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起发生于中学生群体的杀人事件,震恸社会。
2025 年 7 月 6 日,云南曲靖一名 14 岁男同学以送回家为名,放学路上试图性侵同班 15 岁女生,未遂后杀人。而在两个多月前的深圳,14 岁的初中生潘某优也在自家单元楼门口遭同班同学钟某川连捅 26 刀,不幸身亡。
事后钟某川坦言,杀害潘某优是由于嫉妒她成绩优异。

杀害
2025 年 4 月 8 日,14 岁女孩潘某优在自家小区遇害的当晚,居民们得知的第一个故事,是由凶手讲述的。
晚上 19 点 25 分,一位母亲在小区业主群中发问:" 刚我儿子救的那个小孩怎么样了?他手筋被割断,那人跑了。" 在追问下,她讲出儿子的叙述:有人在小区持刀杀人。男孩听见 " 救命 ",上前救人,因此负伤。凶手穿黑衣,行凶后离开。
" 真是英雄少年,好人有好报。" 群聊中,震惊与夸奖的消息一齐弹出。居民们质疑着保安、监控、有缺口的围墙,称赞男孩为 " 小英雄 "。
在消息引爆群聊前的半小时,潘某优的母亲曾华(化名)在四楼的家中,的确听到楼下有人呼喊。" 有人晕倒了!" 声音来自一楼的一位邻居。她心里一紧:" 不会是优优吧?"
曾华立即叫丈夫下楼,自己急忙去翻巧克力。她知道女儿潘某优有低血糖,担心是孩子饿了,晕倒在楼下。
夫妻俩一同赶到现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血泊。
借着邻居手机的照射灯,曾华看到,穿校服的女儿倒在楼外车道的斜坡上,距离单元楼不到 5 米,头朝下,血从头顶逆流,覆盖上身,眼睛翻白,瞳孔放大。
血泊盖住了沥青路上的白色转向箭头。尝试用邻居给的毛巾为女儿止血时,曾华发现,女儿的血已经流干了。
第二天下午,曾华从有关部门得知,凶手正是案发当晚被称为 " 小英雄 " 的那个男孩。
男孩名叫钟某川,15 岁,住在同一小区,和女儿就读于当地的同一所中学,是同班同学。女儿是被钟某川连用 26 刀刺杀而死。其中一刀扎进脖子的动脉,造成大量失血。

图|潘某优回家的路
在行凶后的第一时间,15 岁男孩手上带血,回到家中。而后,人们听到了这个救人的故事。故事很快被调查拆穿。钟某川在当晚被捕。
曾华还得知,男孩在被捕后陈述了自己的杀人动机:他妒忌潘某优成绩好。
曾华无法接受这个答案。
女儿潘某优的确优秀。2010 年,曾华和丈夫人到中年,经历过种种磨人的检查和治疗,才如愿生下一个女儿。他们视女儿为天赐的礼物。
女儿出生后,这份感激的心情与日俱增。在母亲眼中,潘某优 " 从小都不需要操心 ",朴素、乖巧、秀气。小时候,潘某优每个月上六门课外班,弹钢琴,一共一万多元,花掉了王慧敏的所有工资。
14 岁时的潘某优,已经长到 1 米 65,人瘦,体重只有 76 斤,但五官大方,眼神灵动,脖子细长。母亲时常拍摄记录女儿日常的视频,画面中,潘某优缠着爸爸的手撒娇,活泼可爱。
在学校,初中老师对潘某优的印象和母亲一样," 安静乖巧,学习刻苦,是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曾华还知道她与同学们关系融洽,课余时喜欢和伙伴以 " 兄弟 " 相称,俏皮又亲近。
曾华了解世情复杂。她预想过潘某优在学校会被男孩喜欢,所以故意不教女儿打扮,不希望女儿太突出。

图|穿校服的潘某优
" 她从来没有怨言。" 曾华反复说。无论是穿着打扮、补习班,还是父母安排的额外学习任务,女儿都接受。她的懂事,让曾华既心疼,又更加想给她更好的。
这样的女儿,曾华无法想象她有什么遭致巨大恶意的由头。
她反复思考男孩动机陈述中的那两字。妒忌就会杀人吗?妒忌能使一个未成年男孩向同班同学砍下 26 刀吗?

