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外卖员进入小区后再统一乘摆渡车送餐?“骑手最后100米”不是新问题

外卖员进小区后要到地下车库乘坐摆渡车,骑手跟随保安上楼送餐后,其余骑手要在车上等待?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上海浦东仁恒公园世纪小区的外卖配送规定,不少外卖员因为有超时风险不愿来该小区送餐,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建议,不妨在小区门口设置外卖收货区域,外卖送到后,骑手给业主打电话,业主再通知保安送。

上海多名外卖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此前骑手进入该小区送餐需要在门口等待一段时间,等保安调度好摆渡车后,再统一乘车前往对应楼栋,一名骑手跟随保安上楼送餐,其余骑手要在车上等待。

此前,有配送员拎着外卖餐盒在小区门口等待。受访外卖骑手供图

外卖员乘坐摆渡车送餐。受访外卖骑手视频截图

此事被报道后,情况是否有变化?8月6日中午送餐高峰时期,澎湃新闻记者现场探访获悉,规定基本没有变化。稍有不同的是,以前骑手需要在小区门口等待,当天不用在门口等待很久,进入小区较为顺畅。

对于外卖员进入小区后是否还要乘坐摆渡车,小区保安给予了肯定答复。对此,有小区业主认为并无不妥之处,也有业主建议将外卖放在门口,由保安送上门。

8月6日中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会有专人和记者对接,但截至发稿,小区物业方面暂无进一步回应。

上海段和段(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傅强律师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涉及全体小区业主重大权益的,应当获得小区业主们的授权。而从合理性的维度来看,如“小区用摆渡车接送外卖员进行陪同配送”的行为或影响了外卖的时效性和用户点餐的体验,可能不是最合理的管理方式。物业公司可以在各管理目标不冲突的情况下,提供一些更为便捷的管理方式,如折中设置智能外卖柜或验证骑手身份等,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并平衡各方利益。

外卖员进入小区后需统一乘坐摆渡车

8月6日中午11点半左右,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该小区门口。现场有外卖骑手一边停车一边询问保安“车来了吗”,保安拿着对讲机说了几句话后,将其放行。

在记者蹲点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外卖员进入小区较为顺畅,多数未遭到保安阻拦。也有个别配送员因为进小区的规定,与保安当场起了争执,最后保安予以放行。记者表明身份,表示想要进入小区,未获保安允许。

2025年8月6日中午,上海浦东,多数外卖员都可以直接进入小区,保安并无阻拦。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我们以前都要在门口等一会,才能去里面坐摆渡车,今天才开了绿灯。”记者从外卖骑手肖先生之前拍摄的多张照片看到,有的骑手将包裹放在地上,也有骑手拎着外卖,大家在小区门口等待。

记者询问现场保安,外卖员进入小区后是否要乘坐摆渡车,对方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从小区出来的多名外卖员也向记者表示,他们进入小区后要到地下车库乘坐摆渡车,随后骑手跟随保安上楼送餐,其余骑手要在车上等待。多数外卖员认为这样的规定耽误时间,他们手上如果还有其他订单,很容易超时。但也有一名外卖员觉得这样管理不错,地下车库地形复杂,有保安带着比较好。

有业主称该规定并无不妥,有业主建议由保安送上楼

当天,记者也采访了该小区部分业主,大家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有小区业主认为,物业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也有业主建议优化进小区的规定。“我想物业这样做是出于安全考虑。”小区业主贺女士建议外卖小哥将餐食送到门口后,由保安送上门,“如果放到门口让保安送是没问题的,因为保安本就是跟着外卖员一家家送的。”贺女士认为,小区内孩子很多,会在户外场地玩,外卖员直接骑车进入小区送餐并不一定合适。

业主王先生表示,小区对于外来人员的出入要求严格,并无不妥之处,但应该考虑到业主的体验,以及对外卖骑手的友好程度。

外卖企业:正尝试与物业方接触协商方案

外卖骑手肖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负责周边区域送单已经5年多,该小区一直不允许外卖员随意出入,但快递员可以进出。

“特别是午高峰的时候,如果手里接七、八单,还要坐摆渡车等着,其他单子就超时,受伤的还是我们。”肖先生坦言,时间对外卖员来说很重要,坐摆渡车和自己进去跑一趟,多的话要相差十分钟,“午高峰耽误十分钟,要少送多少单子?我们外卖员的时间也是时间啊。”

外卖员小周透露,在高峰时段,即便加价5元转单,也无人接手该小区订单,“这个小区我以后不会再来。”除了他以外,不少骑手明确表示不愿接该小区订单,甚至表示要拉黑该小区。

相关外卖站点配送负责人张威向记者透露,仁恒公园世纪小区的外卖配送一直如此。他来站点7年以来,不少骑手因进小区的问题,与保安起过争执,他也多次就此与小区物业方进行沟通。据他了解,小区业主与物业签署的物业服务要求保安一对一跟着外卖员上楼送单。对于将外卖放在门口,由保安送上门的建议,张威认为可行,他认为还要每个骑手拍照留档,避免因为外卖餐食撒漏、丢失发生纠纷。

美团外卖上海区域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已关注到骑手反馈的问题,正在尝试与物业方接触协商方案,保障业主的体验,也维护骑手的权益。

另据媒体报道,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曾回应,该制度已实行数年,快递员相对固定可自由进出,外卖骑手人员流动大故设限制。

8月6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会有专人和记者对接,但截至发稿小区物业方面暂无回应。

