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4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Ishaq Dar)对孟加拉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13年来巴外长首次访孟,也是13年来巴方访孟的最高级别官员。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六项涉及不同合作领域的协议,包括对官员互免签证,双方还承诺加强贸易关系、扩大投资。这是过去一年来孟巴关系发展的缩影。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4日,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对孟加拉国进行了访问。视觉中国 图
2024年8月5日,孟前总理谢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因国内政治危机被迫辞去总理职务并逃往印度。此事既改变了孟国内局势,也改变了孟巴关系,进而影响了南亚地缘政治格局。本文将梳理孟巴关系的历史脉络、近期进展,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其发展前景。
孟巴关系的历史创伤
印巴在1947年分治后,现在的孟加拉国被划归巴基斯坦,当时俗称东巴基斯坦,而现在的巴基斯坦则是当年的西巴基斯坦,但东西两个“巴基斯坦”存在着诸多重大差异。文化上,虽然两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语言不同,东巴主要讲孟加拉语,而西巴则大力推行乌尔都语,两地在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大相径庭。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东巴孟加拉族人数虽占全巴人口的 56%,但中央政权基本掌握在西巴人手中,东巴人深感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歧视,两者在地理上还被印度隔开两千多公里,随着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双方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
1970年,巴基斯坦举行独立后的首次全国大选,东巴人民联盟凭借人口优势赢得国会多数席位,当其领导人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提出《六点纲领》主张东巴自治时,遭到中央政府拒绝,双方谈判破裂。1971年3月25日,巴政府军在东巴展开“探灯行动”,试图平息东巴的自治运动。此举引发东巴的大规模反抗,大量东巴民众逃亡印度。印度积极支持东巴独立。
1971 年8月,印度与苏联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后获得苏联在军事上的支持,解除了其他大国可能进行干预的担忧。1971年11月,印军以“保护东巴难民”为由,在东、西两个方向对巴基斯坦发动突然袭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12 月17日,印巴正式宣布停火。战争结束后,东巴正式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1971年的这场战争造成孟方30万至300万人丧生。这一历史成为孟加拉国的民族创伤,是孟巴关系正常化的最大心理障碍。而印度帮助孟独立,同时也是孟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首要依靠,印孟关系长期非常密切,而印度则是巴基斯坦的“死敌”。另一方面,孟对巴在1971年的战争罪行持续追责。
20世纪90年代民主化浪潮中,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BNP)执政时期,孟巴关系曾出现过有限回暖。1999年,巴基斯坦时任总理纳瓦兹·谢里夫(Nawaz Sharif)对达卡进行正式访问,并就1971年事件表达了“遗憾”,这被视为两国关系的一次突破。然而,此后两国关系仍在低谷徘徊。
2009年,谢赫·哈西娜再次上台执政,其外交政策进一步向印度倾斜,对巴采取强硬政策。她多次要求巴就1971年战争期间的暴行正式道歉,并进行赔偿。2013年,孟设立的国际战争罪法庭对多名巴方军人进行了缺席审判,两国关系更加紧张。2015年,巴议会通过决议谴责这些审判,双边关系降至冰点。2016年达卡恐怖袭击事件后,哈西娜政府指责巴情报机构支持恐怖主义,驱逐了多名巴外交官。尽管双方仍维持外交关系,但实质性的政治对话几乎为零。双方贸易额也长期低迷,每年约5-6亿美元,远低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潜力。
后哈西娜时代孟巴关系迅速发展
2024年8月哈西娜下台后,由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领导的临时政府上台,孟加拉国政治进入后哈西娜时代,孟巴关系开始迅速发展。
第一,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哈西娜下野后仅几周,两国高层便开始了密集互动。一是两国政府首脑之间频繁互动。2024年8月30日,巴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与尤努斯进行了历史性的电话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双边合作。此后,两国首脑分别在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和发展中八国(D-8)峰会上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为两国关系重置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是两国外交高官频繁互动。2024年9月,巴总理特使前往达卡与孟新政府接触;10月,两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谈,这是近十年来两国外长首次正式会晤。2025年4月17日,两国外交秘书(Foreign Secretary)在达卡进行正式会谈,正式恢复中断了15年的外交对话。近日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访孟,不仅会见了尤努斯,还与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领袖哈立德·齐亚(Khaleda Zia)和伊斯兰大会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显示出巴对孟新政府广泛接触的意愿。期间,两国签署的六项合作协议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在经过数月谈判后,两国于2024年11月恢复了通过银行系统的私人直接贸易。两国商人无需再像过去数十年那样,通过第三国进行转口贸易。私人贸易渠道打通后,两国政府层面的直接贸易也随之恢复。2025年2月初,两国达成进口大米协议。3月3日,来自巴基斯坦的首批2.5万吨大米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Chattogram Port),54年来两国首次完成官方直接贸易。剩下2.5万吨大米在3月中旬完成交付,两国间历史性的首单协议顺利完成。2025年1月,巴宣布对来自孟方的黄麻制品、皮革和医药产品等多种商品降低关税。两国央行正在商讨货币互换协议,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巴还表示有兴趣参与孟的能源开发和港口建设。巴方试图通过孟的港口扩大其南亚贸易网络,而孟则看重巴作为通往中亚和西亚市场的潜在跳板。双方还讨论了通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框架深化经济联系的可能性。
