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一周观展|建筑师展览渐成热点:从高迪看到贝聿铭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关注近期展览,在上海,新开的展览除了“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还有“2025西班牙艺术季”带来的天才建筑师高迪的主题联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则在最近创下参观人数新高。

在海外,大英博物馆呈现古印度文明的生生不息;巴黎卢浮宫展出“对中国的热情:阿道夫·蒂尔斯收藏”。

上海

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

地点: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

展期:2025年5月24日-6月15日

展览共展出中西珍贵典籍合计约110余种,众多展品均为首次在上海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第三版、第四版等多个珍贵版本,与之对照,首次向公众呈现近代中国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译著《社会通诠》珍贵手稿原件,以及明版孤本《西厢记图册》等。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展期:2025年4月26日-7月27日

有着传奇色彩的建筑大师贝聿铭(I. M. Pei ,1917–2019)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也是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将呈现逾400件展品,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公开亮相。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人广馆)

展期:2024年7月19日 - 2025年8月17日

展览呈现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文物。展览旨在向参观者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世界”三个专题展开独立叙事。「法老的国度」将讲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通史,并选择多件中国古代文物与之对比展陈,以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2025西班牙艺术季”高迪主题联展

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

展期:2025年5月23日—10月8日

“绚烂归朴——高迪与他的时代”于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物乐其华——高迪之声”于北京东路230号久事艺术沙龙展出。前者通过建筑构件、历史照片、工作手稿、影像记录以及文献资料等,呈现高迪的建筑设计及演变,后者则通过“声音雕塑”,向观众讲述高迪建筑语言背后的文化故事。

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

地点:浦东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5日—10月16日

在艺术家陈逸飞辞世20周年之际,浦东美术馆的这一年度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为“成长岁月”“心灵之桥”“海上风华”和“大视觉时代”四个板块,全面呈现了陈逸飞各个时期风格迥异的创作。展览以《开路先锋》等红色题材作品为起点,还包括《黄河颂》等经典之作。

重塑景观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四)

地点:西岸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9日—2026年10月18日

以全新的现代主义视角,重新审视自1906年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艺术演变轨迹和先锋探索,邀请观众走过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一众重要艺术流派,在深入现当代艺术史上的耀眼经典与先锋之作的同时,连接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化进程与生态可持续等全球热点议题,回溯历史与透视当下在此并置,开启一段鲜见的“风景”之旅。

建造上海:1949 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

地点:西岸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9日—8月3日

聚焦1949年至2024年间上海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演变历程,通过九个主题板块、近80个典型案例,300余件展品,呈现上海建成环境的多元图景,揭示了区域性创造与全球文化变迁之间的复杂联系。

大卫·霍克尼·沉浸式大展

地点:西岸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9日—11月30日

展览分为六大主题章节,为观众揭开他六十载创作生涯背后的故事与思考。观众将跟随霍克尼的讲解,深入了解他如何打破常规进行透视实验。此外,展览还将通过沉浸式视听体验,带领观众与霍克尼一同踏上《瓦格纳大道(The Wagner Drive)》,穿越圣加布里埃尔山脉;进入用动画技术重现的歌剧院舞台设计,感受霍克尼对歌剧艺术的独特诠释。

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

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展期:2025年4月29日—9月14日

西夏文残碑、西夏文首领印 西夏文铜牌、耀州窑瓷器、刻花牡丹纹金碗……一百余件来自宁夏的文物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西夏神秘而灿烂的历史,也彰显出辽宋夏金时期,西北地区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

色彩之诗——周碧初捐赠艺术展

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18日—6月2日

周碧初 (1903—1995)是中国现代油画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家。周碧初家属代表去年向上海油画雕塑院捐赠了百余件周碧初绘画精品和艺术文献后,这一展览汇聚起周碧初近一百二十件油画作品,完整呈现他一生艺术创造的风格脉络。

东西汇梦——中意当代版画交流展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3日—6月2日

展览以版画为媒介,将呈现15位中国和15位意大利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创作的近百件具有代表性的版画、综合材料和新媒体艺术作品,展现两个文明古国在当代鲜活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期:2025年3月22日—6月29日

