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不是“黑飞”,“云吸8000米事件”调查结果和之前说法不同

文 | 舍文

前几天,高空中一个冰人的视频刷爆网络,这位被云吸到 8589 米高空的滑翔伞飞行员,幸运地安全回到地面。事后他将自己在高空中的视频发到网络上。

今天(5 月 28 日)下午,甘肃省航空运动协会发布关于彭玉江在祁连山区域飞行事件的报告。

按照这份最新的调查报告,飞行员彭玉江并不是 " 黑飞 ",他是在地面进行训练时意外被上升的气流抬高到高空,然后又遭遇了云吸。

如果不是 " 黑飞 ",他这一次 " 扶摇直上九万里 ",很可能打破了滑翔伞的飞行最高纪录。

此次调查结果,和之前媒体报道的说法有很大不同。

5 月 27 日,新京报记者从嘉峪关市政府部门获悉,涉事男子系 " 黑飞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定,此类飞行应申请空域,获准后方可实施。事发当天,涉事滑翔伞、起飞场地、相关空域均未向主管部门报备。

飞行员自述 " 没计划起飞 "

调查报告中显示,本次事件中的飞行员彭玉江,男,飞行执照滑翔伞 B 级,2020 年开始学习滑翔伞,2022 年拿到 B 级证书之后有 2 年多的飞行经验。平时都是在正规的滑翔基地进行飞行训练。

根据彭玉江的自述,这次的练习是购买了二手船袋后的装备调整 , 计划地面抖伞并调整全套装备的舒适度 , 并没有计划起飞。

彭玉江于 5 月 24 日上午 11 点多使用无动力滑翔伞在甘肃省肃南县祁丰乡土垯板的位置进行地面抖伞练习,高度海拔 3000 米,练习初期天气晴朗,地面抖伞时突然遇大风离地,顺地势向前飘出,一路风力逐渐增大感觉无法降落,并遭遇 " 云吸 " 现象 ( 下方气压远高于上方云内气压,形成了强烈的上升气流 ) 。

彭玉江感受到高速的上升后 , 立即做出多个消高动作如 " 双边大耳朵 "" 螺旋下降 ""B 组失速 " 等,试图脱离上升气流,但都操作无效。

进云后彭玉江无法辨识方向 , 数次出现滑翔伞前扣及大折翼,被动抬升至 8589 米的高处。

彭玉江在被动上升过程中已出现意识模糊、短暂昏迷等危险身体状况,随着空中的气温降低,冰冷的空气刺激身体勉强恢复部分操作意识,使其控制滑翔伞逐渐安全降落,至肃南县祁丰乡天生牧场附近降落,降落点海拔 1800 米彭玉江降落后对讲机联系顾志敏 , 但已失去联系 , 遇到路过的车,乘车至嘉峪关市。

落地后彭玉江回忆,印象里高度表显示最高的时候是 7100 米,中途高度表自动重启了一次,自认为没有失去意识,但落地后回忆曾大口呼吸 , 且对 7100 米至 8500 米之间的飞行没有印象,推断可能有 3 分钟左右的时间因缺氧和低温失去意识。

" 地面抖伞 " 不需要报备

报告中说,根据《滑翔伞运动管理办法》,地面抖伞训练并不属于需要报备审批的范围,被气流抬升飞行完全属于意外和事故,因此不涉及违规、黑飞。

报告认为飞行员不是 " 黑飞 ",但因为他未经允许擅自发布飞行视频,影响恶劣,所以彭玉江还是收到了停飞 6 个月的处罚,并且要求 " 写反思报告,深刻反思本次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

根据一些滑翔伞爱好者的说法,此前滑翔伞飞行最高纪录由一名法国人创造,而彭玉江这次飞行的高度已经超过纪录。如果彭玉江不涉及 " 黑飞 " 的话,是不是应该算他打破纪录呢?相关部门不知道会不会有进一步的说明。

滑翔伞飞入 8000 米以上的高空其实非常危险。

2007 年 2 月,德国女滑翔伞运动员埃娃 · 维斯尼尔斯卡在澳大利亚训练时被风暴卷入万米高空,在零下 40 多摄氏度的气温和冰雹中昏迷将近 1 小时,最终醒转并努力摆脱风暴后安全着陆。而与她一同卷入风暴的一名中国滑翔伞爱好者不幸遇难,可能死于体温过低和极度缺氧或脑部缺氧。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