第三,两国在军事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已起步。2025年1月16日,孟高级军官访巴,并访问了位于拉瓦尔品第的陆军总部(GHQ),会晤巴军方代表。1月24日,孟宣布于2月参加巴年度“阿曼”海军演习,这是近十年来孟海军主要舰只首次参加巴年度海军演习,两国的防务合作迈出重要一步。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2月,两国安全机构同意建立反恐情报共享机制。双方已开始探讨在国防培训、装备采购和反恐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尽管这些合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释放出强烈的和解信号,打破了1971年以来的军事交流坚冰。
孟巴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后哈西娜时代孟巴关系的迅速升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无疑是孟国内政局突变后对印度态度的重要转变。此外,还与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及历史契机相关。
第一,南亚地缘政治的变化。哈西娜下野后,印孟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尤努斯领导的临时政府寻求外交多元化,以减少对印度的依赖。巴是印度在南亚的主要竞争对手,自然成为孟新政府平衡外交的优先选项。印度在后哈西娜时代对孟临时政府的谨慎态度,进一步推动了孟向巴靠拢。此外,孟巴关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中国推动的区域合作的间接影响。孟巴都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融入更广泛的区域经济网络。中孟巴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三国合作的效应将超过三国之间双边合作的总和。
第二,孟国内政治的转向。哈西娜下台后,孟国内政治格局发生剧变。亲印的人民联盟被临时政府及民族主义党和伊斯兰大会党等反对党取代,这些政治力量对巴的态度更为开放。特别是伊斯兰大会党,因其与巴基斯坦的历史联系,积极推动改善两国关系。尤努斯作为一位中间派领导人,强调务实外交。孟国内政治的重新洗牌为孟巴关系的解冻创造了条件。
第三,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孟加拉国将于2026年从最不发达国家“毕业”,失去贸易优惠待遇后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市场和投资来弥补。巴拥有2.2亿人口的市场,对孟极具吸引力。巴经济长期低迷,也需要拓展区域经济合作。两国在纺织、农业和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为经济合作提供了一定空间。此外,孟希望通过巴获得打通中亚和西亚市场的渠道,而巴则看重孟在印度洋的战略位置。
第四,历史契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国国内的历史契机。尽管1971年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但两国在世代更替后逐渐淡化了对彼此的敌意。年轻一代对历史恩怨的感知弱于老一辈,以更务实的态度看待双边关系。二是国际社会的历史契机。美国2021年从阿富汗撤军后,南亚地缘格局重组,各国都在重新定位。大国竞争加剧促使孟巴采取多边化外交战略,避免过度依赖某个大国。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在大国博弈中平衡外交的需求。
孟巴关系上升空间仍有限
尽管后哈西娜时代孟巴关系已实现某些历史性突破,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双方的历史问题还未解决。1971年战争的责任和道歉问题仍是绕不开的障碍。巴国内对1971年事件存在不同叙事,官方始终不愿正式道歉,担心由此而引发经济索赔和国内政治动荡。尽管孟新政府非常务实,但完全忽视两国间的历史问题在孟国内行不通。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难以翻过的高墙。
其次,印度仍然是关键因素。印度始终是孟巴关系中最关键的第三方因素。印度对孟巴关系升温高度警惕,因为这既会削弱其南亚霸权,也可能危及其东翼安全。印度极有可能在必要时通过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手段向孟施压。这将是经济上严重依赖印度的孟加拉国难以承受的代价。孟临时政府必须在改善孟巴关系与维持印孟关系稳定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地缘政治冲突。
再次,两国关系还受到国内政治制约。两国都面临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巴政局持续不稳定,军方与文官政府间的权力平衡影响着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孟临时政府地位并不稳固,面临哈西娜支持者的强烈反对,2026年的大选局势也不明朗。在此背景下,实质性地改善两国关系将受到两国既得利益集团和民族主义力量的阻挠。此外,两国战略互信不足。虽然双方同意建立反恐合作机制,但长期积累的互信赤字难以迅速消除。孟安全机构仍对巴高度警惕,这种不信任感难因一纸协议而消失。
最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有限。尽管孟巴都有扩大经济合作的意愿,但两国经济结构相似,都以纺织品出口为主,在国际市场上更多是竞争而非互补关系。巴对孟商品的开放有限,担心冲击本国产业。能源合作可能是少数具有潜力的领域,但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作支撑,两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均力有未逮。
总之,未来几年孟巴关系将保持回暖势头,但进度有限。两国在经贸、人文、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将持续深化,不排除在能源、农业、反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政治和传统安全关系方面的上升空间有限,难以勠力同心制衡印度的南亚霸权。
(郭兵云,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