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航旅纵横要“一统天上”:民航版12306能否支撑商业化野心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界面新闻从航旅纵横获悉,近日,航旅纵横APP正式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该平台目前已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的直销机票资源。平台功能显示,用户可以在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的比价和购买,无需在不同航司官网之间切换。

界面新闻查阅获悉,37家航空公司覆盖国有三大航、海航、厦航、川航等一众主流航司。按照航旅纵横方面的说法,作为中国民航领域唯一官方背景的机票直销平台,其整合接入了这37家航司的官方购票渠道,目标是做“民航版12306”。

在航班信息服务类应用中,航旅纵横与航班管家、飞常准三分天下,但航旅纵横身份更加特殊,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选手”。官方介绍显示,航旅纵横属于中国航信旗下平台,也是国内最大的民航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权威的民航数据资源与技术服务能力,航旅纵横激活用户量超1亿。

界面新闻了解到,在此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的基础上,未来航旅纵横还将继续扩大接入航司范围,并计划引入更多增值服务,持续优化全流程出行体验。

何以打造“民航版12306”?

航旅出行平台卖机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打开航班管家、飞常准APP,首页正上方功能栏中,第一项服务就是“机票预订”。

航旅纵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公司自2023年起系统性布局机票业务,经过两年实践与思考,发现行业亟需一个跨航司的直销平台,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众多航司的认同。

航旅纵横之所以能打造跨航司的直销平台,并喊出要做“民航版12306”,背后有足够强的底气支撑。

股权穿透图显示,航旅纵横主体公司名称为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是中航信(持股20.65%)以及中航信启航资本(持股15.68%),南航集团资本控股、东航产投位列第三和第四大股东。

而作为航旅纵横第一大股东的中航信,股东阵容更是“豪华”。既有从事民航信息服务的科技央企中航信集团,又有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三大央企航司集团。这也意味着,航旅纵横在整合接入航司官方购票渠道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

长期以来,航司第三方机票销售主要依靠OTA平台,如携程、同程、去哪儿、飞猪等。平台每卖出一张机票,都要向航司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也就是代理费,因此航司利润空间不可避免受挤压。

针对佣金一事,航旅纵横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回应称:“机票产品完全由航空公司直接发布和运营,航旅纵横不收取航司代理费。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购买国内主流航空公司直接发布和运营的官方直销机票。”

民航专家林智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能为旅客提供一站式的比价和航班搜索平台,这个是每家航司直营渠道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其次是学习对标12306,后续还能够实现不同航司航班便捷中转衔接,这背后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外,针对目前机票代理和部分平台的乱象,特别是一些扰乱机票价格秩序,造成机票价格跳水的行为。还有其他乱象比如积分票里程票、捆绑销售、低票高卖、退改加价等等,航旅纵横平台能够提供更透明、更安全的选择。

至于为何在当前节点推出官方背景的直销平台,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最近一两年三大航开始机票互售,而且三大航的APP也在航班动态查询、周边生态等方面发力,航旅纵横APP感觉到了压力。

某航司营销委人士则告诉界面新闻,以前没做,一是考虑到历史遗留问题,非互联网时代严重依赖旅行社销售,于是有了票务代理这一细分中间商,其实现在OTA出的一些特价票,也是以旅行社名义。二是周期性问题,经济上行期蛋糕越做越大,调整周期会重新考虑利益分配。

不过林智杰也向界面新闻提到,航旅纵横直销平台未来的发展还面临很多的挑战,不收代理费的初衷很好,但能不能保证足够的管理资源、资金、技术的投入,能不能持续提升直销平台的销售体验等,都是接下来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商业化漫漫长路

航旅纵横打造"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强调不收取代理费,这一举动看似与创收、盈利不相挂钩,实际更深层次的考虑还是为商业化铺路。

来自OTA平台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机票、火车票、景区门票等业务对公司而言并没那么赚钱,但是这些业务不能没有,因为它们作为高频交易能起到流量入口的作用,为酒店住宿这类高利润业务输送客流。

据界面新闻了解,在OTA内部,交通票务佣金和住宿预订佣金有相当大的差距。有酒店业主曾向界面新闻透露,目前携程和美团的基础佣金在12%,飞猪和抖音分别为10%和8%。而交通票务佣金基本维持在2%-3%左右。

航旅纵横除了机票以外,早已发展出酒店预订、接送机、免税品购买等多重业务。其中,酒店预订业务于2021年上半年上线,当时其酒店库存来自第三方OTA,包括携程和同程。

无论是最近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还是发展数年的酒店预订业务,核心都是航旅纵横在商业化道路上的不断尝试,希望探索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受限于体制机制的束缚,航旅纵横自诞生以来商业化道路走得颇为艰难,此后寄希望于混改,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外部投资者,为商业化变现带来契机。

2017年,航旅纵横被列为央企混改第二批试点名单;2020年5月,南航资本、空管投资公司、启航资本和易程科技四家公司订立增资协议,向其出资2.75亿元;2024年,航旅纵横又获得美团、招商中外运等企业的战略投资。

但是从近年来的布局及动作来看,航旅纵横商业化方面并未取得显著突破。以利润率高的酒店预订业务为例,界面新闻从华住集团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截至目前,航旅纵横尚未和酒店集团达成直连合作,还是使用第三方库存。这代表着,航旅纵横无法直接从酒店获取高比例的佣金收入,中间一部分收益还是交由OTA。

林智杰向界面新闻分析称,航旅纵横商业化起步很早,但是进展相对比较慢,有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数据资源的确权使用,股权结构几大股东都有很强的话语权,也包括管理团队的方面以及国资监管的要求,同时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述不具名业内人士也告诉界面新闻,航旅纵横初期的定位是功能性的,就是航班动态查询。但是后来的OTA和航司APP把这个功能给补上,航旅纵横就显得没有太多的优势。

“左边是OTA全链条的产品,右边是航司APP的机票源头背书。航旅纵横的商业化在左右夹击中难以推进。这次机票业务的尝试,也许会带来一定的流量,但是需要依靠背后的供应链渠道,最终还要看航司的态度。”该人士称。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