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张家界,000430,下称“张家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张家界归母净利润约-3000至-3600万元,同比减亏50.95%-41.14%;扣非后净利润约-3000万元至-3600万元,同比减亏51.01%-41.22%。
张家界指出,本报告期同比减亏的原因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大庸古城公司折旧摊销及财务费用减少。
投资逾20亿的大庸古城不仅沦为“空城”,还使得母公司张家界面临破产。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据张家界历年年报统计,总投资逾22亿元的大庸古城于2021年全面完成建设并对外试运营后,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的归母净利润约-10.79亿元。自2020年以来,张家界已连续5年亏损,股票证券简称也自2025年4月17日起变更为“ST张家界”。
6月28日,“掌上张家界”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6月27日晚,央视综合频道《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人造古城 何成“空城”》,反映张家界市大庸古城项目在建设、运营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张家界市对此高度重视,6月28日上午,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洪斌出席并讲话。”
节目中,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坚持坦言,大庸古城是“跟风了”。张坚强坦言:“看人家古城古镇搞得好,总认为自己造一个出来,我也可能运营得好,当时对市场的预判还是有一定的主观性。”
张坚持还提到:“可能错过了市场窗口期,市场风口过了,确实有一定的决策失误。”
“掌上张家界”消息指出,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围绕大庸古城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强调要虚心接受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深入开展相关问题整改,深刻汲取教训,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会议指出,大庸古城项目自2024年9月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当前层报审批、投资人招募、清产核资、债权审查等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张家界市要根据既定市场化盘活方案,加快推动重整工作进程,力争通过重整化解债务风险、压降固定成本、引入战略投资,与战略投资人共同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并完成项目改造升级、业态优化,早日实现对外运营、盘活资产、提升效益。
据张家界此前发布的公告,公司于4月14日收到张家界中院送达的(2024)湘08破申12号之三《决定书》,张家界中院根据预重整临时管理人的申请以及《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破产预重整工作指引(试行)》的相关规定,决定将公司预重整期间延长三个月,期限至2025年7月16日。
“一个古城镇(景区),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就要找到自己的灵魂。”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孔旭红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古城镇旅游需要在旅游开发中凝练注入自己的灵魂,同时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融入时尚元素和现代服务,从观光向体验转型。
孔旭红指出,对于完全依赖外部“输血”、几乎无望恢复活力的项目,要有合适的退出机制,关停并转。对于尚有价值的古城镇,要重新规划策划,提升生活空间、社交空间,要重视节庆活动、业态等“软件”,要吸纳新老古城镇居民,充分激发其创造力和积极性,采纳其意见和建议,把更多生活化场景融入进去,让古城古镇先“活”起来,而不是机械地定义成旅游功能,以免资源白白浪费。
“大庸古城的探索不能说没有价值,方向是对的,只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做一些改变,多维度盘活存量资产。”某不愿具名的行业研究员建议,大庸古城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为张家界的文旅产业发展开辟“第二战场”,在自然风景观光之外打造第二个文旅消费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