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永念国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市文联展厅对外展出。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办,以笔墨追溯历史,以艺术传承精神,通过百余件书法作品,重温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展出现场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展览作品体裁丰富、书体多元,涵盖篆、隶、楷、行、草,内容既有抗战名句、领袖诗词,也有作者自撰诗联,艺术与主题深度融合。
“八十年过去,硝烟虽散,伤痕犹在。我们以‘永念国殇’为主题,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召唤。”
上海市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晁玉奎认为,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使命。此次展览旨在引导公众勿忘国耻、缅怀英烈,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奋进。

展出现场,张培基、吴申耀、晁玉奎书法
他表示,抗战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自信。”
展览中,吴志明书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契合抗战中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中前行的精神,作品以楷书书写,呈现了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格局与革命豪情。张培基的《抗日铭青史》联则以隶书书写,笔法沉稳厚重,结体宽博端庄。“抗日”二字力透纸背,彰显民族抗争的坚韧意志,喻示历史铭记的庄重与永恒。
晁玉奎篆书《卢沟晓月铭国耻》联,以金石味浓厚的篆书创作,内容紧扣“卢沟桥事变”这一全面抗战起点,篆体古朴凝重,线条厚拙,寓意历史的沉淀与庄严。“铭国耻”三字尤其醒目,提醒世人勿忘民族苦难,具有强烈的警世意义。

庄木弟《江山》
庄木弟以狂草笔法挥就“江山”二字,墨势磅礴、笔触间仿佛可见山河壮烈、烽火连天。草书的流动与张力隐喻中华民族的不屈与重生,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主题。
吴申耀行书朱德诗《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作品以清劲行书书写朱德1939年所作诗篇,笔法刚健洒脱、结构疏朗有致,再现了八路军东进抗日的豪情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字里行间充满革命乐观主义与必胜信念。

吴申耀行书
此外,展览中还有王荣华、姜樑、方惠萍、徐季平等书写的毛主席诗词、唐人边塞诗、岳飞《满江红》等,均以深厚的笔墨功力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引发观众共鸣。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此次展览既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名言警句,也有作者自撰的抒发家国情怀祈愿世界和平的诗句楹联。作者中有退休干部、也有在职干部,有专业书法家、也有业余爱好者。从入展的 百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作者都是注重经典临习,不管是篆书隶书,还是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取法高古,基础扎实,展现出很好的功底。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