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近10省份将现40℃以上桑拿天:今年为何格外热?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我国北方多地连续多日体验“桑拿天”。受高温和高湿双重影响,北京“出门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身上黏黏糊糊)”还一度冲上网络热搜。

但,这还只是开胃菜。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称,未来一周,随着幕后大BOSS——副热带高压的再度发威,我国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多地暑热将持续升级。14日(下周一)至16日将达到高温鼎盛时段,陕西、河北、河南、四川、重庆等近10省份将迎来40℃以上的酷热天气;河南、山东一带高温还存在一定极端性,热度同期少见。预报信息显示,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将超过15个省份。

问题1:强度有多大?

近10省份将现40℃以上“桑拿天”,局地或遇极端高温

7月10日,东北至江南、华南不少地方出现35℃及以上高温天气,且闷热感明显。与往年不同,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北方多地闷热程度同期少见。

7月6日,北京,高温天气持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一处喷泉戏水纳凉。视觉中国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我国高温天气将进一步发展升级。13日起,高温将明显增多,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黄淮等地暑热将继续升级,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重庆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等地将出现高温。南方地区13日之后高温也会增多增强,且湿度大,体感如“蒸桑拿”。14日开始,高温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也将加入高温圈。届时,高温将覆盖四川盆地、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大片区域,影响超15个省份。

尤其河南、山东一带高温存在一定极端性,热度同期少见,比如,济南、郑州15日前后最高气温达到40℃左右,最低气温也将达到或超过30℃。

河南省气象台11日召开发布会预计,13日至20日,河南省大部将持续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14日至16日,河南北中部、东部、南部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40℃以上,局部超过42℃,中南部局部可能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问题2:成因是什么?

幕后大BOSS副热带高压再度发威

河南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栗晗表示,造成这一轮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热带高压或副高)长时间控制河南,导致晴空少云,太阳辐射增温明显。同时,副高控制区内盛行下沉气流,造成下沉增温效应。另外,低层暖气团发展强盛且持续时间较长,也有利于极端高温出现。

中央气象台在预报中也明确指出,未来7天,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与大陆高压联手,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黄淮等地暑热还会继续升级,南方地区13日之后高温也会增多增强。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副热带高压,可以说是我国夏季天气变化的幕后大BOSS,它的一举一动都将改变天气格局。

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副热带高压主导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的雨热进程,从南到北,何时开启雨季,何时开始晴热,以及台风的发展走向等都与副高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地区往往会有干燥、少雨的炎热天气,是各地夏季高温热浪的其中一个主要导因。

问题3:今年为何格外热?

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强度偏强

与往年不同,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北方多地闷热程度同期少见。受高温和高湿双重影响,近日北京“出门就像被牛舔了一口”一度冲上网络热搜。

7月14日至15日,全国多地将迎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

另据报道,今年盘踞在我国的副热带高压的“北抬”较往年偏早偏强。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同时,引导着夏季风北推,将季风携带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到北方地区,造成低层湿度增大。此外,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以晴到少云天气为主,增强了白天的辐射升温,由此形成了目前我们感受到的湿热型高温热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11日表示,从7月上旬整体天气情况看,华北、东北及四川盆地表现为高温高湿,黄淮、江淮、江汉表现为高温闷热天气,出现这种情况与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强度偏强的特征有很大关系。

问题4:各地如何战高温?

多重举措防暑降温保生产生活

据央视网,最近这两天,长江以北地区多现高温闷热天气,多地多部门推出系列举措,为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保障公众生产、生活稳定。

山东省气象部门10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11—14日全省大部地区将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局部气温超40℃。在临沂兰陵,当地建成数十个工会驿站,供户外劳动者和群众休息纳凉。

在辽宁,全省上千个气象站出现33℃—35℃高温。为应对高温天气对植被带来的影响,沈阳多个公园的绿化部门在给植被浇水降温的同时,也针对大型绿地加大浇水作业频次。

这几天,甘肃嘉峪关、酒泉等地,最高气温上升至36℃。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各景区也积极应对。在嘉峪关关城景区,当地通过开放所有检票闸机、增加志愿者和摆渡车辆、加装喷淋降温装置等举措,减少游客高温天气下的排队等候时间,全方位为游客打造清凉之旅。

近日,甘肃多个景区采取多重举措,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为游客打造清凉之旅。央视新闻

截至7月10日,湖北省气象台已经连续一周发布高温预警,武汉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1℃。武汉火车站及时启用东广场的800米喷雾降温系统,为排队候车旅客增湿降温。同时,湖北在全省开放了五千多个驿站,供户外工作者休息避暑。

在已经完赛的“苏超”第六轮焦点对决、南京队迎战苏州队的比赛中,南京奥体中心准备了大量冰块,放置在体育场的121个看台区域,为观众席降温,还为球迷提供免费饮水服务。

问题5:普通人如何应对?

防止中暑、警惕热射病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魏璐表示,即将开始的这轮高温闷热天气,较上周中后期的高温过程持续时间将更长、强度也更强,需重点关注人体健康、交通出行。

高温“桑拿天”,热射病病例增加。央视新闻

持续高温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威胁,增加中暑、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急性发作风险。比如,当气温高于32℃时,脑卒中发生风险就会显著升高,并且危险性随气温上升而加剧。另外,从轻微中暑发展到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

专家提醒,未来一周,高温持续发展,中暑风险升高,建议公众保持室内凉爽,及时补充水分,减少在10时至16时气温较高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皮肤灼热等中暑症状,及时使用解暑药品,严重时立即就医,警惕热射病发生。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天气网、中新网、央广网、国是直通车等)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