价格认购香港上市券商瑞东集团56%股权,实现借壳上市。

  虽然云锋金融拥有香港证监会的1、4、6、9号牌照,但其实际控制人是虞锋,而且主要收入来源于旗下的万通保险。

  据悉,云峰金融的直接股东是Jade Passion Limited(持股56.7%),Jade Passion Limited的股东是Key Imagination Limited(73.21%)和Gold Ocean Investments Group(26.79%)。Key Imagination Limited则由Yunfeng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持股91%,马云(29.85%)和虞锋(70.15%)是Yunfeng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的大股东。

  据云峰金融2024年报,当年的保险收入达27.99亿港元,同比升6.6%。纯利4.71亿港元,同比升18.5%;每股盈利0.12港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市,云峰金融港股总市值为52.22亿港元。

  有投资人士认为,相较重新申请牌照,收购或可减少2年-3年的时间成本。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蚂蚁收购耀才证券后的系统改造和人员招聘,可能是一笔更大支出。若蚂蚁在香港市场招聘人员后自己向香港证监会申请牌照,这笔支出大约会在2亿港元,与收购要约价28.14亿港元相比,可以节约更多资源用在系统建设上。

  “未必自己从头打造系统,就能做得更好,2022年曾有一家国有券商想要收购一家香港本地上市券商,但这笔收购因为随后发生的中国证监会严令禁止互联网券商跨境展业而终止,此后这家国有券商也曾在香港市场上推出过自己研发的系统与品牌,始终反响比较一般。”另一位香港券商从业人士向《财经》表示。

  “蚂蚁入港对香港市场的影响会对传统券商经纪产生冲击,互联网券商以‘社交+交易’增强黏性,而传统机构仍依赖线下投顾。蚂蚁入局香港券商行业,品牌效应可能吸引更多散户参与港股投资,财富管理可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区块链、AI能力或提升香港金融基建效率,可能进一步挤压本地中小券商生存空间,引发行业整合。”奥金证券赵红梅告诉《财经》。

  香港的券商行业,分为外资、中资和港资三类,其中外资以偏机构业务的国际大行为主,多为银行券商混业经营,护城河较深。中资方面,多在2000年后进入香港市场,近年来随着中资企业成为港交所的IPO(公开发行)主力及南向资金的不断加持,中资券商在港股市场上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但港资券商,一直都在香港市场中相对份额较少,客户也以年纪稍长的香港本地存量客户为主,由于市场份额较小且业务单一,在2022年至2024年港股市场萎缩之时,关门的券商以港资为主。

  耀才证券成立于1995年,2010年上市,其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只有经纪业务和IPO打新等。耀才证券创始人叶茂林今年72岁,其子女并无接手耀才证券的意愿,虽然股东回报丰厚,但叶茂林近几年仍在通过公开市场逐步抛售股权。

  缺乏“寡头”的香港券商市场,近年来也曾出现过“搅局者”,那就是以富途证券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

  富途的创始人,正是腾讯第18号员工、QQ最早研发参与者李华。富途于2012年进入香港市场,凭借着“技术+资本”“流量+场景”的优势,在香港市场份额得到快速提升。2019年,富途控股登陆纳斯达克。

  “2014年用富途,同学推荐的。当时大多数外资和港资券商及银行需要打电话买卖股票和认购新股,排队买咖啡的时候就能听到前面的人跟客服打电话,‘20块的价格认购两手00066(港铁公司)’,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富途很快在内地毕业生和内地来港工作的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富途用户李小姐告诉《财经》。

  “李华被富途用户称为‘叶子哥’,因为他在富途社区的网名叫Leaf,如果用富途时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对富途有什么建议,直接‘at’Leaf,他基本上都会回应。”另一位富途老用户提到。

