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焱瑶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夜幕降临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窝在办公椅上的年轻人盯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着第N版方案计划;早高峰地铁上、极速飞驰的汽车上,各式各样的“打工人”们面无表情,却出奇一致的在口袋里、包包上挂着一个巴掌大的玩偶,心情不爽时随时可以捏一捏、秀一秀—这个场景,正在成为当代职场人的日常写照。在996与KPI的重压下,一个顶着蘑菇头、长着尖耳朵的小精灵LABUBU,正用它“带刺的温柔”,成为无数年轻人对抗“蕉绿”的秘密武器。今天咱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扒一扒这个小怪物到底有啥魔法,能让打工人集体沦陷!

打工人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玩偶?
在《VUCA 时代职场新常态——2022 中国健康指数白皮书》中,受访职场人中有压力的比例高达 88.1%。面对“5+2”(即工作日加周末)、“白加黑”(即白天加夜晚)的打工生活,许多职场人表示压力重重。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工作本身,还涉及到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这些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相较于耗时耗力的心理咨询,或是办卡健身等方式,那么一个既可爱又能随时把玩的玩偶显然更具有“触手可及”的优势。
“怪东西”你懂我!
情绪投射的神奇出口
LABUBU长着标志性的九颗锯齿状牙齿、不对称的犄角,还顶着一头凌乱的头发。这样一只模样怪异的“北欧森林小精灵”,为何能爆火呢?

正因为它够“怪”!在当今职场,人人都追求“正能量”,努力塑造“完美人设”。而LABUBU以它的“不完美”,为当代职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光明正大“摆烂”的理由。心理学中的“情绪投射实验”理论指出,人们会把自己不愉快的经验 、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本能。或难以解决的焦虑和冲突压抑下来,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看着LABUBU拽拽的小表情,你或许会忍不住吐槽:“这不就是被工作逼疯的我吗?”它接纳你所有的“怪”与“丧”,宛如一个永远支持你的“摸鱼搭子”同事。你可以对它吐槽加班的辛苦、背锅的冤枉,甚至只是静静地发发呆。
当代年轻人通过赋予玩偶“职场搭子”“反内卷代言人”等社会意义,将自身的焦虑、反抗与无奈进行客体化转移时,就得以暂时抽离现实的压力,找到一种轻松释放情绪的渠道。
在乱糟糟的世界里
它是唯一的确定
房贷、事业发展的瓶颈、35岁危机……如今的“职场牛马们”每天都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然而,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繁复杂,回到家看到柜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的LABUBU手办,心里便会涌起一股踏实感,至少还有这些小家伙陪着我。
在当下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人们对控制感的需求达到顶峰。LABUBU的恒定性恰好成为对抗存在焦虑的心理锚点。英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中在此显影,无论职场如何动荡,那个永远保持同款拽脸的玩偶,始终提供着稳定的情感回应。就像婴儿时期需要含着安抚奶嘴才能获得安全感一样,LABUBU成为了职场人对抗焦虑的“精神安慰剂”。此外LABUBU凭借尖牙、邪魅笑容和“欠揍脸”等反传统时尚元素使它从普通玩具升级为情感寄托的载体,玩家可以为它量身定制服饰、精心设计饰品、自由更换肤色、搭配美瞳.....打破了传统萌系 IP 玩具的固有范式,直击 Z 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表达和压力宣泄的心理诉求,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如何识别压力,这些身体信号与心理表现别忽视!
想抓压力的小尾巴?对照以下小贴士!
01
身体拉响警报
要留意自己是否出现疼痛、消化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以及睡眠障碍(如失眠、易醒)等身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是压力在身体层面的直接反映。
02
情绪像坐过山车
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否存在焦虑不安、易怒烦躁、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这些情绪变化很可能是压力在心理上的体现。
03
脑袋也“卡壳”
注意自己是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头脑中的想法,如认为事情马上要失控、一定会出现灾难化的结果等认知方面的表现。这些认知变化可能表明你的大脑正在受到压力的影响。
04
行为变得“古怪”
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比如饮食习惯是否变得不规律,是否出现社交退缩、拖延行为,或者是否开始依赖某些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来缓解压力。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你在应对压力时采取的不自觉策略。
若你发现自己有上述多项表现,那么很可能你正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时,你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压力,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打工人“自救指南”
情绪满分%的实用攻略
1.随身带个解压神器:除了LABUBU、捏捏乐、泡泡纸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压力大时捏一捏,能帮助我们快速冷静下来。
2.找个专属“情绪垃圾桶”:无论是拨打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还是撰写“心情晴雨表”日记,都可以成为我们倾诉的对象。把烦心事都倒出来,心里会轻松许多。
3.加入兴趣小组:和志同道合的人聊天,烦恼也会瞬间变成有趣的段子。
4.创造专属仪式感:学习呼吸放松、渐进式肌肉放松、全身扫描、想象放松或冥想等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焦虑紧张,并且学会在紧张情境中迅速应用这些技术。
5.允许自己幼稚:每周抽出时间做一件“没意义”的事,比如发呆、涂鸦,给大脑放个假。
生活已然如此艰难,就别再硬撑啦!下次被压力逼到崩溃时,记得抱抱手边的“怪东西”——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懂你的不容易。
参考文献
[1]周岩岩.如何轻松应对职场压力?科学生活,2025.
[2]豆桂平.投射测验的发展及前景瞻望.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孙霞.教你三步缓解焦虑.江苏卫生保健,2021.
作者简介

徐焱瑶
上海市崇明区精神卫生中心办公室科员、上海市962525心理热线接线员、护师。多年来,她用耐心和细心,倾听每一位来电者的心声,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2025年度徐汇区科普创新项目
(xhkp-HM-2025036)
2023 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
( JKKPYC-2023-A13)
版权声明
绿丝带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使用。如需转载本内容,须注明“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带刺”的治愈:LABUBU凭什么成了打工人的情绪解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