凶手
案发当晚,小区物业人员发现,钟某川一家连夜搬走,不知所踪。
曾华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钟某川,是在三年前,初中开学时。男孩一米七多的个子,身形瘦高,看上去内向。接触过钟某川的人,印象和母亲类似:他在人群中显得沉默寡言,有点平平无奇," 一般人不会特意注意到他。"
在班级集体照上,钟某川独自坐在班级的最左边,和一旁同学有道明显界限。所有人的身体和脸朝向一侧时,他朝向另一侧。眼睛眯着,有点吊梢眼。
据小区物业介绍,钟某川一家在 2019 年搬入这座小区,并在这购置了两套房。在曾华记忆中,钟某川一家的家境也不算差。男孩父亲在上海做 IT 相关工作,母亲在深圳本地从事财务,两人常年忙碌。
在学校老师的印象里,钟某川与周围人鲜少来往。男孩在学校成绩平平,全年级九百余名学生中,常排在七百名开外,升入高中难度较大。老师经常单独辅导他的功课。辅导时,他的反应显得有点木讷,除了轻声说 " 谢谢 ",就是点点头。
一位老师看过钟某川的语文作文," 干巴巴,缺乏情感,能看懂。" 满分 120 分,他的分数常年维持在 80 分上下,在校里属于 B 档。
相比之下,同班的潘某优成绩常在 90 分以上,属于 A 档。
老师很少看到两人交流。钟某川个子高,总坐在后排;潘某优则在前排。在曾华的印象中,女儿回家后,也从未提起过钟某川。
但一位老师曾在同学们的口中,听到过一个不一样的钟某川。这个平素看起来安静孤僻的男同学,在进入初二后,性格好似发生了变化,开始越发频繁地展现出恶意。
恶意从交往的细节中显露。一次课间,同学 A 不小心把水洒到钟某川桌上。A 看见他的脸立刻阴沉下来。随即,钟某川把 A 的书包摔在地上,猛踩一脚。
同学 A 到老师处告状。钟某川得知后,在课间再次找到 A。他死死掐住了 A 的脖子。班级同学见状,上前阻拦。直到数位同学一起拉开他,钟某川才停了手。受到惊吓的同学 A,后来的一整天都不敢吃饭。同学们在转述时提及对钟某川行为的后怕," 再晚几分钟,那个同学可能就要窒息了。"
升入初二的钟某川,在同学眼中变得冷僻而充满敌意。对视时,有人常能捕捉到他恶狠狠的眼神。一次,有同学只是无意间冲他笑了笑,他便威胁说:" 毕业时,我一定会杀了你。"
学校曾组织过心理调研,没有发现钟某川有明显问题。在老师的回忆中,钟某川的父母也极少参加家长会。
后来,曾华从另一个女同学 B 的父亲那,得知钟某川行凶前,和女儿最后一次相处的细节。
4 月 8 日星期二晚上,学校放学后,潘某优和钟某川,以及女孩 B 一起,坐上这位父亲的车。
从初一开始,由于住址相近,潘某优与钟某川、钟某川姐姐和女孩 B,四个小孩一起,由潘某优父亲、同学 B 父亲轮流接送。
那是一辆四座 SUV。通常,钟某川坐副驾驶,三个女孩挤在后排。初二时,钟某川姐姐升入市重点高中,车里只剩三个孩子。
出事的那天晚上,钟某川上车前,对女孩 B 的父亲喊了一声 " 叔叔好 ",随即坐上副驾驶,再没有说话。从学校到小区,车程 12 分钟。
期间,在后排,潘某优小声对女孩 B 说:" 物理没怎么考好,怕回去要被爸妈说。" 女孩 B 安慰了她几句。男孩坐在副驾驶,全程沉默。
几分钟后,车从主干道右转上坡,驶入小区,入门后左转,停在上坡路的第一个分叉口处,女孩父亲放下三个孩子。
女孩 B 的家就在岔路前;潘某优和钟某川则需再走几米,从第二个岔口分开。
上坡路的尽头,潘某优从左侧绕去单元楼的正面。
短短的一段窄路,隐蔽无人,一边是一楼住户的窗户,一边是开粉花的灌木丛和小区外墙。
路上,二楼的一个男性住户在潘某优身前几步远,先于她推门进了楼。这时本该回到家的钟某川,突然从另一侧绕路出现,追上了快到家的潘某优。
4 月 8 日晚上 7 点左右,小区 1 楼的住户王晓娟(化名)站在厨房,突然听见窗外传来几声闷响,像皮球落地。
王晓娟的窗户正对潘某优的单元楼前。她看向窗外,夜色中,好像一个男孩用手在 " 拍打 " 女孩。接着,她听见女孩喊:" 救命!救命!"
她立刻朝窗外大喊:" 你为什么打人?你不准打人!" 声音震住男孩。他猛地又狠打两下,转身跑走。事后王晓娟才知道,天色灰暗,她没看清男孩手里的刀。
王晓娟急忙出家门追赶,绕过单元楼前的小路,看见他沿着下坡路跑远,身影很快消失。王晓娟追不上,叫人报了警。她重新跑回楼下,才看清血泊里的女孩——是邻居曾华的女儿。
她仰头向楼上大喊:"4 楼的快下来,你女儿被打了!"