  2023年,香港疫情后开关的5月,在整个城市最繁忙的地段——中环站与香港站之间300米长的通道里巨大的广告墙,一边是成立150年之久的汇丰银行,一边是富途牛牛,有趣的是,两家机构的宣传语都是“每三个香港人就有一个用汇丰/富途”。

  2023年富途于香港中环的广告。摄/成孟琦

  富途2024年财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136亿港元(17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4亿港元(6.994亿美金),同比增长27.0%。截至年末,富途拥有240万有资金账户,总客户资产达到7433亿港元。李华表示,富途2024年四季度在港用户市占率已突破50%,意味着两个香港成年人中,就有一位使用富途。

  不过,德林控股董事局主席陈宁迪认为,“蚂蚁收购耀才的目的不是打造下一个富途,这既不是蚂蚁的强项,效率也很低,对资本市场也没有那么强的说服力。”

  “蚂蚁国际获得耀才的金融牌照后,可以为Alipay+、Antom、WorldFirst这些账户中沉淀的资金提供类似于余额宝一样的服务,打造国际版的可以随时支取的货币基金。”对于蚂蚁收购耀才背后的目的,陈宁迪表示:“这些账户里到底沉淀了多少钱目前没有公开数据,这是蚂蚁国际的机密,估计有上千亿人民币。”

  据悉,2019年蚂蚁集团耗费7亿美元收购WorldFirst,中小企业和卖家可以在一个账户里管理多达42种货币,链接200多个国家市场,实现一站式收款、换汇、付款,还可以在这个平台获得供应链融资服务。而Antom主要针对商户,商户接入Antom之后可以支持250多种支付方式。2024年,Antom在东南亚和中东的直连收单交易总额翻倍,其中银行卡处理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

  对于蚂蚁入局耀才后将与富途在香港展开的正面竞争,摩根大通研报认为,蚂蚁集团的收购,在未来1年-2年内对富途的财务影响将有限。耀才仅在香港运营,而富途在海外市场也有运营,这些市场近年来一直是客户增长的关键贡献者。耀才将增加研发支出,但绝对研发支出金额将低于富途。耀才证券将改革其产品,并将自身转型为更加数字化的零售经纪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年-2年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富途在2024年的研发支出为14亿港元,高于耀才证券2024年12.36亿港元的年收入。而富途研发支出增加的原因,为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以支持新产品和新市场。

  资本+技术:互联网券商决战出海局?

  对于中国互联网券商发展的回顾和展望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十几年前常被提到的全球最大财富管理券商嘉信理财,第二个是对行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约束,第三个则是2025年席卷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与资本市场的DeepSeek。

  嘉信理财,1971年诞生于美国,主打科技驱动下的零佣金模式,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面向散户的券商,截至4月30日市值达1478.16亿美元(约10748亿元人民币)。

  “嘉信理财的成功源于其‘折扣券商’模式,通过低佣金、科技驱动和客户体验重塑了传统券商格局。其核心逻辑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服务生态(如零佣金、财富管理转型)。对中国互联网券商而言,嘉信理财的科技应用和低成本运营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目前香港也有券商打出零佣金招聘揽客。”赵红梅认为。

  西京投资主席刘央与西京AI指数联合创始人张罗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券商有自己的特点,基于中国的监管和牌照制度,倾向中国互联网券商更像用户体验好的金融机构,围绕用户体验的创新将会是互联网券商的机会,比如针对中国更广大的散户群体,提升整个信息界面的交互体验。

  政策是金融行业发展绕不开的约束,左右着业务发力方向。在互联网券商发展史上,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出台于2022年底。

  彼时,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富途、老虎未经核准,面向境内投资者开展跨境证券业务,属违法违规,构成非法经营,要求整改。2023年5月,富途和老虎先后发布公告,分别在中国境内应用商店中下架自家产品。

  也是自限制互联网券商境内揽客政策之后,李华等一众互联网券商创始人鲜少于公开场合发言,出海成为新的方向,更多地开始将业务转移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华人较多的海外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队伍当中相对轻资本的“先锋队”。

