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惠发食品上半年亏损扩大 高管减持下业绩持续承压

  7 月 14 日晚间,山东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2500 万元至 3300 万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这份预告揭示了公司面临的持续的经营压力。

  业绩持续承压:消费疲软与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

  根据业绩预告,惠发食品上半年亏损扩大的核心原因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消费市场疲软与行业竞争加剧形成共振,直接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作为以速冻预制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产品需求与餐饮消费、家庭餐桌消费紧密相关,而当前消费端的谨慎态度使得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行业内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纷纷加大促销力度,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持续投入资源开拓市场和销售渠道,导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高企。这种 “以费用换市场” 的策略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效果有限,反而加剧了利润压力。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4 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已累计亏损近 3 亿元,而 2025 年上半年的预亏态势,意味着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股东减持与经营亏损的反差

  与业绩持续承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股东及高管的减持动作。早在 5 月 13 日,惠发食品便公告称,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共 5 人计划在未来 3 个月内合计减持不超过 13.19 万股股份。尽管此次减持规模不大,但减持主体涵盖核心管理层,且减持原因均为 “自身资金需要”,仍引发市场对管理层信心的质疑。

  据统计,自 2017 年 6 月上市以来,惠发食品股东累计套现金额已超 3 亿元,其中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套现约 1.4 亿元,其他股东套现约 1.92 亿元。在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承压的情况下,股东的频繁减持难免让投资者产生担忧。

  预制菜行业调整期:中小企的生存挑战缩影

  惠发食品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预制菜行业深度调整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预制菜赛道经历了从资本热捧到理性回归的过程,行业竞争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博弈”。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抢占市场,中小品牌则面临成本高、渠道弱、同质化严重等多重挑战。

  对于惠发食品而言,其核心产品聚焦速冻肉丸、鱼糜制品等传统品类,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面临健康化、高端化产品的冲击。同时,预制菜行业的冷链物流成本高企,区域扩张难度大,公司在巩固山东本土市场的同时,向外拓展的成效尚不明显,这也使得其在行业竞争中难以突破瓶颈。

  信任修复与战略调整:破局之路道阻且长

  当前,惠发食品正面临经营业绩与市场信任的双重考验。从业绩层面看,如何在消费疲软周期中平衡 “保营收” 与 “控成本” 的关系,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简单依靠费用投入拉动销售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或许是破局方向。

  从市场信任层面看,股东及高管的减持行为虽属个人权利,但在公司持续亏损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稳定的经营改善信号、透明的信息披露来重建投资者信心。例如,明确资金用途、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展示战略调整的具体成效等,都是必要的举措。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