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智元机器人21亿控股上纬新材: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资本棋局与产业野望

  2025年7月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一则公告震动资本市场——成立仅29个月的具身智能独角兽智元,通过“协议转让+部分要约收购”的组合拳,以21亿元对价拿下公司66.99%控股权。复牌后,上纬新材股价连拉两个20%涨停,市值飙升至45亿元,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了对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信任票。

  这场交易不仅是A股首例具身智能企业收购案,更是在“新国九条”及“并购六条”新政后,新质生产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的标杆性事件。一边是估值超150亿元的行业新贵,一边是年营收近15亿元的传统材料企业,两者的碰撞正重构着硬科技企业的资本化路径与产业生态的竞争规则。

  资本快车道的精密设计:协议转让与产业协同的双轨并行

  智元此次收购展现出资本运作的罕见精密:第一步以9.41亿元协议受让原股东29.99%股权;第二步由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放弃53.62%股份表决权,使智元仅凭29.99%持股便锁定控制权;第三步启动部分要约收购,耗资11.61亿元增持37%股份,最终形成66.99%的绝对控股。

  这一设计巧妙规避了30%持股红线触发的全面要约义务,同时以7.78元/股(与停牌前股价持平)的要约价格稳定市场预期,堪称“教科书级资本运作”。而智元恒岳的双层股权架构——智元机器人持股49.5%、创始人邓泰华通过恒岳鼎峰持股49.5%——既保障了控制权,又为后续引入战投预留空间。

  尽管市场普遍解读为“借壳”,智元官方明确否认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主业的计划。其深层逻辑在于产业协同:其一,材料轻量化突破。上纬新材的复合材料技术可使智元机器人减重30%,续航能力显著提升。其二,供应链自主可控。材料成本占机器人总成本超40%,垂直整合后有望降低对外依赖,提升毛利率。其三,场景双向赋能。上纬在风电领域的客户资源(如)为智元打开新能源巡检市场,而智元的技术注入使上纬材料获得机器人新应用场景。

  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指出:“智元借力上纬的研发生产经验,实现跨领域协同发展,这种融合远超简单资本操作”。

  此次收购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导向。2024年“新国九条”明确鼓励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并购六条》更点名支持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全球竞争力企业。7月9日上海发布的《高成长企业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生态”,为智元这类上海本土企业提供了政策快车道。

  产业与资本的双向奔赴:机器人龙头的生态野心与估值博弈

  收购公告同日,智元在绵阳工厂的一场三小时直播,展示了其战略深意:自研A2-W机器人连续作业3小时0失误,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动态避障与多模态感知能力经受真实工业环境考验。这标志着智元率先跨越从实验室demo到产线量产的鸿沟——2025年1月其第1000台通用机器人下线,全年目标出货量达数千台。

  技术认证上,智元远征A2已拿下中欧美三地认证,包括中国CR、欧盟CE-MD、美国FCC,成为全球首款通行主要市场的人形机器人。而与百事可乐合作的IP机器人“百事蓝宝”,更开创了具身智能向消费品牌跨界的全新范式。

  智元的战略远不止于单一产品,而是构建产业生态:一方面,绑定上游。与合作研发电机,与布局减速器。另一方面,制造同盟。联合共建产线。此外,共创场景。携开发文娱机器人,联拓展3C制造。

  入主上纬新材使该生态补上关键材料环节,形成“重装合成旅”式全产业链优势。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将以23%年复合增长率从2024年470亿美元扩至2028年1080亿美元,而智元通过生态卡位,有望在爆发前夜锁定龙头地位。

  交易隐含精妙估值博弈:智元以1.4倍市销率收购年营收14.94亿元的上纬,而其自身估值达上纬市值的4.8倍。对智元投资人(高瓴、红杉、腾讯等)而言,未来可通过上市公司定增退出;对智元团队,则获得低成本融资平台——其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私募融资已难支撑。

  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科创板重组要求标的“与上市公司处于同行业或上下游”,机器人整机与风电材料分属不同赛道,需证明协同落地路径。另外,上纬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骤降91.9%至2595万元,且计提1200万元资产减值。转让方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不低于8000万元,但上纬2024年已达8035万元,增长空间存疑。

  智元入主上纬新材,标志着硬科技企业资本化路径的革命性转向。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控股权收购+渐进式整合”成为高成长企业的战略选择。证券预测,此举将刺激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等头部企业加速IPO进程,推升行业整体估值。

  而对资本市场而言,交易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估值重构逻辑——上纬新材从传统材料商蜕变为“机器人+新材料”标的,市值两天暴涨45%,正是市场对技术红利与产业协同的定价实验。正如上海“模速空间”高层调研时智元展示的灵犀X2骑自行车、精灵G1清洁桌面等能力,中国具身智能技术已从实验室奇观迈向工业产线。

  当智元A2-W在国际工厂中搬运周转箱,当百事蓝宝在消费场景中与贝克汉姆互动,中国方案正重塑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权力格局。而这场21亿元的收购,恰是这场变革的资本宣言——技术突破与金融智慧的共振,终将重塑中国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