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未来之城湖州,正在书写怎样的城市未来

未来之城是什么?

是沙特拟斥资5000亿美元打造,全长170公里、宽仅200米,无传统公路设计,完全依赖轨道交通和步行系统的线性城市NEOM?是未来派建筑与传统建筑交织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还是目标建设全球最大城市公园,利用旱谷地形设计低影响开发社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新开罗”?

未来之城有诸多特征和不同解读,但至少,都是值得期待的。

在中国南太湖畔,一座值得期待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浙江湖州。这些年来,人们记住了湖州的绿水青山和美丽乡村,但也要看到,这座以湖之名,昔日交通不便的低调小城,如今已蝶变为长三角枢纽之城,正加速向着产业之城、科创之城、梦想之城迈进。

湖州市。“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图

2023年以来,湖州已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未来大会,构建人才磁场,邀请天南海北的客商和人才前往湖州,不仅看见美丽湖州,更看见成就未来的可能。而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持续努力,湖州的城市品牌也得到了升级和再塑。

湖州,究竟为何值得期待?

首先,未来是什么?

未来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充满可能性的。

已经有一批新兴产业的探索者,在湖州探索无限可能。四月中旬,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天鹊系列发动机在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下线,这标志着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的历史性跨越,商业航天动力系统也就此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18年,蓝箭航天落户湖州,建设国内第一家民营火箭动力制造基地。湖州和火箭,这两个词在过去怎么也沾不上边。“首先我们觉得湖州的地理位置不错,距离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都很近,海运也非常方便。我们制造基地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长三角的产业基础很好。而且我们的发动机需要有一个试验场,湖州山清水秀也很适合。”蓝箭航天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而且,蓝箭航天当时只是初创企业,并没有太多名气,湖州却展现出了诚意,以及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心。

事实证明,湖州眼光很不错。蓝箭航天落户湖州后的第二年,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在湖州试车成功,标志着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

以此为起点,蓝箭航天在湖州七年终于“百炼成钢”。

在牧星机器人标准品生产测试车间里,数十台载着数百公斤重物的机器人有序运转,如同上演一场“物流芭蕾”,技术人员正通过各种设备对机器人进行测试,科技感十足。立志做世界最好物流机器人的他们,产品已远销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

这家公司同样是从零起步,于2016年在湖州成立,如今也已如愿成为全球物流机器人智能系统的佼佼者。依托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执行系统,以及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其物流分拣最大效率每小时达10000件以上。

在湖州,具身智能产业与仿生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等多个新兴产业正共生发展,产业规模与链条初具雏形。湖州已集聚包括牧星机器人在内的3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今年三月更是揭牌成立了浙江全省首个具身智能产业专业化园区。

傍晚的湖州。“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图

量子科技就是让人类学会“操控微观世界的魔法”,用它可以造出更快的计算机、更安全的网络、更灵敏的探测器。比如量子计算机,如果说普通电脑是一个人走迷宫,那么量子计算机就像是同时派出‌几亿人走所有岔路‌,瞬间找到出口。

如此前沿精尖科技,也已在湖州生根发芽。国测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学在量子领域发起设立的产业化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全国产化芯片原子钟的企业,2023年6月在湖州注册设立。

该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在量子三大领域之一的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频率产品及服务,产品包括芯片原子钟在内的各类高精度时间频率产品,用于通信、自主导航、无人驾驶,水下探测等领域。

国测量子还将在湖州建设年产50万只芯片原子钟及其核心器件规模化生产基地,推动全国产化芯片原子钟的产业化进程,真正实现芯片原子钟完全自主可控。

在德清,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链群正加速崛起。图达通是全球图像级激光雷达提供商,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眼睛”——车规级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2023年,图达通智能科技(德清)有限公司年产5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项目,落户德清高新区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德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德清发布”微信公众号图

另外,封闭测试场、网联汽车实验室、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等已建成使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正在加速。

新兴产业发展,令人刮目相看的湖州不仅是抢跑入局者,更将是经验输出者。

未来往往是不确定的,但湖州,一直在努力创造相对确定的未来。

产业发展靠什么?一定是发展环境,不只是自然环境,还包括科技与创新环境,产业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生活环境等。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是湖州的发力点所在,也是湖州的吸引力所在。

唐代诗人张志和曾有诗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今的湖州西塞山,仍可见白鹭飞,但更是人才自由飞翔的热土。

