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2025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
文|丁艳
编辑|杨芮
渠道改革、产品体系调整大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交出了一份怎样的半年答卷?
8月27日,中国平安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

“2025年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战略推进最深入、服务升级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半年报董事长致辞中如是说。
谈及对上半年业绩表现,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管理层对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是满意的,第一是集团整体业绩很稳健,第二是集团的主营业务或者主业增长很强劲,第三是集团持续推动创新。
从核心业务指标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
就股价表现及预期,付欣表示,“‘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觉得光还可以发得更亮。首先,当前寿险行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行业的需求和增长正在逐步释放,潜力非常大。其次,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优势正在逐步体现、医疗养老的护城河也在逐步构建,当前中国平安估值倍数非常低,我相信会有更多投资者持续认可中国平安的价值,金子可以更亮。”
新业务价值增长39.8%
从当前中国平安寿险改革成效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按标准保费计算的新业务价值率为30.5%,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实现营运利润546.21亿元,同比增长3.5%。
渠道方面,2025年上半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截至2025年6月末,整体人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销售人员占比较2024年6月末提升1.5个百分点。
具体看,银保渠道方面,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为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据了解,在银行合作上,中国平安加强与头部股份行、城商行等渠道合作,推动渠道扩面提质。此外,社区金融服务渠道精耕存续客户,上半年实现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6月末,在198个城市铺设301个网点,精英队伍近3万人。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3.9%。

针对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分析称,主要得益于三重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驱动业务增长。第一是多渠道策略改革红利。以前寿险只有代理人渠道,现在有银保、社区金融渠道,今年上半年平安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33.9%。
第二是“产品+服务”改革红利,目前金融行业逐步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只有增值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差异化竞争。所以公司重视增值服务,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为自身贡献长期发展动力。
第三是AI赋能业务的红利,平安过去持续投入科技,利用AI和数据分析,让销售队伍的获客、留客及营销转化效率大幅提升。“基于上述三重改革红利,公司对寿险业务全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对NBV(新业务价值)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郭晓涛如是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全面数字化战略是中国平安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国平安已搭建起通用模型、垂域模型、应用模型三层大模型体系。据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兼平安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肖京透露,2025年上半年,AI坐席年均节约成本近65亿元,年服务客户22亿人次,输出30余家外部银行。在风控领域,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6%。平安独特的微表情技术,覆盖客户450多万,年均节约成本40多亿元等。
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从中国平安投资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1.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平安方面表示,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上升,主要得益于均衡的资产配置战略及前瞻布局高股息权益资产;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下降,主要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固定收益资产到期收益率下降影响。

半年报显示,近10年,中国平安实现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超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假设。
随着权益市场转暖,今年保险资金入市步伐明显加快。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为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投向股票的2.43万亿元相比,保险资金上半年净买入高达约6400亿元。
谈及未来权益投资方向,谢永林透露,今年以来,投资者对A股市场信心不断回暖,中国市场当前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中国平安将会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的价值股两个方向,适度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据香港交易所披露显示,中国平安及旗下的平安资管、平安人寿分别增持H股及H股,均触发举牌线。
郭晓涛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为何举牌同业公司”时表示,无论是对同业还是其他行业的投资,中国平安有一个“三可”原则,就是看一个企业要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这是平安衡量如何投资一家企业、是否长期持续稳定持有这些企业股票的核心标准。
“相信随着我们负债端成本的持续下降、资产配置的持续优化,以及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会在高息股、价值股、成长股之间进行进一步动态的匹配,让我们的资产配置能够有效跟上资本市场的发展。”郭晓涛如是说。
近期,星展银行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平安的最新研究报告,重申了对该公司的“买入”评级,并明确指出中国平安仍为其中资保险股中的首选投资标的。星展银行维持对中国平安H股69港元的目标价不变,同时基于15%的溢价,给出了A股68.41元人民币的目标价。
(作者为《财经》研究员)
题图来源 |
版面编辑 | 秦李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