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A股集结号:资金火速涌入 成交额连续3日超2万亿

  8月15日,收盘前最后一分钟,上证指数从3700点回落至3696.77点,遗憾没能站稳3700点。

  不过,3696.77点已是上证指数收盘价近4年来新高。

  近日,A股成交火热,成交额与两融余额重回巅峰。A股成交额已连续3日破2万亿元,同时,两融余额也突破了2万亿元。

  行业表现看,券商、新能源、计算机等涨幅居前,银行逆势下跌。

  业内人士认为,近日推涨A股资金来源于杠杆资金、量化私募、游资和部分机构资金,外资和保险资金的作用并不明显。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A股行情还没有走完,但短期存在回调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的大多数业内人士建议配置弹性较高的科技股,也有少部分人士建议配置具有成长性的低估值股。

  收盘价创近4年新高

  8月15日下午2点59分时,上证指数还站上3700点,但3点收盘时略微回落,收于3696.77点。

  上一次高于这个收盘价是在近4年前,2021年9月13日上证指数收于3715.37点。

  8月15日,上证指数涨0.83%;深成指涨1.60%;创指大涨2.61%。

  当日A股是普涨行情,4623家上市公司上涨,641家下跌,也就是说,当天投资近九成上市公司都是赚钱的。

  成交量上,8月13日2.18万亿元,8月14日2.31万亿元,8月15日2.27万亿元,连续3天破2万亿元。

  来自诺安基金的数据显示,当前A股市场整体上,融资成交额占比21.9%,低于2015年高点的32.3%。

  8月15日涨幅靠前的行业板块主要是券商、新能源、计算机等。

  其中,炒股软件涨13.49%,券商涨4.41%,发电设备涨4.26%,PCB(印刷电路板)涨4.3%(AI算力有关),光伏涨3.13%。

  “在市场快速上涨中,券商因交易活跃度提升而受益,科技行业在AI等技术发展推动下,持续吸引资金关注,新能源板块则受全球能源转型和国内政策支持影响,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说。

  总的来看,领涨的一条主线是“牛市旗手”券商,另一条主线是科技。

  当天被落下的是银行,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当天跌1.46%,是唯一下跌,并且跌幅较大的行业。

  “本周(8月11~15日)市场非常强势,人气火爆。周四一度急跌,周五就全面修复。调整的时间比上一周更短。创业板指更是全周大涨超过8%。市场的情绪明显升温。”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表示。

  哪些资金在推涨A股?

  回顾4月初以来这段行情,大致可以分为两段,上半场以机构资金进场为主;6月份以后两融快速增加,盘面上呈现以银行等高股息方向和小微盘股方向两个特征,可以说是流动性推升了这一波行情。

  事实上,近期“沪指突破3700点”吸引了不少资金加速入市,场内货基ETF份额,近日持续地大幅减少,这些钱被认为转向股市。

  8月15日,一位机构投资者指出,“近日行情主要还是南下的资金回流A股,叠加融资提升,资金流带动的情绪面,导致出现了这段时间对A股的补涨。”

  一位公募人士表示,“近期流入的资金大概率来自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基本上是存量博弈,如随着8月保险销售放缓,险资近期净流入放缓。”另外有人统计,近期外资通过港股通卖出,有一定的止盈动作。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分析,近日推涨A股资金来源于杠杆资金、量化私募、游资和部分机构资金。两融余额近日突破2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新高,交易型杠杆资金持续流入。私募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显著增加,7月以来日均流入55亿元。游资席位交易活跃,仅次于2015年。

  “杠杆资金7月净流入A股1344亿元,连续7周稳定流入,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成长性与政策受益板块。”托合江说。

  博时基金也指出,7月以来A股市场明显走强,背后主要由流动性驱动,增量资金加速流入市场,一方面市场筹码结构改善,赚钱效应开始积累,个人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加,融资余额快速上升并突破2万亿元;另一方面此前机构仓位普遍偏低,近期出现普遍净流入。前期场内存量资金惜售是推动市场上涨的主因。

  不过,近一年来的入市资金有其特点。

  诺安基金指出,去年10月以来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每当港股恒生科技阶段性表现强劲时,微盘+银行的组合基本都是横盘震荡并跑输恒科。本质上还是主动型资金在缺乏成体量的配置方向时,市场就开始由量化、活跃资金等主体来定价,同时保守型资金则偏好银行板块。

  不过,在大幅升温的A股的当下,目前资金仍有明显分歧。

  “目前主要还是私募、游资、散户追加入市,而且他们偏向追热点。外资还在调仓,保险资金则主要追逐银行股。”一位私募机构高管表示。

  后市怎么走?

