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社论】空中游览不容“黑飞”乱象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旅游景区推出了乘坐低空飞行器观光、体验等项目,受到游客欢迎。但这类空中游览项目也暴露出一些隐忧,甚至是安全问题。近日,总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就曝光了“黑飞”乱象。

在公众印象中,近年来观光直升机“出事”的新闻多次发生。如今年5月,苏州吴中区的奥诗汀繁花景区,一架载有4人的观光直升机坠落,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1名地面游客死亡;2023年5月,西安白鹿仓景区一架直升机失速坠毁,机上3人全部遇难。这些事故令人心痛,也教训深刻。

据民航局官网公布的2024年以来发生致人死亡事故的通用航空企业名单,2024年有3家,2025年上半年就有5家公司。从趋势看,事故存在增多的趋势,必须引起警惕,并采取行动给予遏制。

之所以类似事故频发,根据记者调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营企业资质不全、管理混乱,一些安全措施形同虚设。比如苏州这起案例,涉事公司没有办公场所、维护设施,登记员工只有2人,也没有取得运行合格证;为了获利,超范围、超资质、超能力运行,经营范围多达几十项。

而类似乱象并非个例。一些只有农林喷洒飞行或飞行私照培训资质的通航公司,以飞行训练等名义向航线审批部门申请航线,实际违规运行空中游览业务;一些航校也在飞行执照的考核和颁发上“偷工减料”,甚至学满30个小时就能拿证……

可以想象,一名只学了30个小时的飞行员、一架正经维护都没有的飞机,在一些地方就可以载客经营,想想都令人后怕。这些都反映出当前低空经济的市场乱象,部分企业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入场,将本该高门槛、强监管的行业当成了“快钱生意”。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表态,将严厉打击驾驶员无证、低空航空器未取得适航证、飞行活动未报批等“黑飞”行为,引导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场景有序拓展;民航局去年11月也曾就《空中游览运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在销售环节将公司资质、投保信息、服务标准等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告知旅客”。

社会也期待这些市场规范、监管措施能尽快到位,不仅要在文件中列清单、划红线,更要对以虚假资质蒙骗游客、缺乏基本安全管理的“黑飞”企业依法严惩。同时,也可以考虑建立信用共享机制,将严重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只有让规则更严更实,安全才能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

据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越是在风口之时,越要警惕“黑飞”乱象。只有在安全中发展,在规范中成长,低空经济才能真正飞得高、飞得远、飞得稳。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