外卖、快递等配送行业的骑手与小区矛盾由来已久

近年来,有关“骑手最后100米”的讨论乃至冲突也多有发生。

在2024年8月的“人民城市 奋斗有我”上海职工建议征集会上,饿了么小哥吴义关于“骑手最后100米”的建议曾入选上海市“十佳”优秀职工建言。“我们在配送时,一些小区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让我们骑车进。一个饭点高峰,根本跑不了几单。”吴义当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碰到高温天,有些居民点桶装水这样的重物,配送员来回跑特别辛苦,也很低效。因此,他曾从外卖小哥的角度报送人民意见征集:“针对部分小区门禁管理,希望相关物业公司优化管理机制,采取一次性登记、身份识别等方式,提高配送员准入效率。”

澎湃新闻记者也曾探访多个对外卖员“禁车不禁人”的小区,发现不同小区要求不尽相同,骑手们各有应对方式,但普遍有所抱怨,尤其在高温天等情况下。

记者曾在大宁地区的静安府门口遇见有8年生鲜配送经历的小孙。他告诉记者,为了配送类似静安府这样不让电瓶车进的小区,他自备了露营车,把货物在小区门口二次分配,拖着车步行配送。“被分配到这种小区的订单时会头疼,别人送五单的时间我们才送三单。”

小孙介绍,有些小区换了物业公司后,会突然换套规矩限制外卖员进入,投诉也没有用,“问物业就推给业委会,说业主嫌我们骑车太快,不知道找谁说理。”小孙还谈到,有些小区会让快递骑车进小区或地库,但不让外卖员骑车进,“区别对待很不能接受,虽然外卖员流动性确实更大一点,但我们外卖员也有做得很久的,有守规矩的,不至于一刀切地禁止我们。”小孙介绍,做得久了,附近同单位的骑手可能会在系统派单后,再自行协调手里的订单,“像这种难送的小区,近一点的就归一归一起送掉,相互合作一下。”

山姆配送员小张同样表示,“禁车不禁人”的小区配送难度会大很多,效率低,自己不乐意来,但不能拒单,“感觉站点有时派单也会有平衡,今天多派点这种小区,明天少派点,保证大家单量的平衡。”

也有一些配送站点采取了应对措施。此前在某生鲜配送平台滨江站点,记者看到不仅配备了露营车,还配备了平衡车,希望减轻小哥配送压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高端小区,送七、八单需要耗费五十多分钟,因为把一单送到客户手里需要三道流程——在小区门口停车,然后保安要和客户确认后才让小哥进小区,进入小区后小哥联系客户开门禁,最后再请客户刷电梯系统。

该负责人感慨,在他自己初入行做小哥的2019年,电瓶车进小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今却越来越难了。该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人车分离的小区越来越多,而且有的小区居民交了高额的物业费后,看隔壁小区是这个标准,也会要求自己的小区这么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业标准只会更高,不大可能再降低了。”

“禁车不禁人”的背景下,不同小区也有自己的“折中”措施,比如错峰放行、安排平板车等。记者以居民身份采访位于宝山的大华公园城市,这同样是一个需要配送人员把车停在门口的人车分流小区。保安告诉记者,小区为配送员在小区门口放了平板拖车,一般快递配送员用的多一些,外卖配送员等如果需要也可借用,“主要还是担心小哥的车速太快,有安全隐患。而且他们如果在地库停车,也可能挤占居民的停车位。”

华府天地愉园居民区推出了外卖快递专车服务。图片来源:“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

位于闵行七宝的世纪古美小区,是一个半人车分离的新小区。在202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小区介绍,物业公司在快递公司提供备案资料并提供安全承诺书之后,允许快递人员在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的情况下,使用规范运输车辆进入地下车库,再通过电梯,将包裹送到业主家里。另据“今日闵行”今年3月报道,为兼顾社区规约和小哥实际需求,闵行区华府天地愉园居民区也向快递、外卖小哥提供了小区内部的专用自行车,骑行时限速5公里,且规范回收管理。

律师:涉及全体小区业主重大权益的,应当获得小区业主们的授权

那么,物业公司是否有权力禁止外卖骑手等配送人员进入小区,其权力边界又在何处?

对此,上海段和段(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傅强律师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应当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角度去审视小区物业行使管理权的这一行为。在合法性上,物业公司要限制配送员以特定方式进入到小区配送物品,这是关系到全体业主权益的公共秩序管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及实践中的普遍认定,涉及全体小区业主重大权益的,应当获得小区业主们的同意和授权。比如通过业主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制定相关规约,由业主们一致认可之后,物业公司方可获得授权对整个小区进行具体管理。反之,如果没有业主的授权,物业公司这种管理行为就可能法律依据不足。

而从合理性的维度来看,如“小区用摆渡车接送外卖员进行陪同配送”的行为或影响了外卖的时效性和用户点餐的体验,可能不是最合理的管理方式。物业公司可以在各管理目标不冲突的情况下,提供一些更为便捷的管理方式,如折中设置智能外卖柜或验证骑手身份等,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并平衡各方的利益。

傅强认为,外卖骑手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冲突,还需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傅强指出,这样的社区治理或可尝试依托党建引领,因为党建工作的管辖范围更具灵活性和协调性,能够作为“调和剂”去主动介入并化解一些基层新生的矛盾冲突。“物业管理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的时候不完全是法律问题,更多是要化解社会民生矛盾。因此,物业管理纠纷的重点往往不是在法律上争一个对错,而是从社会整体的效果来看,能不能达到一个大家都相对满意的结果。”傅强说。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