展览汇集约200件(套)私人机构收藏的商周至明清时期物品,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佛像、瓷器、家具等,探索跨越3000年的中国文明史。重点展品包括三函商代甲骨刻辞、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铜为鉴·以照行: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宋金铜镜展

地点:嘉定博物馆

展期:2025年3月18日—6月20日

展览遴选70余件宋金时期的铜镜,按照纹饰分为“双鱼纹铜镜”“龙纹镜”“人物故事镜”“瑞兽花鸟纹铜镜”“铭文铜镜”5个部分,通过比对宋金时期铜镜,展示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内地在长期交流中的民族融合现象,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碰撞与交融。

镜像:卢齐欧·封塔纳与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展期:2025年3月20日—6月15日

地点:Prada 荣宅(陕西北路186号)

封塔纳(Lucio Fontana,1899-1968年)和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生于1933年)是战后意大利和国际艺术界的两位巨匠。展览汇集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26件作品,重点展示两位艺术家对全新表达形式的探索,以及对以往被奉为圭臬的材料、方法和主题的摒弃。

北京

看·见殷商

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9日-10月12日

展览涵盖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青州苏埠屯、湖北黄陂盘龙城、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遗址出土的商代代表性文物,按照“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4个部分,全景式呈现殷商文明的绚丽画卷。展览汇集全国27家文博单位338件(套)珍贵文物。

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展期:2025年4月30日—6月29日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精心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涵盖了禽鸟、走兽、草虫、鳞介等多个门类,名家汇聚、流派众多、技法多样,包括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等赫赫名迹。

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

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期:2025年4月1日—6月29日

展览聚焦于园林,以“园林雅事”为叙事焦点,立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同时也放眼全球园林文化,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六大园事,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园林艺术对话。

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

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8日—8月17日

峇峇娘惹指中国移民与东南亚当地人通婚所生的后代,即土生华人(Peranakan),亦称侨生或海峡华人。为庆祝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新加坡土生文化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通过约100件(套)文物,展示华侨华人在南洋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在新加坡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

又见新月:徐志摩与卞之琳联展

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期: 2025年4月3日—6月15日

展览以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与卞之琳的故事为主线,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两位诗人的家乡展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海宁市博物馆和卞之琳艺术馆四馆合作,展出160余件藏品,包括文物、绘画、信札、手记、器物家具等,向观众呈现两人用诗歌来表达理想、抒发情感和揭露社会现状的诗意人生。

震荡不消磁——探测199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声音实践

地点:中间美术馆

展期:2025年2月22日—6月1日

展览聚焦中国内地及香港发生的声音创作及其历史,意在将声音艺术视作一种能动且具有渗透力的实践方法,探索其对话现实的诸多可能。展览包括57位(组)声音艺术家的近60件作品,特别是过去20年中活跃在声音创作前沿的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展览还呈现了自1990年代以来,与声音实践相关的丰富的文献资料,包括影像、摄影、文稿、设计图、网页以及实物等。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期:2024年11月6日—2025年6月5日

展览将以“美”为主题,不同于以往以历史时期为主线的展览叙事,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角度展开古希腊生动的美学图卷,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时间跨越5000年之久,涵盖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几何陶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展品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

天津

六合同春——清代后期花鸟画特展

地点:天津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8日—6月2日

展览展出天津博物馆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89件套作品,系统梳理清代后期花鸟画的承古开新之路,展览以“扬州余绪”“岭南新趣”“海上风华”“百花呈瑞”四大单元。试图立体呈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在技法、题材、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再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发展的“艺术生态林”。

墨林汇观——馆藏书画精品展

地点:天津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日起

展览聚焦馆藏明清书画,半数以上为国家一、二级品文物,展品包括浙派重要画家吴伟《柳岸闲步图》轴、蒋嵩《芦洲泛艇图》轴,吴门画派代表画家沈周《虎丘送客图》轴,晚明董其昌为其同年至交袁可立所作《疏林远岫图》轴等。

