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

(一)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承诺在采取相关举措后,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5 月 14 日,美方取消了共计 91% 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 91% 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 24% 的 " 对等关税 ",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 24% 的反制关税。

" 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 "" 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发表声明称,在当前全球紧张的局势下,这一进展不仅对中美两国非常重要,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包括最脆弱的经济体,也至关重要。

历史和现实表明,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自由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变乱交织的世界,自由贸易是观察全球经济的 " 晴雨表 "。坚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才能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

顺大势,行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堪称当今世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是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

外国政要表示:" 在单边主义引发世界局势动荡、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的形势下,中国发挥了领导作用,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稳定性。"

(二)

" 经济全球化或许遭遇逆风,但历史大势不会改变,‘脱钩断链’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 自由贸易是开放合作的重要途径。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坚定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先后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 3 周年,这一目前全球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成为亚太经济一体化主渠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推动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协定,积极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进程。"2024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 9800 亿美元,连续 5 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推动加快签署升级协定,为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今年 4 月以来,中国与阿塞拜疆表示双方愿启动自贸协定谈判,为双方深化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提供高水平制度性保障;瑞士方面表示愿秉持理性务实态度加强对华合作,加快双边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习近平主席指出,"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 今天的中国,是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已与 30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23 个自贸协定,正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是中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践行自由贸易理念的一张重要名片。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探索了路径;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衔接,实现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要素在更大范围自由便利流动…… 2024 年,22 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 1/5 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

3 项 " 零关税 " 政策持续扩容,大幅降低企业进口成本;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不断优化,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2024 年,海南自贸港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2776.5 亿元,同比增长 20%。

把握自由贸易大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提出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经过 5 年左右的探索,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海南自贸港已进入成形起势新阶段,正科学谋划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致力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早 190 项缩减到现在的全国版 29 项和自贸试验区版 27 项,制造业领域已实现 " 清零 ";" 外资三法 " 完成历史使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出台……

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认为:" 中国倡导开放贸易,坚信贸易和投资对发展的贡献,是 20 世纪和 21 世纪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范。"

实践表明,越是面对全球性挑战,越要坚持开放合作,使各个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中国是引领开放合作潮流的中坚力量。

(三)

" 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互利共赢是自由贸易的重要原则。

贸易是国际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基于自由贸易,各国利用相对优势、避免相对劣势,让生产要素实现更顺畅更高效的流动——

这一过程不是你输我赢,而是相互成就,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互惠互利。

海南自贸港,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今年一季度,19 架次飞机、4 台发动机在此完成保税维修业务,货值 148 亿元,同比增长 72%,实现 " 开门红 "。一系列开放 " 大礼包 ",为境外航司节省 10% 至 15% 的维修成本,打造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

秘鲁钱凯港,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重要项目,一期工程可以将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 23 天,节约物流成本 20% 以上,每年为秘鲁带来 45 亿美元收入,创造 8000 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通过自由贸易,能够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推动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坚守互利共赢原则,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这一过程不是排他合作,而是搭建国际合作新框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打造共赢链。

一个平台,连接内与外,开拓互利新市场。海智在线,工业非标零部件采购平台,一头连接 70 多万家中国工厂,一头服务 10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8 万买家。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中国智慧 " 帮企业匹配海外订单,助 " 国际大厂 " 大幅降成本,为全球供应链提效率。

一场展会,携手上下游,构建共赢新生态。第二届链博会,展商与 3.7 万多家上下游供应商建立合作联系,促成合作意向 6700 多项,签署的合作协议、意向协议涉及金额超过 1520 亿元。强链补链、共创未来," 中国方案 " 有力推动科技共创、产业共融、生态共赢。

真正的自由贸易,是基于互尊互信的密切协作、联动增长。中国的自由贸易理念,不是 " 掰手腕 " 抢客户,而是 " 手拉手 " 找伙伴,不会牺牲别国利益,只会增进共同利益。

这一过程不是以强凌弱,而是体现大国担当,不是赢者通吃,而是展现大国格局。

中国多措并举积极扩大进口,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 2018 年 11 月起,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 5000 亿美元。2024 年,中国进口总额为 18.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 16 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为各国提供了更多机遇。2024 年,自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进口 9.86 万亿元,增长 2.7%,占进口总值的 53.6%。2024 年 12 月 1 日,给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100% 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带动当月自相关国家进口增长 18.1%。今年又对 935 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预计到 2030 年,仅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就有望超过 8 万亿美元。

解决国际经贸问题,互利共赢才是基本守则。中国坚持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机遇,把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大市场,以负责任大国的主动担当,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认为:" 即使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合作也已经被历史不断地证明是共同繁荣的催化剂……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坚定地支持中国不断消除限制、促进贸易平衡的努力。"

实践表明,互利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 " 稳定之锚 "。

(四)

" 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自由贸易践行的正是和合共生理念。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也不会因为哪些人、哪些国家就停滞,甚至倒退。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 " 蛋糕 "。

" 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中拔节成长的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应对共同挑战,世界需要守望相助,中国倡导同球共济。

11 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今天的金砖大家庭,总人口超过世界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球近三成,已成为全球南方的 " 第一方阵 ",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活力。

同 150 多个国家携手共建 " 一带一路 ";创设总额为 40 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去年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贸易额达到 89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球发展倡议提出 3 年多来,已经动员近 200 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 1100 多个项目……

中国的贸易观是大发展观,惠本国、利天下,真抓实干同大家一起发展。

处理意见分歧,世界需要求同存异,中国促进共同发展。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链博会……一系列高水平经贸盛会参展商数量、交易额屡创新高,中国持续推进 " 市场机遇更大 " 的开放。

面对全球发展失衡,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到支持非洲发展,中国开展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成为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携手各方一道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

中国致力于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拥抱全新机遇,世界需要共商共建,中国推动共同繁荣。

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企致力于打造可持续、高效、智慧型港口;在马耳他,德利马拉三期燃气电站经中企改造后,昔日 " 污染大户 " 变成 " 绿色先锋 ";在中国南京,丹麦丹佛斯集团在华首家碳中和工厂正式启用……

中国和欧盟建交 50 周年,尽管也有贸易摩擦,但全面战略合作始终是主流。把握低碳转型、智能制造等战略新机遇,中欧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正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共商到共享,中国携手各方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实践表明,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习近平主席指出:" 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变局之下,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

" 构建命运共同体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同球共济’的大道正途。" 这是历史给予未来的深刻启示。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