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50岁《看图说话》,还是一个“可爱的5岁宝宝”

创刊于1975年10月的《看图说话》是中国首本全彩横版幼儿期刊,这本专为3-6岁儿童打造的刊物,曾连载《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经典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在《看图说话》迎来创刊50周年纪念之际, “童言稚语——从看图说话到阅读人生”主题展日前正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开展,铺陈开《看图说话》半个世纪的童真成长轨迹。

展览现场

《看图说话》创刊号

“两只大眼睛,一张小嘴巴,眼睛来看图,嘴巴来说话……” 展览前言中这段童趣儿歌,道出了《看图说话》陪伴小读者成长的温暖记忆。这本幼儿期刊以独特版面设计助力亲子共读,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自其创刊起持续征订收录,现存的40余册合订本及少量单本共计 579 期,成为珍贵的特色馆藏。此次展览以少儿馆馆藏为基础,回顾《看图说话》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精选历年经典内容,鼓励幼儿在探索中自由表达,培养终身阅读的热爱。​

步入展厅,仿佛走进一座童真时光馆。从创刊初心到语言启蒙,从名作摇篮到爱的陪伴,展览以自然流淌的叙事展现《看图说话》的发展轨迹。初识好友“你好,《看图说话》”篇章展现期刊的办刊历史,阐释服务3-6岁幼儿的初心;语言启航“我们一起看图学说话”精选生活化内容,助力幼儿掌握词汇、提升表达;名作摇篮“我们一起看图赏名作”重现“上海十月儿童诗会”与期刊的牵手合作,展示现象级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连载起源;爱的启蒙“用心陪伴,用爱启蒙”篇章彰显刊物对幼儿品德、审美与阅读能力的全面滋养。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连载起源。

1992年1月登载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展厅内,“小兔过河” “图书馆,我来了”等沉浸式互动展项巧妙融入刊物的“边玩边学”理念,孩子们在帮小羊智斗野狼、演绎借书趣事、探索书香房间的互动游戏中,锻炼思维、学习礼仪、激发表达热情,真切感受阅读的快乐。

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殷健灵回忆,自己在《看图说话》创刊之初就接触到了这本读物。1978年,殷健灵在地处南京的上海飞地上小学一年级。母亲给她订阅了各种各样的儿童报刊,其中就有《看图说话》。

殷健灵还记得当初触摸这本书的手感,“软软薄薄的一本,开本和别的刊物都不一样”,后来,她知道这叫做横16开,“阅读的时候特别舒展放松。对于低年级的我,它显得亲切,因为里面有很多图画(主要是连环画),有鲜艳丰富的色彩。”

《看图说画》鲜艳的图画深受小读者喜爱。

这些年,图画书、绘本早已普及,很多人认为绘本、图画书是舶来品,但殷健灵认为,《看图说话》就可以说是早期图画书形式的儿童刊物,和其他同类型刊物相比,它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和学前教育紧密结合,为一线幼儿教育服务,有鲜明的实用性;再如坚持请一流作家和画家撰稿和绘画。陈伯吹、方轶群、洪汛涛、鲁兵、鲁克、任大霖、任溶溶、圣野、张秋生、刘保法、郑春华……都曾是这本刊物的作者。

今天,儿童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纸质阅读,儿童获得知识和审美艺术熏陶的渠道也比过去多得多。但殷健灵相信,50岁的《看图说话》仍在重新焕发生机,“它在以更富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去赢得小读者,深度参与到孩子的文学、艺术的启蒙教育中去,在下一个50年青春常在,持续发光。”

展览现场。

郑春华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作者,这部作品的首发就是在《看图说话》上,“尽管这是一本小朋友读物,但当年渗透力非常广。” 郑春华回忆,当年《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得以改编成动画片上映,也得益于《看图说话》的影响力,“当初上海科学电影制片厂想拍一部儿童片,他们一位员工是个年轻的爸爸,孩子在读《看图说话》,就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推荐给了导演,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动画片。”如今郑春华依然在为《看图说话》撰稿,在他心中,50岁的《看图说话》永远是一个“可爱的5岁的宝宝”,带给读者温暖。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表示,少儿图书馆拥有大量少年儿童读物馆藏,近年馆方都在不断努力,致力于丰富和完善馆藏的获取、挖掘与揭示工作。近年来,少儿图书馆已推出了百年童书系列展、《小朋友》沉浸式阅读展、《十万个为什么》成长展、近代儿童启蒙读物馆藏奇妙展等馆藏主题展。此次推出的“童言稚语——从看图说话到阅读人生”主题展亦是挖掘馆藏呈现的展览。

近年来新出版的《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坚持用真善美的故事和纯手绘的图画,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阅读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深受学龄前儿童的喜爱,更是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杨燕娜表示,随着公共图书馆呈现低幼读者及亲子家庭逐渐上升的趋势,“奶瓶读者”越来越多,馆方将在儿童友好型图书馆、新空间环境方面加强建设,以更好地回应现今家庭教育对阅读启蒙的重视以及社会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上教社党委副书记董龙凯感慨,五十年间,《看图说话》从几页薄纸成长为滋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心灵花园”,内容从基础认知拓展到培育共情、激发想象、启迪科学萌芽,“我们逐步摒弃单向灌输,无论是‘小豆苗讲故事’栏目鼓励亲子共读,还是‘看图编故事’里邀请小读者编故事,我们努力让期刊成为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主动探索、与伙伴共享的‘快乐舞台’。在这里,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满热情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面对数字时代,董龙凯表示,《看图说话》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打造立体阅读体验,让传统的“看图”插上数字化翅膀,成为跨越时空限制的“会说话的图画世界”,更贴近新一代儿童多元的感知与学习方式。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