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

地点:天津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日—7月31日

展览汇聚了来自天津、山西、陕西、内蒙、河北、河南、 山东、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的14家文博单位的220余件/套文物,展品涉及壁画、金银器、青铜器、玻璃器、陶器、石刻造像等多个类别。

河北

天下长安——唐代文物精品展

地点:河北博物院

展期:2025年5月17日—8月18日

展览以唐代长安文明为主题,展览分为“东方之都”“乐居长安”“丝路胡风”三个部分,精选陕西、河北出土的220件(组)唐代代表性文物,从不同视角再现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展览展出9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其中鸳鸯莲瓣纹金碗展至6月18日,之后将更换为人物纹金杯。

安徽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今开馆

地点:凌家滩遗址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6日起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年代距今5800—5200年,比良渚文化还早数百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中心聚落,也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关键节点,创造了以祭坛、玉石器等为代表的璀璨文化,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新开馆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出了约1100件(套)珍贵文物,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该博物馆共设1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展厅,可满足大规模展陈需要,其中基本陈列展包括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4个部分;数字赋能部分,将运用人工智能、裸眼3D等技术,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让游客领略凌家滩文化的独特魅力。

石虎最后十年重彩画展之安徽站

展期:2025年4月22日—6月15日

地点:安徽省美术馆

知名艺术家石虎辞世后的首个大型展览“兹山无尽——石虎最后十年重彩画展”从上海走进安徽省美术馆,18米长的石虎大尺幅作品《伏娲纹铭图》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作品也首次面向公众,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追思,更是一次对文化自信与创造力的集体唤醒。

江苏

苏州考古博物馆开馆

展期:2025年5月17日起

地点:苏州考古博物馆

苏州考古博物馆将展出1200件/组文物,其中五分之四展品与遗迹为首次亮相,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同时复原展出占地150平方米、重近百吨的三国时期虎丘路新村1号孙吴大墓,这一大墓是苏州地区发现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孙吴大墓。

吴国的北方朋友

地点:苏州博物馆

展期:2025年3月21日—6月5日

展览以晋、楚、吴三国的文化交流为明线,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与礼制文化为暗线,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展览共计展出文物116件/套,涵盖春秋时期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门类,春秋五霸晋文公作器——晋公盘,也首次来苏展出。

艺坛同仁:吴作人与李苦禅作品展

地点:吴作人艺术馆

展期:2025年3月1日—6月2日

本次展览将呈现吴作人和李苦禅的45件书画作品,回顾他们长达四十年的交往与情谊,探索二人艺术风格理念的异同,以及他们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吴作人曾赴法国留学,他借鉴西方油画的观念和技法,提升中国画的造型能力。李苦禅师从齐白石,擅长创作大写意花鸟画,画风浓重豪放、气势磅礴。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

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22日—7月20日

展览叙事横跨14至17世纪,将明代中国置于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中,通过“日月初升”“航海传奇”“白银贸易”“无问西东”“美美与共”五个部分,以逾400件(套)展品呈现明代中国与世界的互通、共融。

“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夏阳艺术展

地点:金陵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10日—7月13日

93岁的知名艺术家夏阳近年一直定居上海,继今年初捐赠130件艺术作品给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后,昨天再次捐出89件作品给南京金陵美术馆。此次展览以夏阳的捐赠作品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珍贵图片资料,全面呈现了这位艺术老人的创作历程与精神世界。

浙江

天地人——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六十周年艺术展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展期:2025年4月29日—6月8日

2025年是艺术巨匠黄宾虹先生诞辰一百六十周年。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本次纪念展览,回顾一代宗师的艺术历程,同时也向先生与家属七十年前的无私捐赠致以深深的敬意。展览涵盖了黄宾虹的经典作品、珍贵画稿、手稿及其收藏古物等,共计160余件(组),在展现黄宾虹超绝拔俗的艺术才情的同时,更彰显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宽阔的人生阅历。

