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识味顺德︱顺德烹饪慢火“浸”的境界与美味本色

沸腾是一种令人按捺不住的亢奋状态,是具有一定热度的高度,代表着一种极点,把水烧开是物质形态沸腾的一种常见形式,人群沸腾则是情绪精神形态的一种常见的形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纯铁的沸点是2862度,当然,人群的沸点不是以具体温度来判定的,而是以情绪高涨的程度和表达方式来衡量的。沸腾与烹饪美食密切关联,沸腾与情绪欢愉也密切关联,不管是美食形态的沸腾,还是情绪精神的沸腾,人们通常都是喜欢沸腾的。火锅在不停的沸腾中烹制了美味,愉悦与快感延绵满腹,演唱会、足球比赛等在音律与节奏中引发了情绪的沸腾,共鸣与追逐交融抵达欢愉高点。

烹饪中,煮熟、煮透、煮烂是常见的,煮熟是因为食物与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及细菌灭杀和营养安全相一致,在中国人的烹饪认知里,煮熟是基本要求,煮透是食材的烹制要达到里外一致,既有口感的要求,也有益于胃肠消化吸收及细菌灭杀的要求,像煮面条、煮红薯、煮土豆等,不能外熟里生,更讲究的是顺德蒸鱼、焖鱼,火候与时间掌握不好,都会出现外熟里生的问题。煮烂是便于牙齿咀嚼和口感及肠胃消化吸收的要求,尤其是牛羊肉等,煮烂在北方菜式的烹饪中最为常见,像兰州的手抓羊肉,羊肉一定是烂的,像卤牛肉,尤其是牦牛肉,要煮上近2小时,这样,肉是煮烂了,但不嫩滑,不弹牙,比较柴,这与顺德烹饪要求嫩滑、弹牙、香甜截然不同,当然开煲羊肉不是这样的,它的烹制技法与顺德烹饪牛羊肉的做法近似。

牛肉片

顺德烹饪技法丰富独到,“蒸、煮、炒、烤、煎、焖、炖、灼”不仅样样精湛,每一种技法又有细分,应用到巧妙绝境,其中慢火“浸”就是一大代表。它完美体现了顺德菜追求“清、鲜、爽、嫩、滑”的至高境界。“浸”本意更多的是指“泡”,顺德烹饪巧妙借用“浸”,是烹饪技法上的一大创新应用。简单来说,“浸”是一种通过严格控制水温,将食物在微沸或近乎沸腾的热水中浸泡至刚熟状态的烹调方法(温度在75°C至95°C之间),绝对不能用大火沸腾的水,否则食材外层会瞬间变老变柴,内部却还未熟透。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水的恒温导热性,让热量缓慢、均匀地渗透到食材内部,从而实现由内至外的同步成熟。通过这种温和的加热方式,食材的蛋白质不会过度变性,水分被牢牢锁住,成品口感达到无比的鲜嫩、爽滑,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本味。烹饪过程通常只用到清水、上汤及粥水(本文集中讲述清水系列,粥水系列另文专述),辅以少许姜、葱等去腥增香,极少使用厚重的调味料,吃的就是食材最原始、最纯粹的鲜美。

切好待浸的鱼片

根据食材的不同,顺德烹饪的清水“浸”系列大概分以下几类:

首先是顺德“浸鸡”。无鸡不成宴,做好鸡是考量一家顺德餐馆的基本标准,其中蒸鸡是基础看家招牌,“香菇红枣蒸鸡”“头菜蒸鸡”“虫草花蒸鸡”等等应有尽有,“鲍鱼焖鸡”是升级高配版,“浸鸡”是特色高要求定制版,是顺德烹饪追求“鸡有鸡味”的极致表现。它不像其他做法用浓烈的调料赋予鸡肉风味,而是通过精准的烹饪,激发并保留优质鸡种本身固有的鲜香滑嫩。“浸鸡”的选材是首要的,不是什么鸡都适用做“浸鸡”,必须选用优质味浓的走地鸡,这种鸡运动充足,肉质鲜香紧实,皮薄脂肪适中,鸡味浓郁,是浸鸡成功的基础。

此外,控制水温是关键,将水烧至沸将未沸(约90-95°C锅底冒起如虾眼般细小而密集的气泡)后,将切洗好的鸡块放入(水要淹过鸡块),随后,将火转为极微小火苗或电磁炉的最低档。依靠水的余温,将鸡肉“浸”熟或“泡”熟,而非“煮”熟。它的好处在于温和的加热方式让鸡肉的蛋白质缓慢凝固,水分被牢牢锁住,纤维不会因剧烈沸腾而收缩变柴,从而达到皮脆肉滑,鸡味浓郁,清甜弹牙。

浸鸡块

起锅开吃时,配以画龙点睛的“蘸料”(经典是姜葱蓉,将新鲜的沙姜末、葱白末加入酱油、香油调和沙姜独特的香气与鸡肉的鲜甜是天作之合)。顺德“浸鸡”的滋味便“飞了起来”。

