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吉光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文物珍品展”在浦东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
2025年是沈阳故宫营建400周年,所藏清宫文物珍品首次来到2000公里外的上海。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皇家建筑群,现有院藏文物十万余件。
本次展览分为“经纬华章”“器韵流光”“吉纹万象”三个单元,精选展出了61件/套院藏珍品,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51件/套。既有表现森严等级制度的皇家服饰,也有节庆典礼所用的各类精美陈设和精致的日常用品,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宫廷生活细节。

“经纬华章”展区的龙袍 本文图片均由 浦东历史博物馆 提供
步入“经纬华章”展区,一件清杏黄纱平金彩绣金龙单袍占据视觉中心。龙袍以九条金龙统御山河,十二章纹与海水江崖纹密布其间,彰显“一统山河”的皇家威仪。清代服饰礼制不仅吸收了汉族传统冠服服制,又保留了满族服饰的一般特点。而从威严庄重的龙袍到彰显官职品级的“补子”,从温润的玉佩到富丽堂皇的金饰,每一件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彰显着清代宫廷匠人的高超水平,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审美追求。

“器韵流光”展区展品

“器韵流光”展区展品
来到“器韵流光”展区,观众可以看到清宫器物。一对铜镀金甪端香薰昂首立于展柜中央——甪端是“日行万八千里”的神话瑞兽,兽颈下铸有“大清乾隆年制”款,既是皇权威仪的象征,亦为宫廷熏香实用。“鹤鹿同春”“松鹤延年”的掐丝珐琅松鹿如意、银镀金寿字火碗、掐丝珐琅大吉葫芦挂屏……“吉纹万象”展区为观众揭开“符瑞”之谜。
公开资料显示,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时称“盛京皇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支持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设,丰富藏品和陈列,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同意,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文管会等多个文博单位调拨了大量文物。其中,绝大部分文物来自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后来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主体部分。
这项工作得到了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的大力支持。仅在1959年,故宫博物院就根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实际情况,报请国家文物局,调拨了3000多件文物。浦东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吴仲超正是浦东人,他的故居仍静静地坐落在浦东大团镇,近年来被评为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暑期,浦东历史博物馆配合展览,将举办专题讲座及掐丝珐琅手工坊等活动,搭建链接公众与文化遗产的桥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