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异国急性心肌梗死、一枚止血器,促使患者将中国医疗技术引介至巴基斯坦。
8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于8月20日举行了“压力可视自动减压气压式桡动脉止血器”专利转让签约,并由爱心企业捐赠价值20万元的桡动脉止血器,给巴基斯坦旁遮普心脏病学研究所,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沙赫德·艾哈迈德·汗等人出席仪式。

2025年8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专利转让签约。本文图片均为中山医院 图
这项专利技术转让,缘起一名长期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工作的中国公民季先生。4个月前,季先生因印巴边境局势紧张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被送至当地顶尖的旁遮普心脏病学研究(Punjab Institute of Cardiology)所救治。不过,当地医院未能打通患者堵塞的血管,为患者进行了辅助治疗。季先生拖着病体,经过10个多小时的飞行和中转,终于有惊无险地回到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治疗团队通过三小时的反复尝试,成功打通了患者堵塞的血管。
术后,医生在季先生手腕带了一个透明小装置,桡动脉止血器。季先生发觉这个装置很轻,戴在手腕上止血干净利落,几乎没感觉。这与他在巴基斯坦的体验形成鲜明对比,当地采用的是沙袋压迫止血的方式,术后手腕很不舒服,还有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季先生觉得这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应该向巴基斯坦推介,遂利用自己在中巴两地的关系牵线搭桥。

中山医院心内科研发的压力可视自动减压气压式桡动脉止血器。
什么是桡动脉止血器?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血管疾病通常要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有两个常规途径,传统上采用股动脉入径,即从大腿根部的动脉进入实施手术,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血肿,且须卧床制动36小时。近年来介入治疗更多采用桡动脉入径,即从手腕的桡动脉进入实施手术,患者术后几小时便可下床行走,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葛均波说,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目前通常选择从手腕的桡动脉进入,虽然创口微小,但术后的有效止血至关重要。如果止血不当,桡动脉很容易闭塞,闭塞后便无法再通过桡动脉开展介入治疗。而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多次造影,多次进行介入手术,因此桡动脉术后有效止血尤为重要。
中山医院心内科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著名的心脏中心之一,科室领军人即葛均波。1996年,葛均波在南京完成了国内首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2000年又在中山医院实施了国内首例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近年来,中山医院心内科团队从临床经验出发,已研发专业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并申请专利。葛均波称,该器械像个手环一样,戴在手上很方便,采用精密的气囊调压系统,能够在确保有效止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也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技术的人文关怀。
“这次不仅是一项专利的转化,更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跨国传递。未来我们希望把更多先进技术带出国门,让中国技术能够帮到更多的人。”葛均波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