依托环西塞山—妙峰山片区山清水秀的优美生态,以产业为支撑,以科技为内核,湖州布局建设了西塞科学谷,包含西塞东坡、栖学苑、试研台、汇智芯、创新田五大功能片区。这是湖州发展“创谷经济”的“首位谷”,也是重点打造的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科创和风景只隔了一片玻璃,谁能不心动。而且,西塞科学谷地处G60科创走廊、宁湖杭生态科技创新廊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四条科创带战略交汇地,如此优越的区位,也让西塞科学谷一诞生就备受关注。

西塞科学谷。“创新湖州”微信公众号图

2023年10月,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入驻湖州西塞科学谷并投入运行,成为湖州引进的首个“国字号”科创平台。

工业控制技术堪称现代工业的“遥控器”和“大脑”。汽车厂每分钟下线一辆车,靠的就是对流水线的精准控制,这些“智能”都建立在工业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落户湖州后,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所需,在高端控制装备、核心工控软件、工业控制网络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成效显著。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实验室在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另外,由实验室主任金建祥任研究院院长的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由湖州市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由浙江大学负责建设运营管理,是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地方政府的唯一合作平台。

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在湖州安心搞攻关研究,再合适不过。除了优美的山水风景,以及全面的基础设施支持,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令人印象深刻。“湖州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很高,我们有什么问题反馈上去之后,他们会非常快速地解决,而且都是上门服务,不需要我们出去跑。”

对此,国测量子相关负责人也深有体会。“当时我们在落地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对接了不少地方政府。最终我们认为,湖州有地域优势,离杭州、上海、苏州都比较近,还有就是湖州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以及热情的服务让我们比较感动,所以我们大概和湖州接触了三十几天,就决定签约落地了。”

湖州,加速奔向未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增加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增加5个。

成绩的背后,是湖州“招商军团”实力的持续增强。截至3月底,湖州全市抽调专职驻外驻点招商人员304人,从事2年以上招商工作182人,占比59.9%。

创新招商打法,湖州正加快推动招商场景建设,按照“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双找路径,全市每年组织招商场景发布活动不少于10次,推动不少于20项新技术、新产品项目落地应用。

目标到2027年,累计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建设示范园区(楼宇)不少于10个,累计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场景不少于6个。

所谓招商场景,并非过去“给钱给地”的传统招商,而是‌“给机会、给生态、给体验”‌的全新升级玩法。

简单而言,其实就是‌“用看得见的未来吸引企业和人才入驻”。

未来,说到底还是由现在塑造。而要塑造未来,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才。

湖州的过去,由人才塑造。古代先民治水筑田,实现了从“水泽荒蛮”到“鱼米之乡”的蜕变。明清时期,湖州以“湖丝甲天下”享誉中外,一批批湖商扬帆出海,将优质丝绸卖到全球,铸就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的财富传奇。

湖州的未来,依然将由人才发挥主导作用。

湖州从不掩藏对人才的渴望和追求。就在不久之前,德清县莫干山的山脚下,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与20多位青年代表共赴“青春之约”。这已是湖州市委主要领导连续第四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后,与青年人才面对面座谈交流。

德清县。“德清发布”微信公众号图

面向青年人才,这几年,湖州陆续推出了由创业补贴、贴息贷款、场地免租等构建的“青创礼包”矩阵,将5月20日定为“湖州人才日”,还设立了湖州“浙江大学校友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为一所大学设立校友日的城市。

今年,湖州还将“着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湖州市人大将为“青年入乡”立法,推动青年入乡发展。

不光有诚意,也有方法。湖州巧妙运用基金作用,设立了20亿元人才基金,完善“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项目基金投资全链条管理制度,链接精通产业、掌握资源的头部基金,借助专业力量,来招引具有独角兽潜力的人才创业项目。

构建“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本地”的双向通道,湖州还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建立“人才科创飞地”15家,入驻企业可享受在湖企业同等政策。截至目前,已吸引入驻企业203家,培育37家企业到湖州产业化。

青年人才是用脚投票的,数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近几年,湖州青年人口净流入率持续领跑长三角,近三年落地青创项目32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

去年,湖州引才更是实现了多个历史性突破。比如省级以上创业项目入选数创新高,省“引进计划”创业人才入选5人,位列全省第二位,入选人数和全省排名均创历史新高。湖州人才科创企业产值增幅,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超过4%,高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还有,全年通过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科技项目等方式,争取到省级以上资金支持1.12亿元,同比增幅9.9%。人才条线争取上级资金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

正如陈浩所说,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人才与城市是唇齿相依、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未来,永远在到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