渺渺大象——浙江古代造像艺术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9日—8月31日

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佛影灵奇——三国至隋唐时期”“佛影湛然——五代吴越国时期”“佛影传心——两宋时期”“佛影可观——元明清时期”四个单元,以浙江各地佛塔出土的金铜造像为主线,辅以石刻、泥塑、金银、陶瓷、木雕、玉雕造像以及经卷、绘画中的佛像,展现浙江佛教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重要影响。

元代的杭州与泉州:河海相依,多元和合

地点:杭州博物馆

展期:2025年4月25日—8月11日

展览聚焦“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与“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两座城市,讲述始于内陆却辐射全球的世界交通贸易网络和波澜壮阔的世界贸易图景。本次展览由22家文博机构携手,展出200余件/套展品,其中珍贵文物41件/组、一级文物15件,囊括陶瓷、书画、古籍善本、玉器等10余个门类,带领观众重回多元交融的元代,走进当时的杭州与泉州。

浙里寻珍:2024年度考古成果展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

时间:2025年3月22日—5月25日

本次展览集结“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委会选出的26处遗址出土的400余件文物,分“文明新证”“越地风华”“东南肇兴”“海陆交响”4个篇章,呈现浙江万年文化史的壮阔长卷。

莫干山纪:肖全镜头下的江浙沪叙事

地点:莫干山美术馆

展期:2025年5月1日—7月25日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涵盖肖全的艺术生涯与江浙沪地区的连接。从观众更为熟悉的代表作《我们这一代》这一于1980年代拍摄的文艺界名家系列,到周迅、陈丹青,苏州雅集在内的江浙沪人物专题,以及莫干山在地创作单元,通过茶农、民宿主理人、青年艺术家等本土面孔,呈现艺术家最新于莫干山拍摄的本地肖像。

郁勃纵横——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艺术传承展

地点:湖州市美术馆

时间:2025年3月30日—6月29日

二十世纪上半叶,吴昌硕(1844-1927)、钱瘦铁(1897-1967)、桥本关雪(1883-1945)三位有着明显师承关系的艺术家以金石书画为媒介,在中日艺术长河上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廊。正是对这段艺术史的回眸,也钩沉出不少中日艺术交流的佳话。展览展出三位艺术家的艺术精品。

广东

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展

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

展期:2025年3月1日—6月15日

徐悲鸿作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枢纽人物,其艺术实践始终贯穿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术逻辑。展览通过徐悲鸿的“江南徐生:启蒙、求学与艺术蜕变(1895-1925)”“生于忧患:艺术教育与家国情怀(1926-1936)”和“自强不息:民族责任与美育思想(1937-1953)”三大历史切片,结合73件代表作品与大量文献的互文性叙事,深度解码其“艺术救国”理念与“写实主义”方法论的时代生成机制。

友涵与余友涵:余友涵的早期经验与晚期风格

地点:深圳美术馆(新馆)

展期:2025年3月25日—6月16日

此次展览是余友涵先生离世后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全面呈现艺术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涵盖了 100 多件作品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在此次展览中,两位策展人,刘鼎与卢迎华,基于自身艺术史和思想史的双重视野,勾勒出余友涵先生立足于自身的艺术探索,与时代孜孜不倦地对话的卓越成果,也从他的个人实践中提炼出若干与当代艺术史相关的关键性问题。

薛松:“自然-非然”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期:2025年3月25日—6月29日

展览汇聚薛松近四十年艺术生涯的精粹,全面呈现从波普拼贴到抽象表现的艺术发展,涵盖共六十余件画作及文献档案,并聚焦艺术家 2019 年以来的 “法自然” 系列新作。展览特邀艺评家、独立策展人姜俊博士策划。

辽宁

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时间:2025年5月18日—8月18日

作为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展览展出展品共计260余件(组),包括辽宁地区收藏的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以及李浴手稿、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画临本等共计110件(组),其中90%以上系首次展出。主办方又从敦煌研究院商借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文物文献、壁画临摹品,囊括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时间:2025年3月29日—6月15日

展览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家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出发,以简牍为媒介,解码古代甘肃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全面、生动地展现简牍里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展出重点文物包括“诏书”木楬、“甲渠候官”木简、“悬泉置”木简等。