顺德“浸鸡”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既有肉吃,又有汤喝。鸡汤本身就具备鲜香本色,随季节时令的不同,“浸鸡”时可选择放入五指毛桃、红枣、香菇等食材,使顺德“浸鸡”更有药膳滋补的功效。顺德“浸鸡”看似简单,但体现了顺德烹饪厨艺“尊重食材,敬畏火候” 的规律认知和大道至简的饮食哲学,是顺德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典型代表。

除了“浸鸡”,“浸鱼”也是顺德烹饪的一大代表,这与顺德烹饪擅长做鱼是一脉相承的。因为食材特性的原因,顺德“浸鱼”又有“浸鱼片”与“浸鱼骨”的分别。鱼片肉质更细嫩,切片又比较薄,由此,烹制顺德“浸鱼片”时,水温的控制和时间节奏的把握要求更高。将水烧至(约90-95°C锅底冒起密集的气泡)后,将鱼片放入水中并马上将火控制到最小,鱼片颜色由暗实变白色即可,“浸”的时间千万不可过长,否则,鱼片肉质散化,变老无味。“浸”到恰到好处的鱼片,整体成型,鱼肉紧实不散,口感滑嫩有弹性。“浸鱼骨”与“浸鱼片”主要的差别在于火候控温和时长。“浸鱼骨”时将鱼骨放入沸将未沸(约90-95°C)的水锅后,火候调控到沸将未沸的状态,待可见鱼骨由暗实变白色即可,此时的鱼肉与鱼骨连在一起不掉落,连骨的鱼肉细嫩滑爽,同时带有鱼骨的脂香,可谓美不胜收。当然吃顺德“浸鱼片”和“浸鱼骨”,也离不开由酱油、香油调和的姜丝、葱丝特色“蘸料”,顺德“浸鱼片”和“浸鱼骨”的独特滋味便在简洁朴实中展现了顺德“鱼米之乡”、世界美食之都在风味世界里的深蕴的老到和厚重。

浸好蘸味的鱼片

浸好的带腩鱼骨

在顺德“浸”的烹饪技法更具开创性的是“浸牛”系列,来自牛的食材因为部位的不同,口感和滋味完全不同,可以说摆一桌“浸牛宴”也是完全可以的。牛腱肉、牛上脑、牛吊龙、牛眼肉、牛舌头、牛百叶等等,在“浸”的技艺中,各显风采,各具滋味。烹制“浸牛”系列关键有三点,首先是食材,牛的品种不同,本身的味道也不同,价格也相差很远。国内品种有红牛、秦川牛、鲁西牛、牦牛等,引进的品种有西门达尔、安格斯等,不管是哪种牛,养殖要科学化、标准化,最好是散养的。其次是牛肉切片,因为牛肉的纤维比较粗,所以牛肉切片时,不仅要薄,还要顺纹理。再次是“浸”,将水烧至将沸未沸后放入牛肉片,并将火关到最小(使水温从95°C左右降至75°C左右),牛肉片最好“浸”控在75°C左右的水中,看见牛肉血色褪去,颜色变亮后马上捞起。这时的牛肉纤维没老化,肉片刚舒展成型,没有失水收缩,入口咀嚼时,肉感滑嫩,品尝到的首先是牛肉的鲜甜味,其次是肉香味,再次是奶香味。因为牛腱肉、牛上脑、牛吊龙、牛眼肉、牛舌头、牛百叶的肉质不同,由此,入锅收火后,“浸”在75°C左右水中的时间要掌握好。关键一点就是看见肉片肉血色褪去,颜色变亮后马上捞起。牛百叶难以看到颜色的变化,一般“浸”10秒左右,而且牛百叶要切成条索状,而不是片状,这样的口感更脆爽,牛肚味更突出。

浸好的带腩鱼骨

切为条索状的牛百叶

顺德烹饪的“浸牛肉”技法,更大的一个亮点和贡献在于,解决了雪域高原牦牛肉烹饪的困境。因为牦牛常年生长在野外高海拔地域,受气温的影响,生长期较长,肉纤维更粗。尽管牦牛肉的蛋白、氨基酸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元素很多,肉味也很香浓,对人体很有益,但不管是炒、煮、焖,结果肉质都很硬,很柴,很难咀嚼,不仅让人们少了品鉴牦牛肉特有的肉香美味,而且也限制了牦牛肉的市场经济效益。经我们创新应用顺德烹饪的“浸牛肉”技法后,不管是牦牛肉片,还是牛舌头、牛百叶,比起普通牛肉和牛舌头、牛百叶,肉味在香味浓郁的同时,口感更滑嫩,奶香味更突出。这一尝试创新,可谓是创新无止尽在美味世界里独特而酣畅的展现。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