  如今,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中国企业出海的脚步,互联网券商在海外的“厮杀”也更加激烈。

  2024年11月,富途裁员的消息曾在券商行业引发关注。据悉,裁员中受影响最大的部门,为位于深圳的产品和研发部,海外分公司基本上没人员变动。业内人士表示,富途裁员可能与海外业务的扩张有关。

  根据富途2024年报,在各海外市场表现上,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市场客户资产保持高增长,而新加坡、美国、澳洲市场则按季双位数增长。李华曾表示,“海外市场方面,我们坚持深度本土化运营,透过‘产品本地化-体验差异化-口碑辐射化’的市场策略,成功获得在地投资者的认可与信赖。”

  老虎证券也从2022年起强化全球化布局,2023年,免佣平台Tiger Trade进军香港市场,并在当年获得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此外,老虎还大力发展港美股承销配售业务,据2024年报,老虎证券承销44宗美国及中国香港IPO,其中2024年四季度承销14宗。

  此外,富途和耀才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时刻,正发生在中国证监会暂停跨境互联网券商在内地展业之后,耀才曾买下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希望客户从“无牌经营”的券商转向耀才。

  “这也显示出富途这样的互联网券商对本地市场参与者带来的压力。”一位香港券商人士表示。

  对于“成为中国版嘉信理财”的理想是否有所改变,李华已经很多年没有出面回应过。但接近富途的人士告诉《财经》,香港近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富途的大本营,IPO打新与财富管理业务等获得了显著增长。目前,除了等待好的时间窗口在香港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还希望能做一些有规模和影响力的IPO项目。

  另一种市场观点认为,互联网券商发展短期看资本,长期靠技术,凭借着中国独特的股市和券商市场环境,也许对互联网券商而言,也会有类似DeepSeek这样的爆发式突破。

  关于技术和资本,张罗认为,新时代的券商本身就是双轮驱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券商产品的交易体验很差或者交易延迟高,那这个产品很难长期吸引用户,如果要做用户交互的创新,更需要足够的技术功底做支持。

  “今年大家都在谈论AI,AI最直观的应用就是信息的压缩处理和推荐引擎,如何让用户能够在更好的交互体验下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或者用推荐引擎给用户匹配最适合的产品。不仅在产品前端需要更好更先进的技术,后端对于用户画像的能力和用户行为的归因更是未来做出差异化功能的核心,所以我们认为资本是基石,技术帮助产品打出差异化。”刘央认为。

  近似于梁文峰通过私募机构幻方支持DeepSeek,刘央也曾用西京投资二级市场投资收益,不断投入支持团队训练金融模型。刘央与互联网券商的另一个交集,存在于她发起成立的“G70环球家族办公室”。据悉,老虎证券创始人巫天华,正是此家办的客户之一。

  据老虎证券2024年报,其年营收为3.92亿美元,同比增4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86%,至0.61亿美元。年报中还提到,2024年,港股及纳斯达克全股日均交易额分别同比增加31%及29%,带动老虎证券平台入金客户数高增至109万人,同比增21%,总账户余额达4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利息收入1.92亿美元。

  “在行业同质化后,技术将成核心变量。”赵红梅表示,“富途凭借自研交易系统将开户流程缩短至5分钟,而依赖外包技术的券商难以迭代;蚂蚁的‘支小宝’通过AI投顾覆盖低净值用户,技术直接驱动规模效应。不过,券商行业不会有DeepSeek这种技术爆发式突破,受分业监管,资本管制和合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券商爆发点或在财富管理转型(如基金投顾牌照)和跨境互联互通(如港股通、理财通)中逐步显现。”

  互联网券商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放在资本市场发展史中只是很小的一段,但对证券行业带来的冲击与启发却弥足深远。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以及技术的突破,也许这个行业中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搅局者”以及爆发时刻。

  题图来源:成孟琦/摄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