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李子柒受聘中国非遗推广大使,呼吁更多“老技艺+新表达”

作为近年来非遗传播领域的标杆人物,李子柒以“老技艺+新表达”的创新实践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破圈,她将中国传统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美学”,在海内外有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5月24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以及多家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在江西省婺源县婺女洲景区开幕。发布仪式上,李子柒非遗工作站负责人李子柒获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

据主办方介绍,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首次联动全国200余位非遗传承人及近百位青年创作人,以“视界非遗 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为主题,通过专业培训、实景创作、成果展播等多元形式,探索非遗数字化传播新路径。六大平台同步启动“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通过流量扶持、创作激励等机制培育新生力量。

李子柒(右)获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现场

传统非遗常面临“博物馆式”困境,作为近年来非遗传播领域的标杆人物,李子柒以“老技艺+新表达”的创新实践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破圈。其作品曾带动江苏南通蓝印花布传承人王振兴等非遗工作者获得广泛关注,成都漆艺、蜀锦等非遗项目全网搜索量显著增长。

李子柒的短视频创作以“慢工出细活”著称,单个视频平均使用近200个景别,历经四季拍摄,画面质感堪比纪录片,如在制作雕漆隐花衣柜时,她真实呈现生漆过敏、反复打磨的过程,让观众感知非遗背后的艰辛与匠心。这种沉浸式叙事,使非遗从“遥不可及”变为“可感可知”。李子柒的全球影响力为非遗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天然渠道,其YouTube频道订阅量目前超过2500万,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338万次。她镜头下的非遗场景——如春种秋收、养蚕缫丝——以诗意化的东方美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与手工艺智慧,构建了“田园中国”的文化意象。

短视频镜头中的李子柒

李子柒以“老技艺+新表达”的创新实践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破圈

李子柒在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致辞中表示:“数字传播是这个时代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她特别感谢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并呼吁更多青年创作者加入,“一起让老手艺更美更好地活在新时代里。”此次获聘“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 ”双重身份,标志着其从内容创作者向行业生态构建者进阶。

李子柒在获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现场

李子柒的实践推动了非遗传承从“个体坚守”到“社会参与”的转变。近年来,她走访20余省市、合作超百位非遗传承人,如湖北英山缠花传承人陈广英、南京云锦匠人陈诚等,通过共创模式将地方技艺推向全国舞台。

据介绍,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依托婺源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源,将精心打造非遗“五好”场景,并推出“非遗打卡路线”,集中呈现傩舞、徽剧、蜀绣等百余项非遗活态展演场景,参会者可在实景中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交融。大会将持续至5月26日,通过传承人与创作者的深度合作,为非遗注入数字化时代的新活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