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晚点LatePost

目前量产形态为轮式物流,客户有抖音电商、、顺丰等。
2023 年 7 月,《晚点 LatePost》曾独家披露,字节 AI Lab 旗下机器人团队正推进机器人量产。当时曾定下到 2023 年年底,量产 200 台的目标。
现在,据我们了解,字节开发的机器人已累计量产超千台。他们在 2023 年完成了 200 台量产目标,之后年量产数超 100% 增长。该机器人研发团队,也从 2023 年夏天的约 50 人左右,扩充至目前的约 150 人。
目前字节已量产的机器人形态是轮式物流机器人,或称自主移动机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没有用于分拣的机械臂,主要用途是在仓库、产线上运输包裹与零件,能自主学习、规划路线、移动到目的地。据我们了解,字节的物流机器人,目前主要服务于抖音电商仓等字节自己的业务,同时也已拿下一些外部客户,如顺丰、比亚迪电子,在生产基地内运输零件与加工好的商品。
这是非常成熟的机器人应用场景,亚马逊在 2012 年就收购 Kiva 机器人用于自己的物流中心。但早期轮式物流机器人需要读取地面二维码,只能用于改造后的场地,并不真正理解路径。字节的机器人更依赖智能,也因此在开发中遇到更多挑战。
我们此前曾提到,字节跳动的机器人探索始于 2020 年,当时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就对机器人表现出兴趣,此后会不定期参与机器人项目讨论。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字节机器人团队的远期目标是挑战具身智能。字节研发、生产物流机器人主要也是为了探索具身智能:进入真实场景,获得一些数据,也获得反馈和落地的手感。
一家物流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说,做具身智能,需要场景、真机数据,闭环验证,物流是非常理想的单一场景,能提供干净的数据。
据我们了解,今年,张一鸣拜访了一些早期具身智能创业公司和产业链公司。“在他这个级别的企业家里,很多人已经不会见这么早期的创业者和这么小的公司了。他还保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了解新东西的学习意愿。” 一位投资人评价。
字节的机器人团队今年也经历了组织调整。我们的文章曾提及,机器人团队所属的 AI Lab,在今年 4 月整体并入了大模型部门 Seed,AI Lab 负责人李航也转而向 Seed 基础研究负责人吴永辉汇报。
最新变化是,据《AI 科技评论》报道,字节机器人原研究组负责人孔涛已离职。他于 2019 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后加入字节,经历了字节机器人团队的最初组建过程。
据《新智核》报道,近日 Seed 团队将招募多个机器人相关业务的一号位,包括机器人产品负责人、机器人工程技术负责人,以及具身智能大模型负责人。
字节已在量产的物流机器人,是有相对成熟需求、能被真实用起来的智能机器人形态。国内这一领域的公司还有极智嘉、快仓、海康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等。字节达成千台量产规模的速度不慢,但和成立更久的物流机器人公司比总量还比较小,2015 年成立的极智嘉截止 2024 年底累计出货了 5.6 万台,2014 年成立的快仓累计出货 2.5 万台。
字节长期想挑战的具身智能方向还处在极早期的技术验证阶段,目前,还没有谁真的做出了 “具身大脑”,即能让机器人真的完成大量通用任务,且足够可靠、稳定。学界、工业界都在积极尝试。行业里赚到第一波钱的是 “卖铲子者”,如宇树。宇树创始人王兴兴今年 6 月称,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 10 亿元人民币,Unitree Go1 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 5 万台。大量具身智能创业公司、高校、研究机构买宇树人形机器人,就是为了在硬件上做具身智能 “大脑” 的研发。
先行者马斯克的 Optimus 量产正遇到挫折。今年 3 月的员工大会上称,马斯克曾说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今年的量产目标是 5000 台,希望明年能达到 5 万台的产量。我们的文章提到,特斯拉于半个月前开始暂停采购 Optimus 的零部件,供应商人士认为随着零部件采购中断,年内 5000 台的目标基本无法达成。
今年,字节多次调整了 AI 研发体系,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Reponsible AI 等多个团队都整合进了 Seed,希望形成合力推进 AI 研发。依靠物流机器人,字节机器人团队超额完成了此前的目标,但最终,人形机器人的进度才能真正检验出字节研发体系的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