  A股热度持续升温之下,后续行情走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总体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场外资金充沛,还有很多资金没有入市,A股行情还没有走完。

  “9月或明年美联储降息预期下,流动性推升的行情暂时看不到终点。”夏风光说。

  研报认为,乐观情绪下本轮行情尚未结束,今年A股市场更像“增强版2013”。今年市场结构和2013年相似,小盘和成长风格占优,但今年市场整体表现有望明显好于2013年。

  后市来看,估值抬升、增量资金入市背景下不排除指数波动加大,但宽松流动性结合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自去年“9·24”以来的本轮行情仍在延续过程中。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若能满足三大条件——盈利改善的广度需进一步扩大、资金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国内政策需与全球经济周期紧密协同,沪指有望在年末挑战4000点。指出,2024年“924”行情启动,确立市场长周期底部,2025年4月7日后市场走强,走出A股史上第5轮牛市。目前A股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中,预计上证中长期目标大概率已不再局限于挑战3674高点附近。

  博时基金指出,往后看,短期外部关税不确定性落地、国内经济基本面筑底修复背景下,资金风险偏好持续修复,流动性仍较为充裕,A股短期或维持高位偏强震荡,关注政策对内需修复的提振效果。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伴随经济渐进修复,市场中枢有望逐步抬升。

  不过,不少机构和业内人士也提示市场短期有回调风险。

  夏风光表示,行情加速以后,亢奋的情绪过头必然会导致震荡幅度的加大。

  “有一个段子说钱都是在牛市里亏的,其实不如说是在追涨杀跌中亏的。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当中,应当耐心地去享受估值的提升,以冷静的心态持有有价值的标的,静待花开才是最美好的。”夏风光说。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短期来看,市场仍具备较强的动量效应,但连续上涨之后需要关注资金获利了结的波动。中期维度,要重视A股市场资金面已出现积极变化,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的环境下,对于高回报资产有较强的配置需求。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回升,市场有望进入场外资金流入与市场上涨的正向循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金面的影响可能阶段性超过基本面。

  “考虑到年初以来科技叙事的积极变化,投资者信心改善,以及市场本身估值相比债市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对下半年市场维持相对积极的观点。”景顺长城基金表示。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罗水星表示,当前位置,对于后市,一方面,暂时还没有看到有大的风险冲击,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爆发趋势还在,叠加国内外宽松预期升温,市场暂时没有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市场本身情绪处在高位,需要关注交易层面的波动。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看好市场,但提醒投资人防范市场短期回调的压力。

  “从资金面上看,85%的权益基金接近历史高点,很多人回本了,赎回压力凸显。情绪面上看,追涨投资者并不多,尤其我们观察到某些高位的板块,机构正在撤退,而散户正在进入。”上述公募人士说。

  买什么?

  从配置上来看,记者发现专业投资者主攻两大方向:一是高弹性的科技领域,二是低估值领域。

  “我们近期采取适度加仓策略,重点配置券商、科技和新能源等行业,保持中高水平仓位。”陈兴文表示。

  一位公募人士表示,“我们近期与基金经理交流,发现他们还是以加仓为主,机构非常乐观,尤其是对于景气度较高的成长方向,比如我们发现近期光模块方向被大幅加仓。”

  中金公司则建议关注景气高且有业绩验证的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板块;业绩弹性较高,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保险行业;红利板块预计仍将延续分化表现。

  对A股乐观的情绪下,不少机构和专业建议配置高弹性方向,主要聚焦科技主线。

  罗水星建议,重点关注国内外算力、AI应用、创新药、新消费、、核聚变、有色和“反内卷”受益的板块。

  托合江指出,当前市场短期热度较高,特别是一些高估值题材股需要警惕,建议保持理性投资心态,避免盲目追高。方向上,坚持科技成长主线,包括AI、半导体等。

  诺安基金建议,配置上,可关注资源、创新药、AI、游戏、军工五大强势行业。上述五大强势行业对应的是:有色概念和稀有金属概念(聚焦稀土和能源金属)、恒生创新药概念(聚焦在大的制药公司而非小盘股炒作)、5G通信概念(聚焦在北美供应链)、游戏概念和军工龙头概念。

  博时基金建议,可关注“反内卷”政策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的中期逻辑,以及AI产业催化及科技自主可控需求下的科技成长板块修复机会。

  另一方面,也不少专业投资人士从尽量“少亏钱”的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配置低估值、拿得住的资产。

  一位私募机构CEO建议,目前的投资应该继续针对一些估值5~10倍的港股互联网、消费,以及地产等大概率跌无可跌,市场并没有定价的优质资产。

  一位公募投资人士表示,目前牛市还在前中期,市场相对安全;部分机构投资者也在不断做高切低,止盈前期涨幅较大的机器人、PCB、创新药等,而转向相对涨幅较小的证券、医疗器械、化工等方向,但实际上由于流动性太充裕,涨幅较大的热门行业现在涨幅依然领先,很难有调整。

  “由于未来行业板块的高度是不可知的,建议个人投资者还是尽量找低估的方向,起码向下空间小,现在再冲进热门板块,很容易接盘到高位。”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作者:特约记者庞华玮 编辑:张星)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