河北

约瑟夫·博伊斯:7000个梦想

地点:河北廊坊新绎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2025年6月15日

该展览是新成立的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国)的开幕首秀,以博伊斯的生态艺术项目《7000棵橡树》为切入点,分七个章节回顾博伊斯的艺术。

湖南

惟楚风流——明清湖南士大夫的笔墨丹青

地点:湖南博物院

展期:2024年12月17日—2025年11月16日

展览遴选湖南博物院藏明清时期湘籍或客湘士人的作品九十余件(套),试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明清时期湖南风雅士绅的书画艺术。

香港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站

地点:香港会展中心

展期:2025年5月23日—6月2日

展览以6大板块、130余位艺术大家、160余件经典之作,配合大量珍贵文献、历史影像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以沉浸式展陈方式全景式呈现广东美术百年革新历程。

古文青生涯规划: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选(第二期)

地点:香港艺术馆

展期:2025年5月1日—9月17日

展览通过在朝与在野、宫廷与山林、儒道与佛学的对照,全面地呈现明清书画艺术风格的变迁和演进,探讨贰臣与遗民群体在易代之世的历史处境下的去就抉择及其对他们艺术追求的影响。

毕加索──与亚洲对话

地点:香港M+博物馆

展期:2025年3月15日—7月13日

这一特展呈现150余幅艺术作品,包括60余幅毕加索作品及香港M+博物馆藏品中的80多件亚洲艺术家作品,以一场跨文化和时代的对话呈现毕加索对亚洲艺术的影响。

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期:2025年3月19日—6月18日

饮食文化自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分“跨越生死”“跨越文化”“跨越山水”“跨越时间”四个单元,从新石器时代祭祀及陪葬饮食器具到多媒体餐桌上,探索当代饮食器具的前世与今生。

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期:2025年1月22日—2026年1月21日

展览分为“龙兴八旗”“刀剑天下”“骑射与枪炮”“操阅与军礼”“以图为史”和“防御海疆”6个单元,通过约190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军事文物,包括盔、弓箭、刀剑、马具、绘画、织品、图籍、科学仪器等众多类别的物品,呈现清代军事组织、技术和艺术的发展。

台北

穿越看洪武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期:2025年4月29日—7月20日

展览展出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肖像画、藩王造像、器皿及工艺品,如龙纹镜、红釉暗花碗、青花爵杯等,带领观众一窥朱元璋从放牛童到掌皇权的传奇人生,展现明代审美风格和洪武制度影响下的艺术特色。

悦耳:倾听画里的声音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期: 2025年4月19日—6月22日

北宋苏轼(1037-1101)等人关注绘画与诗词艺术的融合,视画为“无声诗”,诗为“无形画”或“有声画”,在此背景下如何表现“有声”画,对画家既具挑战性,同时也成为绘画发展过程中别开生面的创作方式。此次展览将集中展出古代传世画作中呈现“听松”“听泉”“听雨”“听琴”等表现自然界或人文世界之中声音的作品。

国宝聚焦:宋高宗后宋孝宗后半身像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期: 2025年4月19日—6月22日

此次“国宝聚焦”展出的是宋高宗后、宋孝宗后半身像。宋高宗后半身像所绘的应为宋高宗续立的宪圣慈烈吴皇后。画中人物头戴九龙花钗冠,面贴珠钿,身着深青色祎衣,上绣对雉,并用朱色作边饰,上再缀以龙纹,鲜艳、华美至极。

海外

日本国宝展

地点:大阪市立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6日—6月15日

展览从日本美之源流——绳纹时代的造型艺术,到佛教美术、中世纪的水墨画、华丽的桃山绘画,以及书法、刀剑、甲胄、漆器、染织、陶瓷等各个时代和多样类别的文物,带领观众追溯日本美的历史。其中,雪舟、岩佐又兵卫、狩野永德、长谷川等伯……这些日本美术巨匠的作品将一一呈现。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尽情感受他们所生活时代的气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