恶意
女儿死后,曾华想过很多个 " 如果 "。
潘某优遇害那天,曾华比往常早回家了十分钟。前一天,她在网上买了一个空气炸锅。那晚下班回家,她拆了快递,满怀期待,计划晚上给女儿做炸排骨。邻居的那句呼喊,她误听为 " 有人晕倒了 "。
" 如果那天我晚十分钟回家。如果当时我守在阳台上眺望你回家。如果我就在楼下。" 曾华想象,自己怎么做可以避开女儿如今的命运。这些 " 如果 " 一直追溯到三年前,和钟某川一家初识的那天。
女儿刚升初中时,学校在家长群中收集学生们的家庭住址。曾华发现,有个男孩和自家住在同一小区。
曾华主动联系上对方,在交谈中才得知,钟某川和潘某优早在小学,就做过三年的同班同学。但此前她从未听女儿提起过他。
正式开学前,钟某川的母亲提出,两家人住得近,自己有驾照,但不敢开车,想请潘某优的父亲顺路一并接送孩子。
曾华同意了。她想,只是多一个座位,没什么大不了。后来,为表示感谢,钟某川父母偶尔送来水果和腊肠,通常只是把东西放在门口,按响门铃便离开了。
三年来,钟某川一直和潘某优乘同一辆车上下学。在得知凶手身份那天,曾华的第一反应是自责。如果自己三年前没有搭讪男孩母亲,如果自己没有顺势答应接送男孩,是不是就不会有女儿的如今?
与人方便的善因,招致最大的恶果。曾华始终不解:自己好心帮忙接送钟某川,为什么他却要向女儿下手?
对曾华来说,来之不易的潘某优曾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女儿出生后,她的全部生活围绕女儿。丈夫放弃打工,自己开了一家小模具工厂。收入虽然不多,但时间更自由,可以随时接送、陪伴女儿。
得知同小区的男孩和女儿同班时,曾华作为一个满怀爱意的母亲,向女儿的同学释放善意。也许,她还希望能成为女儿的模范,躬身行善。
曾华走不出哀恸。女儿好像仍停留在她的生活里,她不放手。仍有许多种女儿的联系方式供她使用,例如做梦、烧纸、遗物,还有她的旧手机、微信、同学录、抖音点赞。
登录女儿的微信,曾华看见同学们的消息,从出事后一两天的不可置信,到随后的缅怀。有一个同学在朋友圈玩游戏,点赞后得到发起人的一句印象评价。曾华忍不住用女儿的微信点了赞。
同学回复了她," 一个很好很好的女孩。"
女儿去世的第 3 个月,曾华连笑都不敢。忘记悲伤,于她像是背叛。最近她第一次微笑,是看着面前的年轻女律师,失神在幻想里:优优长大后也会这么美丽,在自己的工作中出色。
当面聊天的间隙,曾华突然说," 我女儿的手跟你一样,也是细细长长的。" 她找出女儿的照片," 你看,是吧?又细又长,她真的很会长。"
她每天睡在女儿的房间,钻进她的蚊帐,抱着她的被子。那块薄被是女儿在幼儿园时就盖的,到中学,变成了每晚抱着入睡的情感寄托。王慧敏记得,有天女儿跟她炫耀说," 我有小被被,妈妈你没有。" 现在,它变成妈妈的了。

图|潘某优和母亲的搞怪照
从 4 月开始,曾华关注社会上的伤人案件。最近一条新闻格外令她难过:7 月 6 日,云南曲靖,15 岁的女孩被同村 14 岁男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杀害。她想,自己长大的 80 年代,孩子们很单纯,是不是今天的未成年,摄入信息多,心智早早就成熟了。
事发之后,曾华没再见过钟某川一家。有人传播,潘某优遇害,是因为与钟某川曾有恋爱关系。王慧敏坚决否认这种可能。在家中,她感觉女儿有任何事情都会和父母交代。即便有三年的接送往来,他们也从未听女儿提起过钟某川。她认为女儿优优和钟某川是两种人,在学校,两人坐得也远,更不会有什么交集。
曾华心中始终有一则善恶的衡量:初三的女孩、男孩,成绩的好坏,早夭和漫长人生 …… 尽管只用 " 恶魔 " 和 " 恶魔家属 " 代指凶手,曾华不愿讲男孩的坏话,只说," 女儿在我心里,我真的想不到她哪里不好。"
曾华选择用传统的方式处理优优的身后事,放焰口、超度。
超度是为了消灭苦业。曾华希望,女儿去到另一个世界,不再疼痛。26 刀之后,女儿毁了容,眼睛一直睁开着。女儿身受的痛苦,是曾华忘不掉的。对老家 93 岁的爷爷,曾华夫妇始终没敢开口女儿的近况。
女儿走后,曾华已不吃肉。小时候农村家里杀鸡,父母叫她抓着腿,然后把鸡脖子的毛拔掉,一刀割脖子放血。女儿身上的 26 刀中,也有一刀深深扎进脖子的动脉,造成大量失血。从此,每一块被杀生的肉,都好像是自己女儿的肉一样。
曾华和丈夫每天回家,都会经过女儿遇害处。8 月的一晚,曾华出门,经过死亡现场,想起在 4 月春天,道旁草丛里有小鲜花开放。
此时,草地和车道都干净了。钟某川杀人后,他家从小区搬走。曾华不想搬家。她说,优优虽然在这里去世,但是她的记忆也都在这里。
有一晚,曾华又梦见优优。女儿说:" 妈妈,你骗了我。" 她很看重女儿托梦,女儿说冷,她就买新衣服烧过去。女儿说被骗了,骗什么了呢?
曾华想起来,她对女儿说过," 好好读书,现在辛苦十几年,以后有五六十年的生活享受。" 生活并非简单的付出与回报。有时善有恶报,她和女儿都被骗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