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规定,司法行政部门即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代表本级政府承担行政执法监督具体事务。
澎湃新闻观察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司法部随即部署推进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各地司法厅局积极落地实践、具体作为。如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如何进一步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为此,澎湃新闻联合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司法部法治宣传中心推出2025年“司法厅局长访谈”,分享有关行政执法监督、涉企行政执法的地方经验。本期访谈嘉宾为重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种及灵。
今年3月以来,重庆市司法局统筹组织实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着力纠治突出问题、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同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
截至5月底,这一专项行动共收集问题线索1910条,整治的问题涉案金额1904.73万元,为企业挽回损失1421.42万元。
作为重庆司法行政系统的负责人,种及灵介绍,今年以来,重庆市司法局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对标对表司法部试点批复要求,推进执法事项、执法队伍、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5个“大综合一体化”,着力打造超大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标志性成果。
特别是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改革上,重庆市司法行政系统一体推进行政检查减量化、行政处罚规范化、信用监管精准化、执法监督效能化、数字支撑智慧化“五化”建设,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与此同时,跨省域行政执法改革也备受关注。澎湃新闻观察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种及灵介绍,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重庆司法局联合四川省司法厅,按照“四个统一”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高竹新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实现了统一执法事项、统一执法标准、统一执法力量、统一执法平台。

近日,重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种及灵做客澎湃新闻北京会客厅,围绕行政执法监督、涉企行政执法等议题介绍地方经验。张祥毅/摄
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打造标志性成果
澎湃新闻: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目前,这一试点工作进展如何?
种及灵: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两大定位”,让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重庆市司法局紧紧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对标对表司法部试点批复要求,一体推进执法事项、执法队伍、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5个“大综合一体化”,着力打造超大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标志性成果。
一是推动执法事项“大综合一体化”。聚焦“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推进执法事项全量管理、横向集中、纵向下沉。编制全市行政执法事项总清单,50个行业领域11265项执法事项实现全覆盖清单管理;向7支综合执法队伍划转1026项执法事项,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1.9%;按照“三高两易”标准,向镇街赋权107项执法事项,让基层“看得见的管得着”。
二是推动执法队伍“大综合一体化”。聚焦行政执法力量分散、九龙治水等难题,系统构建“7+1”综合执法队伍格局,推动行政执法由“以条为主、单打独斗”向“条块结合、整体治理”转变。市和区县共撤销275支执法队伍,队伍精简率达51%。全市1031个镇街统一设立综合执法大队,创新“县属乡用共管”机制,推动区县部门执法力量下沉,与镇街综合执法大队统筹运行,平均每个镇街保障执法人员9.5人,确保“基层的事基层办、基层的事有人办”。
三是推动执法监管“大综合一体化”。聚焦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系统重塑行业监管、综合执法协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出台《重庆市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协同联动工作规则》,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管执协同”4项机制;整合行政检查内容,谋划15个“执法监管一件事”,整合执法力量、减少执法频次、提升执法效能,实现“执好法、管住事、不扰民”。
四是推动执法监督“大综合一体化”。聚焦行政执法不规范、扰企扰民等问题,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监督体系,建立县乡一体的法制审核中心,构建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民呼我为”投诉举报等协作机制,构建执法监督闭环,实现对行政执法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五是推动执法平台“大综合一体化”。聚焦行政执法效能有待提升、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坚持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打造全市统一使用的“执法+监督”应用,推动全市执法活动“一网统管”,实现执法事项全上平台、执法队伍全员管理、执法活动全程网办、执法行为全量监督、执法效能全面画像。
系统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打造监督闭环
澎湃新闻:您刚提到了重庆正在推进执法监督“大综合一体化”,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也对加强新时代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在贯彻落实《意见》上,重庆有何举措?
种及灵:我们以执法协调监督“五大体系”建设为主线,系统构建“32341”整体架构,打造监督闭环,提升实战实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完善以“3”级全覆盖为基础的执法监督组织体系。我们市、区县两级司法局加挂“综合执法指导办”牌子,区县层面,司法局执法监督专职人员数量增加40%;乡镇层面,细化司法所职责清单,规范执法监督具体任务。自此,三级全覆盖监督体系全部建立。
二是优化以“2”部法规为支撑的执法监督制度体系。推动出台《重庆市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制定执法事项管理、重大案件督办等20余个配套制度,系统构建执法监督制度体系。
三是拓展以“3”项机制为重点的执法监督实施体系。创新构建常态化监督、裁量基准匹配、执法效能评估三项机制,规范执法监督程序、迭代执法监督方式、细化执法监督文书,拓展“监督+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实战实效。
四是延伸以“4”维联动为纽带的执法监督协同体系。完善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等协同机制,健全与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等配合机制,建立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监督协作机制,拓展与“12345”等社会监督联动机制,构建执法协调监督工作闭环。
五是推广以“1”个应用为核心的执法监督保障体系。以“五大体系”建设为架构,在“执法+监督”应用中,开发案卷评查、统计分析、质效评估、风险预警等功能模块,推动执法监督从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转变、从抽样监督向全量监督转变。