草间弥生版画的世界:重复与增殖

地点:京都市京瓷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5日—9月7日

展览汇集松本市美术馆和草间弥生本人收藏的逾300件版画作品,涵盖1970年代末至今的创作,全面展示草间弥生版画艺术的发展轨迹,凸显因图案的重复与增殖而造就的独特艺术魅力。

超国宝:信仰之光

地点:奈良国立博物馆

展期:2025年4月19日—6月15日

自1895年开馆以来,奈良国立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和保存佛教和神道教艺术品。为纪念开馆130周年,奈良博将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宝展,共呈现约140件佛教与神道美术名品,包括约110件日本国宝和约20件日本重要文化财产。

美的熔炉:跨文化交流的轨迹

地点:京都国立博物馆

展期:2025年4月19日—6月15日

此次展览汇集约200件具代表性的文物,年代上至弥生·古坟时代下迄明治时代,涵盖绘画、雕塑、书法和工艺品等多样类别。展览旨在追溯日本与其他文明互动、交流的轨迹,展示日本艺术如何在古今贯通、东西交融中蓬勃发展。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藏品展

地点: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时间:2025年3月13日—6月29日

本次展览为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2025年度第一回藏品展,共展出148件作品,涵盖绘画、陶瓷、雕塑、纺织品等类别。

莫奈 睡莲时刻

地点:京都市京瓷美术馆

展期:2025年3月7日—6月8日

展览以莫奈“睡莲”系列画作为中心,展出法国玛摩丹美术馆收藏的约50件莫奈画作,结合日本国内的藏品,全面回顾莫奈晚年的艺术创作。此展在东京展出时,引起极大反响。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地点:威尼斯

展期:2025年5月10日-11月23日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智能·自然·人工·集体”,关注建筑与城市、环境、科技、能源等不同学科的关系,探索建筑应如何“智能”地应对环境危机。同时,双年展还包括了66个国家馆,其中4个国家首次参展:阿塞拜疆共和国、阿曼苏丹国、卡塔尔和多哥。根据公布的数据,本届双年展有望成为威尼斯举办过的规模最大的建筑双年展。

对中国的热情:阿道夫·蒂尔斯收藏

地点:卢浮宫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4日—8月25日

阿道夫·蒂尔斯(Adolphe Thiers,1797-1877)曾任法国外交部长、首相、总统。他醉心于中国文化,大量收集中国艺术品,并撰写了相关专著。此次展出他收藏的约180件中国文物,其中包括卷轴、画册、雕刻、陶瓷、玉器、漆器、象牙、青铜和玉石螺钿装饰的木器。

大卫·霍克尼25

地点: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

展期:2025年4月9日—8月31日

展览展出了大卫·霍克尼的油画、丙烯、铅笔画、木炭画、数字艺术等各种媒介作品400多件,呈现其七十多年来的创作历程。

开胃酒和演出:美好年代晚宴粉彩海报

地点:奥赛博物馆

时间:2025年3月18日—7月2日

本次展览是奥赛博物馆“艺术就在街头”衍生展,展出海报设计师 Leonetto Cappiello(1875-1942)海报设计作品。Leonetto Cappiello 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与此前海报设计师追求的画面整体感和油画构图不同,他创新性地尝试以简洁背景和色彩对比突出中心人物,强调视觉焦点,对后来的广告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展览将呈现 Cappiello 自1899年至1939年参与的重要广告项目,同时追溯他从习作、草图到定稿的创作流程。

古印度:生生不息的传统

地点:大英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22日—10月19日

展览汇集大英博物馆和其他机构的逾180件藏品,包括绘画、雕塑、素描和手稿,从多元信仰、当代和全球角度观察印度早期宗教艺术,重点介绍古代印度宗教艺术跨越印度洋抵达东南亚以及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东亚的过程,并探寻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艺术的起源以及在印度次大陆外的传播之路。

