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稳楼市”大招重磅出击,影响多大?

  周三(5月7日),A股高开后震荡回落,三大指数放量微涨,沪指回补4月7日跳空低开的缺口。受益于金融政策利好,地产板块连续第三日上涨。代表A股龙头地产行情的收涨0.71%,等多股涨超1%。

  热门ETF方面,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地产ETF(159707)全天红盘,场内收涨0.83%,录得三连涨,全天成交额超3200万元,交投环比放量。

  消息面上,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一揽子金融政策,其中涉及房地产的增量政策主要包括降准降息、公积金贷款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房地产融资制度改革等。以下利率政策的调整值得重点关注: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 下调政策利率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25个百分点,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克而瑞地产研究指出,当前货币政策通过“降成本+扩需求+稳预期”三管齐下,政策对首套房的支持效果可能强于投资性需求,将直接降低购房成本,提振市场交易活跃度,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住房市场的复苏将呈现“温和回暖、结构分化”特征;中长期则通过系列消费支持政策与市场信心修复,推动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转型。

  万联证券预计后续政策端仍将保持持续宽松,并不断出台相关优化政策,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当前海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大,在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促进住房消费将是重要着力点,预计收储、城市更新等政策将不断优化并加快落地,房地产行业有望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保持稳定态势。

  “降准将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对于发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功能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媒体报道,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业务依然是今年商业银行投放的重点领域,此举将增强银行在个人按揭贷款、开发贷、融资协调机制、城中村改造、存量房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其认为,个人按揭贷款政策仍有进一步放宽的空间。“今年被认为是历史上房贷政策最宽松的一年,首付门槛低、房贷利率低、房贷额度充足,叠加目前公积金降息等措施,让‘金融支持购房消费’的动力充足,为促进住房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投资上看,地产当前处低配置、低估值阶段,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后续板块或迎来较大的反弹空间。

  板块持仓配置上,地产板块正处低配阶段。研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板块的基金持仓总市值为548亿元,环比下降2%。地产板块持仓市值占股票投资市值比重为0.79%,环比下降0.03pct。板块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配0.49pct,环比扩大0.06pct,处在2013年以来的56%分位。

  估值上,以央国企、优质房企为代表的龙头地产明显处近10年低位。以地产ETF(159707)标的指数为例,截至5月7日,该指数最新PB估值仅为0.7倍,处近10年约12%分位点,估值低位特征明显,估值修复空间或较大。

  华泰证券表示,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以及在对应区域拥有储备或新获取资源的房企的估值修复,继续关注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即“三好”逻辑的地产股。万联证券同样认为,受益于供给侧出清的优质央国企背景房企值得重点关注。

  布局央国企及优质房企,建议重点关注地产ETF(159707)。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3只头部优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9成,央国企含量高!在行业出清大背景下,龙头地产或更具弹性!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等。

  风险提示: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