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十年后200万教师过剩!最大的铁饭碗,也破了

文 | 凯风

最大的铁饭碗,开始收缩了。

据《中国机构编制》报道,湖北鄂州市提前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同时根据小学生源走势,当地核减小学编制 500 名增至初中。

无独有偶,江西省万年县近日宣布,2025 年将暂停英语教师招聘;江西南昌进贤县也表示,2025 年不会招聘老师。

更有甚者,部分地区提出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在许多县市,教师编制占事业编制的半壁江山,堪称规模最为庞大的铁饭碗,也是被认为最为稳定的铁饭碗之一。

教师编制 " 锁死 " 乃至收缩,其他铁饭碗还稳吗?

教师铁饭碗,为何开始加速收缩了?

曾几何时,无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还是国企编制,都还呈现扩张之势。短短几年时间,一切都逆转了。

如果说人口小县精简编制、部分省市清理编外人员,主要还是财政 " 过紧日子 "的考量。

那么教师编制的 " 锁死 ",更多还是受生源萎缩的冲击,学生少了,教师自然就过剩了。

过去 10 多年来,我国小学减少 8 万多所,降幅达 35%;小学招生人数从 1800 多万人缩减到 1616 万人,未来还将持续减少。

然而,教师数量却有增无减。

2013 年到 2023 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从 906 万人增加到 1074 万人,各级专任教师总量更从 1476 万人增加到 1892 万人。

这背后既有部分地区对人口结构预估偏差的影响,也是个别地区过度追逐小城大校、穷县富校的结果。

师生比失衡将是大势所趋,这在三四线城市更为突出。

我国正处于人口大迁移阶段。

当大量劳动力从中小县市流向大城市,带动生源转移,三四线城市首当其冲。

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未来十年,或将出现 200 万教师过剩。

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根本症结,还在于出生人口。

过去 10 年,我国出生人口从最高 1880 多万下降到最低 902 万,自然导致中小学生源收缩。

出生人口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时间间隔分别是 3 年、6 年、12 年。

小学教师只是开始,按照人口形势,未来教师编制将呈现阶梯式、排浪式收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士指出,学前儿童已在 2020 年达峰,小学是 2023 年,初中预计在 2026 年,高中预计 2029 年,高校则在 2032 年达到高峰。

受此影响,未来 1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势必首当其冲。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测算,到 2035 年,全国小学教师可能过剩 150 万,初中教师过剩 37 万。

换言之,仅义务教育阶段就接近 200 万教师过剩。

此番对教师编制 " 出手 " 的湖北鄂州、江西万年县,只是无数个普通市县的缩影。

万年县披露了详细数据。2008 年到 2024 年,当地出生人口从 7934 人下降到 2478 人,大幅减少 70%。

受此影响,当地小学生在校人数从 7.7 万减少到 6.6 万人,而教师却有所增加,导致小学师生比提高到 1:13.18,远超 1:19 的国家标准。

一降一增之下,师生比失衡,锁死乃至裁减编制就成为常态。

铁饭碗太多了,到底该怎么办?

体制是有惯性的,编外人员很容易被 " 抛弃 ",但体制内人员仍有相当的稳定性,不会轻易被裁撤。

这在此前的人口小县精简编制中有所体现。

许多县城虽然目标是精简编制,但不会一刀切裁减,而是" 退三进一 ",逐步消化,即退休三名编制人员,只再招聘一人。

教师编制也是如此。即使生源收缩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停止招聘,但对于已有的教师编制,往往不会直接无情 " 裁员 "。

其一,选调分流,从教师编制流转到其他事业单位,整体的编制总量不变。

据南方周末报道,江西抚州南城县教师中选调 55 人到县属事业单位工作,引来 140 多名教师报名。

事实上,近年来,福建、山西、山东、安徽等 10 多个省份已在推进 " 县管校聘 "" 交流轮岗 ",打破教师归属,促进教师资源流动。

其二,开源,幼儿园招生年龄提前到 2 岁,同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扩大生源总盘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如果义务教育从 9 年提高到 12 年,有望推动生育率回升。

同时,多地政府印发文件,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 2 至 3 岁幼儿。

如果 2 岁入园,相当于每年多了近千万生源,对于教师就业意义凸显。

其三,小班制教学,但在财政压力之下,或许不太现实。

" 小班制 " 教学想象很美好,但财政过紧日子成为共识的当下,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承担起这一巨大成本。

大城市或许还有空间,但经济放缓、财政下滑、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显然无能为力。

无论如何,编制收缩将是大概率事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没有一成不变的铁饭碗了。

不要沉浸于铁饭碗的安稳,务必随时保留离开体制的能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