歌川广重:风景之路

地点:大英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日—9月7日

生于日本历史动荡时期的歌川广重(1797–1858)最终成为日本最具才华、多产且深受喜爱的艺术家之一。从时尚人物、繁华都市景象,到遥远的自然风光和生动的花鸟画,广重捕捉了那个时代日本生活的诸多侧面。他的花鸟画展现了对自然的诗意感受,而他富有感染力的风景画则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日益增长的旅行热潮。广重有时忠实描绘现实世界,有时则呈现他理想中的景象。

惊人之作:维克多·雨果的素描

地点: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RA)

展期:2025年3月21日—6月29日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创造了不朽的文学经典。鲜有人知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具力量的视觉艺术家。从早期的漫画和旅行创作、到他戏剧化的风景画以及对抽象的实验。展览汇集了精美的纸上作品,铺陈开文学之外的雨果。

锡耶纳:绘画的崛起(1300-1350)

地点:英国国家美术馆

展期:2025年3月8日—6月22日

14世纪初叶,锡耶纳作为意大利的艺术之都,吸引大批艺术家前来学习、合作和探索。展览将汇集超过100件欧洲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金属器和纺织品等,阐述锡耶纳艺术家的创造力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重点展品包括杜乔(Duccio,约1255-1319)的“梅斯塔”祭坛画和西蒙尼·马蒂尼(Simone Martini,1284-1344)的“奥尔西尼”多联画。

透纳:光与影

地点:英国曼彻斯特惠特沃斯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11月2日

今年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艺术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诞辰250周年。此次展览展出了透纳一系列版画与水彩画作。其中,《Liber Studiorum》(研习之书)是透纳耗时20年完成的71幅版画系列作品,此次展览得以将其全部展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他是如何在版画与绘画中利用线条、色调和空间的。

蓝骑士宇宙:从康定斯基到坎彭顿克

地点:柏林国家博物馆

展期:2025年3月1日—6月15日

展览分为7个章节,分别介绍康定斯基的版画、弗兰茨·马尔克的动植物画、奥古斯特·马克的纸上绘画、蓝骑士团体内的女性艺术家、《蓝骑士》年鉴以及曾在1912年举办过蓝骑士画展的柏林先锋派画廊“风暴画廊”等各个方面。

希尔玛·阿夫·克林特:花的背后是什么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5年5月11日—9月27日

克林特打破了传统植物学艺术的常规,将她精心描绘的花朵与精确绘制的图表并置:盛开的向日葵与嵌套的圆圈相呼应;水田芥花旁是镜像螺旋;一簇簇含苞待放的枝条与点阵和线条构成的棋盘格形成对比。通过这种形式的丰富多样,克林特展现了“花朵背后的东西”,表明她相信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能揭示人类状况中难以言喻的方面。

萨金特与巴黎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5年4月27日—8月3日

展览聚焦美国著名肖像画家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在巴黎的早期职业生涯,从1874年他作为一名艺术生踏上巴黎的土地,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X夫人》在巴黎沙龙引起轰动,讲述他如何在充满传奇色彩的这十年间通过创作出打破传统束缚的肖像画和人物画作品,赢得艺术界的广泛认可。

往复来回:罗赛尔、提香、塞尚

地点: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展期:2025年4月26日—2026年4月25日

本次展览将通过美国当代艺术家 Rozeal(罗塞尔)、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Paul Cézanne(保罗·塞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Titian(提香) 三人作品之间令人意想不到的联系,揭示艺术史在循环往复中前进的过程。

打破范式:布鲁克林博物馆建立200周年

地点:布鲁克林博物馆

展期:2025年2月28日—2026年2月22日

展览旨在庆祝布鲁克林博物馆建立200周年,分为“布鲁克林制造”“布鲁克林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建设”“艺术礼物”三个章节,以新颖的叙事方式,探索馆藏的丰富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

镕古铸新:宋元明清铜器展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5年2月28日—9月28日

展览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合作主办,汇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约100件藏品,以及大英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的近100件借展藏品,以铜器为核心,辅以绘画、书法、陶瓷、漆器、玉器等不同类型的文物,阐述中国宋元明清对早期青铜礼器传统的解读、传承与发展,呈现中国晚期铜器的独特艺术价值。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