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男女不分,前后表述自相矛盾,参考文献 AI 生成 ……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不甚严谨的论文被网友扒出,标注出雷人之处挂到网上,引发大量关注。
事实上,论文被 " 挂网 " 质疑已非个案。从学术不端到观点争议,从数据造假到涉嫌抄袭,各类被曝光的论文在网络上不断引发热议。随着一字一句被放大、一页一章受审视,在知网等平台也出现了论文批量 " 一夜蒸发 " 的现象。
不过,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论文被误伤,或因时代变迁导致存在认知差异,或因专业领域的特殊性未能被充分理解,又或是被舆论情绪裹挟而陷入过度批判。
这些既反映了公众对学术质量的高度关注,也暴露出当前学术生态和网络生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

图源:视觉中国
一
对一些论文的研究内容存疑、质疑,这并非新鲜事。但近年来,这种行为有了新的表现,比如从个体质疑发展为集体审视,从内容挑错延伸至对作者资质和学术道德的追问,等等。
被 " 挂网 " 最多的,自然是本身存在明显事实错误或逻辑漏洞的论文。诸如一些妇产科论文中竟出现了患子宫肌瘤、产后出血的男性,此类 " 硬伤 " 消耗着学术公信力。
另一类经常被诟病的,则是涉及利益输送与学术腐败的论文。比如,某高校曾有论文署名多达十余人,甚至出现与研究方向完全无关的行政人员 " 搭车 " 挂名现象。更隐蔽的还有 " 学二代 " 现象,某些教授的子女论文产出异常频繁,背后往往隐藏着学术资源的不当流动。
此外," 买卖代写 " 也多被指摘。有报道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通报一批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显示有近三成科研不端案件涉及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买卖论文等问题。
还有一些论文则因为过于奇葩的观点,被网友 " 围观 "。比如论证商汤与汉谟拉比实为同一人,或考证杜甫诗歌被基督教影响等。这些观点虽然看起来新颖,但不少网友认为其存在牵强附会的内容,也质疑这到底是搞学术还是博眼球。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被 " 挂网 " 的论文是十多年前的研究。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过去的成果,若不考虑当时的认知限度和学术环境,就容易陷入以今律古的误区。

漫画 图源:新华社
二
学术论文被 " 挂网 " 引发的争论并不是单纯的网络吃瓜。有观点认为,对学术论文评头论足,将其观点放到网络放大镜下批判,有辱斯文;但也有声音指出,学术论文长期处于公众视野的盲区,现在引发广泛关注,有积极意义。论文 " 上网 ",争议声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对故作高深的套路的批判。许多网友对学术论文的批判声,并非故意针对,而确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些年来,一些专家时常被网友称之为 " 砖家 ",皆因他们经不起推敲的雷人观点。同样,一些学术论文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的观点输出,引发网友争议后,以 " 你们不懂 " 等理由来为之辩护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类将学术观点高高举起,不让公众质疑讨论的态度,并不能维护学术论文的地位,相反只会激化舆论的撕裂。
对扎紧学术公平篱笆的刚需。论文 " 挂网 " 现象的兴起,背后是广大公众对学术公平的深切呼唤。这种更大范围的监督,在某种程度上揭开了学术圈的暗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术公平影响着千万学子的前途,也会给我国的科研环境带来明显的影响,这是高等教育治学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学术论文上网接受监督,恰恰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
还有对学术论文发挥实效的期待。并非只有存在争议的论文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论文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最专业的论文配最松弛的图 " 等为优秀论文点赞的话题也引发热议。其实很多对学术论文发表意见的网友,本身就是在高等教育熏陶下对学术最关注的一批人,对部分学术论文的 " 挑刺 " 行为表明,他们对高校学术论文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希望学术论文能经得起舆论的检验,发挥出更有现实意义的学术价值。

图源:视觉中国
三
在笔者看来,学术论文 " 挂网 " 挂出来的应是理性的批判,而非情绪的发泄。对学术论文的批判,要在既严肃又活泼的氛围下展开,不能批而不判,更不能从 " 挂文 " 发展到 " 挂人 ",对作者进行无底线的揣测和攻击。将学术争议异化为道德审判,用网暴大棒代替严谨论证,实则是批判精神的异化。
有观点认为,学术论文被 " 挂网 " 的本质,是知识共同体的公共评议。当一篇论文遭遇质疑时,理想的场景应为:批评者像实验室同伴那样指出数据漏洞,如编辑审稿般梳理逻辑链条。这种 " 建设性挑剔 " 才能推动学术的进步。
学术界和高校在审视网上的声音时,也可把俯身倾听的姿态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态度结合起来。既不能被网络情绪裹挟,忽视同行评议机制的作用,也不能对正确的批评意见视而不见,一味当鸵鸟。
事实证明,网络空间中并非只有社会戾气,比如每年都有大量来自网友的 " 金点子 " 被政府部门采纳。用好互联网的意见征集,何尝不是对学术研究的更好补充?
对于某些打着学术旗号,实则想要博眼球的观点,以及对于那些网络里被挖出来的学术腐败,则要及时亮出红牌。
总之,学术论文被 " 挂网 ",不是鼓励大众一味地用放大镜找污点,而是希望更多人举着火把照前路。既要照亮论文观点的盲区,也要给学术的求索者带去勇气。怀揣着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让网络批评成为学术进步的阶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