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开启。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对外开放分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中国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与前景。
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杨光在致辞中表示,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的关键环节,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六成,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优化市场规则制度体系,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实现“量质齐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持续扩大开放是期货市场行稳致远的重要路径。”面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杨光表示,中国期货业协会将积极推动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期货行业不断提升服务国民经济、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稳妥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郑商所落实基本国策的使命担当。
该负责人表示,对外开放是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期货和期权产品供给,优化市场规则制度体系,吸引更多境外客户参与,完善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是服务产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抓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境内外产业链企业对风险管理、定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动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避险工具,为跨境贸易提供更加公平的价格基准,有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上述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郑商所将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探索跨境合作,不断优化制度体系和环境,推进境内外企业广泛利用期货价格进行贸易定价,更好赋能实体经济,服务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芝商所亚太区客户发展和销售服务部董事总经理蒂姆・史密斯(Tim Smith)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剧时期尤为关键。在他看来,日益加剧的市场波动正考验着全球金融体系的强度与韧性。在此环境下,中国期货市场与全球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创新,以满足各类机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金融机构)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境内外的期货经营机构围绕“期货行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与展望”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分论坛汇聚了监管机构、境内外交易所和行业机构代表的核心观点,各方共识表明,开放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赋能全球产业链稳定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关键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