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每天都要喝茶,这是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5月20日,“国际茶日”前一天,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设下10张茶席。伊朗留学生娜菲菲的茶席金红配色,迥异于传统中国茶席,吸引了最多的中国茶客。
娜菲菲一边介绍伊朗饮茶习俗,一边熟练地泡茶,她往红茶中加入掰开的豆蔻、藏红花、玫瑰等,再冲入沸水,以小火慢煮5分钟。伊朗人喝茶喜甜,娜菲菲茶席上摆着搅拌茶汤的藏红花冰糖以及饮茶后吃的玫瑰糖。但来到中国后,娜菲菲开始学会不加佐料,“品尝茶叶本身的味道。”
当天,2025首届上海国际青年茶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的50余位国际留学生代表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日本、伊朗、匈牙利等国家。
本次茶会创新融合“展、演、品、学”四大板块,涵盖非遗茶艺表演、茶树微盆景展、唐代煎茶、新中式茶饮品鉴、有感手碟等内容。

娜菲菲展示伊朗茶艺。
祁门红茶,又称 “祁红”,产于安徽等地,外形条索紧细香气似花似果似蜜,是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在留学生面前,上海工匠、祁门红茶非遗传承人刘同意展示了传统的“撩筛”工艺,空隙大小不同的筛子一字排开,有技巧地晃动筛子,便能分离出粗细长短不同的茶条。初步筛好的茶叶,还要经过“打袋”后,进一步细分,几道工序重复数次,前后加工时间需要半年以上。上等祁红制作不用机器,全靠手工,刘同意分筛茶叶的手上功夫就十分有韵律,茶叶在筛子中仿佛在跳舞。

刘同意展示了祁门红茶“撩筛”工艺。
这是很多留学生第一次看到中国茶的制作技艺。“太有意思了,之前我只在短视频上看到过制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读的乌克兰留学生乐渝告诉记者,自己很想去闻一闻祁门红茶的味道,她喜欢有香气的茶,“平时我喜欢喝茉莉花茶,总的来说,各种茶我都很喜欢。”
即使不了解中国茶的留学生,在来到中国之前,也都或多或少喝过本国的茶。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地的茶叶,在当地扎根成长,酝酿出各地不同的茶文化。
在国际青年茶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分享了本国的茶文化。“在俄罗斯,喝茶不像中国这么正式,我们更多是把它当作和家人朋友相聚的一种方式。”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飞鸿说,“我们很喜欢加了很多牛奶和糖的茶,并且觉得睡前喝茶能够帮助入睡。这和中国的茶文化有很大区别,但代表着俄罗斯人的团结好客。”

世界各地留学生分享了本国茶文化。
“我很喜欢品味中国茶,中国茶味道很丰富,又香又甜,很有特点。”来自匈牙利的贺嘉志去年9月来到中国,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他平时最喜欢喝乌龙茶,“泡10到15分钟,味道更浓郁。”虽然来到中国只有半年多,贺嘉志已经有了中国人对茶的判断标准,“我不喜欢茶包,我感觉那是最差的茶。”
来自日本的松本由纪在爷爷的影响下,从小喜欢中国文化。来到中国后,她专门找了老师学茶,也学习这一片绿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通过学茶,我不仅了解到中国茶的味道,还品出了中国的哲学、美学,以及中国茶人一辈子做茶的匠心和热情。”
来自俄罗斯的艾琳是一位中国茶的深度爱好者,为此不远千里来到安徽农业大学茶学院读茶学,成为中国茶的专业人士。她最初喝中国茶的时候喜欢香气细腻的毛峰和龙井,如今,即将毕业的她“喜欢各种中国茶”,也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推广中国茶。
“中国和伊朗两国历史都很长,我们最早喝茶是中国商人运来的,伊朗人喝茶的历史也有一千多年。现在泡茶、喝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礼仪。如今,伊朗人在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都要喝茶聊天。”娜菲菲说,茶已经成为两国之间非常重要的文化桥梁。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文化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茶经由中国传播向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如何将中国的茶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是我们举办这次国际青年茶会的目的。”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张海岚是此次茶会的策划人之一,长期在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师生开设茶文化课程,她希望通过国际青年茶会的举办,让更多国际青年友人感受到中国茶的平静优雅,了解中国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如果后续反响好,明年我们会联动更多上海及外地高校参与这一活动。”

留学生在品茶。
“早在上世纪初期,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谢六逸先生就以《茶话集》系列文章与图书,开拓现代海派茶文化的道路。他说,道生天地,天地生茶,茶中有道。以茶道洗涤世道人心,这是海派茶道的最高境界。”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田兆元介绍,华师大一直传承海派茶文化传统,培养茶文化硕士、博士专业人才,“我们努力将茶的课程做成大学的课题,让大学茶香与书香一起飘香”。
“青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源泉,更是国际交流的天然纽带。我们希望通过这场茶会,让各国青年以茶为媒,在氤氲茶香中读懂中国‘和而不同’的智慧,让茶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扇窗口。” 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谢云表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茶叶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茶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