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最早中文版《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展出,民间收藏填补历史细节

“这本《西行漫记》是中国最早中文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于1938年的上海,是30本编号本中的第26本,是首次展出。” 8月29日上午,“红星照耀中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藏家葛卫东介绍展柜中一本深红色封面的《西行漫记》。

展柜之中,1937年10月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初版实物(世界最早版本)、《红星照耀中国》1938年1月初版(美国最早版本)、1938年3月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世界最早中译本(《西行漫记》)并置,勾勒出展览的主线。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壮举为世界所知。本次展览以《红星照耀中国》为叙事主线,展出来自上海市民间收藏的30余件革命文物与160余幅老照片,全方位展现陕北苏区人民和红军战士的生活、训练、理想和精神面貌,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思想和经历。

中国最早中文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

展柜中,(上)世界最早版本、(下)美国最早版本和(中)中国最早版本《红星照耀中国》并置。

本次展览以“循着斯诺视角,重走抗战征程”为脉络,分为“序章:1932上海救亡图景”“以笔为枪——文化救亡的烽火”“历史的见证者与创造者”“从长征到抗战:红星照耀的革命火种”“不屈斗争:中华儿女的抗战史诗”“尾声:星火长存,永恒的记忆”六个篇章展示,既聚焦延安精神与红军抗战历程,也深度挖掘上海作为“抗战前沿阵地”与“文化救亡堡垒”的独特历史角色——从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的浴血奋战、日资纱厂工人的罢工怒潮,到“孤岛”时期《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的最早出版之地;从“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壮烈悲歌,到青浦、崇明郊县游击队的敌后抗争,多维度呈现上海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0周年主题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帮助下冒险进入延安,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1937年在英国出版,如星火般点亮世界目光。《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笔触记录下延安时期的那些历史见证者与创造者的访谈,通过文字和相片再现了当时的根据地景象。“中华民族如何能够走向光明的未来?谁能够带领民众,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他们能否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力量?”斯诺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及红军战士,以纪实内容还原延安时期的革命生活与“延安精神”,通过文字与影像,展现红军将领的个人魅力与革命理想,以及普通战士的坚韧品格,让全世界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1937年,胡愈之(参加翻译时笔名陈仲逸)邀请了王厂青、吴景崧、邵宗汉、林淡秋、胡仲持、倪文宙、许达、梅益、章育武、傅东华、冯宾符,组成了12个人的翻译团队,将《红星照耀中国》三十万字巨著拆解分译,每人分别承担几个章节,一个月内奇迹般完成。为避开当时国民党的出版审查,译本化身《西行漫记》。1938年3月,《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西行漫记》在“孤岛”上海问世,在世界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一股关注红色延安的热潮。

“首版《西行漫记》由复社出版,这一出版社的资料现在都很少,郑振铎1946年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提到复社曾出版《鲁迅全集》。这本书到目前留下的极少,而且非常完整,没有缺页,是非常难得的史料。” 葛卫东几年前收藏到这本《西行漫记》,是他所见唯一一本编号版本。

展览现场。

展览还汇集上海民间收藏的多件革命文物。游击武器、“抗大”第二分校的毕业证书、陕甘宁边区公债等实物记录着那段延安的峥嵘岁月。在抗战硝烟中,上海成为文化救亡的坚强堡垒,一批抗战时期的报刊、唱片、曲谱、照片,成为那个年代的见证。以笔为枪,《救亡日报》《时代公论》《大众日报》等报刊发出抗日强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坛巨匠以文字唤起民族觉醒;在申报馆的铅字车间里,一部部作品化为射向旧世界的子弹;《风云儿女》《八百壮士》与《义勇军进行曲》如无形长城,凝聚起不屈的精神力量。展览现场不仅能看到见证历史的老照片,还有《大众生活》创刊号、《世界知识》创刊号、《抗战》三日刊创刊号、《黄河大合唱》谱本等实物。

《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光明》战时号外

崇明游击队缴获的日军98式军刀。

这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展品,加强了展览的史料深度和视觉呈现,与斯诺的文字、影像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历史现场。

“这些抗战题材的收藏品看似是纸质或立体的普通物件,但背后承载的史料价值无比珍贵——‘百年无废纸’,要是没有收藏家们重金收购、精心保存,上海抗战的诸多历史细节就难以呈现在大众面前。”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张坚表示,此次展览是协会响应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的重要举措,协会收藏家们提供的藏品集中呈现了上海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抗日、工业救国等历史场景,以及《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红色收藏、国共合作抗战史料等内容,“这只是我们红色收藏的‘凤毛麟角’,却能让大家看到上海人民抗战的英勇不屈与坚定意志”。张坚表示,协会鼓励会员将红色收藏捐赠给博物馆等机构,以民间收藏视角填补上海抗战历史的细节空白,让这些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展览开幕当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史专家段炼解读抗战历史与延安精神,市民可免费入场参观。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先烈的致敬,更是对和平的珍视——通过斯诺的文字、民间收藏的文物与沉浸式展陈,让“红星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激励当代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收藏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联合主办,将延续至9月21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