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据中国政府网周二发布消息,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快实施重点行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两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
《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人工智能+消费”正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之一。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4月,我国数字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8.4%,其中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系统增长87.6%和16%。
加快实施重点行动方面,《意见》特别提到,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覆盖更广、内容更丰富的智能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支持开辟智能助理等服务新入口。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另外,《意见》提出,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
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方面,《意见》提到,加强数据供给创新。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推动公共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度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等方式,加强数据供给激励。支持发展数据标注、数据合成等技术,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
《意见》同时提出,优化应用发展环境。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重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等,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
《意见》特别提到,要健全国有资本投资人工智能领域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等制度。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政策作用。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准则等,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相关立法工作。优化人工智能相关安全评估和备案管理制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超3.5万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5100家,全球占比约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界面新闻发现,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多次召开会议部署“人工智能+”行动。
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议特别提到,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在此之前的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会议提到,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支持人工智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健全人工智能开源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开源生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持续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国际合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