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极端暴雨中如何安全转移群众?湖南桑植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答澎湃

今年6月,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遭遇了极端暴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全县平均降雨量达329.8毫米,西北部五道水镇天平山站24小时降雨量高达523.5毫米。由于防范转移措施得力,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5日,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举行的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上,桑植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王艺在回答澎湃新闻提问时,分享了桑植在转移群众过程中的经验和故事,并强调“功夫要下在平时,才能遇事不打乱仗”。

王艺介绍,在今年6月桑植县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中,澧水暴涨近14米,相当于4-5层楼高,洪峰超过保证水位2.38米,县城、村庄多处被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次极端暴雨过程中,我们做的就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王艺分享了四个数字:37613人——这是暴雨中紧急转移的群众总数;3000多人——这是参与转移的党员干部人数;18小时——这是我们完成转移的极限时间;30分钟——这是一栋房子在人员转移后崩塌的倒计时。

王艺在发布会现场讲述了“30分钟”背后的故事:6月19日凌晨,上河溪乡村干部巡查时发现,一户村民家屋后漫水,对面山体松动,滑坡一触即发。更危急的是,家中只有一位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村干部果断破门而入,叫醒睡梦中的3人,并迅速组织安全转移。就在他们撤离30分钟后,超过2.5万方的山体倾泻而下,房屋瞬间被毁。

“这次成功转移避险,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功夫要下在平时,才能遇事不打乱仗’。”王艺说。

“桑植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坡陡水急灾害来得特别猛,加上夜雨经常突然袭击,留守老人小孩多,转移起来难度特别大。”王艺介绍,关键是盯好“转移谁、何时转、谁组织、转到哪、转后管”五个转移避险的关键环节,扎实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隐患摸排。汛前,认真摸排识别隐患点,对1200个高风险点实施专人包保、24小时巡查,提前确定转移对象,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每个隐患点的地形进行勘查,把转移路线划出来,定期组织群众演练。“多练几次,大家就都知道该往哪走、要注意啥,真到转移时就顺顺当当的。”王艺说。

三是提前布局安置保障。桑植县提前设置了305个安置点,备足了应急物资,确保安置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衣穿、有医生看病。

四是及时进行预警叫应。为了不漏一人,桑植县线上通过媒体密集发布预警信息127万条,线下组织党员干部敲锣入户,确保每户每人都能收到预警信息。

五是配齐配强转移力量。“桑植全县299个村(居)都配备了至少15人的应急队伍,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和应急队员谁负责啥、管哪片,都划分得明明白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转移时才能有条不紊。”王艺说,就是靠这些平时下的硬功夫,关键时候才能保护群众平安。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