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种及灵在访谈中表示,重庆市司法局聚焦行政执法不规范、扰企扰民等问题,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监督体系,以此构建执法监督闭环。张祥毅/摄
数字赋能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开发统一执法平台
澎湃新闻:您刚才提到了数字应用的支撑保障作用,重庆如何实现数字赋能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种及灵: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数字重庆建设,开发全市统一执法平台“执法+监督”应用,以数字赋能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获批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和部署应用试点。
一是一网统管、掌上执法,让行政执法更规范。开发全市统一执法平台,系统构建“1235”整体构架,即打造1个执法监管大脑,开发渝快办、渝快政2个统一入口,上线监管检查、处罚办案、执法监督3个核心模块,建成行政执法主体、事项、人员、法规、对象5大执法要素主题数据库,全市3508个执法主体、11273项执法事项、54186名执法人员、5375部法规全量入库管理。自2024年1月1日上线以来,已“掌上”办理执法案件35万余件,办案时间平均压缩50%以上,执法后被复议纠错率下降56%。
二是信用融合、综合执法,让行政检查更高效。落地实战“信用+执法”监管综合场景,出台“信用+执法”通用规则,构建AI赋能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监管体系,A级企业被检查率降至3%以内,初步实现“信用越好、检查越少”。构建15个“综合查一次”场景,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有效降低涉企检查频次20%以上。
三是AI赋能、智慧执法,让行政处罚更精准。上线“执法助手”,开发违法行为智能识别、裁量基准智能匹配、处罚文书智能生成等核心功能,生成行政处罚“违法智识+处罚智配”等“AI+执法”智能场景,实现处罚裁量基准匹配率100%,普通程序办案环节从20余个精简至12个以内,简易程序办案时间由平均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四是两码互核、闭环管控,让执法监督更到位。“执法码”“企业码”两码互核模式,打造执法监管、群众监督双向闭环。初步建成行政执法质效评估功能,生成38项动态监测指标,探索开发智能预警功能,全量归集执法数据,智能推送罚没收入异常增长、裁量基准异常匹配等预警信息,让执法监督更精准、更高效、更及时。

跨省域行政执法改革在重庆落地。种及灵介绍,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重庆司法局联合四川省司法厅,按照“四个统一”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张祥毅/摄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着力纠治突出问题
澎湃新闻:今年3月,司法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这一专项行动中,重庆如何开展工作?
种及灵:今年3月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司法部要求,统筹组织实施重庆市政府系统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动真碰硬,着力纠治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聚焦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的行为等四类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纠治突出问题。截至5月底,共收集问题线索1910条,整治的问题涉案金额1904.73万元,为企业挽回损失1421.42万元。
二是系统迭代,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聚焦“谁来查”,开展全市行政检查主体资格清理,明确具有主体资格的单位3508个、人员54186名。聚焦“查什么”,全量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建立1132项检查事项清单,实施动态管理。聚焦“怎么查”,实施年度检查计划统筹管理,推行跨部门、跨层级“综合查一次”,切实解决企业迎检负担过重的“烦心事”,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三是标准统一,规范涉企行政处罚。针对当前存在的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出台《重庆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全覆盖制定50个行业领域的裁量基准,有效压缩裁量空间,全面促进规范执法。稳步推进柔性执法,梳理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广泛推行说服教育、提醒告诫、责令整改等非强制性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四是长效长治,同步推进执法改革。为避免对执法活动的规范“一阵风”、过后又发生反弹的问题,我们同步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一体推进行政检查减量化、行政处罚规范化、信用监管精准化、执法监督效能化、数字支撑智慧化“五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效能,让执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执法数据实时共享
澎湃新闻:目前,重庆市正在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能否介绍一下这一跨省域行政执法工作的改革思路?
种及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川渝高竹新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我们联合四川省司法厅,按照“四个统一”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高竹新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
一是统一执法事项。按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要求,梳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规划与自然资源等8大领域125项赋权执法事项,实现“一张清单定权责”。
二是统一执法标准。按照“有利相对人”原则,对125项拟赋权事项裁量基准进行细化,形成两地统一的裁量基准、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确保两地执法“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是统一执法力量。联合制定《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川渝两地共同安排人员组成高竹新区执法力量,由新区管委会统一调度,实施同堂培训,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四是统一执法平台。上线跨省域执法平台,构建跨省域行政执法人员库、事项库、对象库3个基础数据库。目前,两省市24名执法人员、94家园区企业、125项行政检查事项已全量上线,实现执法平台统一互联,执法数据实时共享。

设计:白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