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铸造业如何实现供应链脱碳?西门子能源:碳足迹认证、管理是关键

铸造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环节,被称为工业的“底座”之一。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逐步落地的背景下,中国铸造业正迎来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近日,澎湃新闻记者探访了宁夏铸造业龙头共享集团,了解其如何与西门子能源携手,探索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的可复制路径。

“我们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不仅要自身转型,更要带动行业共同迈向绿色制造。”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永新日前在媒体交流会上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表示。西门子能源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其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在共享集团四川资阳生产基地落地应用,将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能耗分析到碳足迹管理的数字化闭环。

这一系统正在帮助共享集团破解高耗能行业的共性难题。例如,通过精准采集电、气、水、热等多类能源数据,系统可自动识别设备能耗,结合峰谷电价优化生产计划。在资阳工厂,该系统不仅要实现数据的准确性,还包括推进无人值守、自动化等功能。

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低碳工业集团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秦政指出,“能源数据的精准是可追溯、可优化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时监测,还要实现能耗预测和排产优化,从而降低综合碳排。”

更深层次的合作在于碳足迹认证的国际化突破。2025年3月,西门子能源无锡避雷器厂获得国内首张输配电领域批次级碳足迹证书,其DigiPlant CFP平台实现了从原料采购、生产能耗到物流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秦政提到,下一步,这一模式将复制到铸造领域,将铸件的碳排放核算纳入系统,实现针对铸造行业的数字化定制,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碳足迹凭证。

“能源管理是碳足迹管理的基础。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件出口产品都能附带真实的、可追溯的碳足迹证书。”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总监黄洁强调。

2025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推动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共享集团董事长彭凡看来,铸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行业,必须率先打破高耗能、高排放的旧模式。截至2025年,共享集团已实现万元产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近40%,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近30%。

彭凡表示,共享集团已将所有下属铸造企业升级为“3D打印数字化工厂”,通过工艺创新大幅降低能耗和材料浪费,并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全面推进“All in AI”战略,打造近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能源管理纳入智能决策系统。据他透露,共享集团正在将年度销售收入的8%用于研发,重点投入AI和绿色制造领域。

然而,中国铸造业的绿色转型仍任重道远。“中国有两万多家铸造企业,我们正在从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李永新指出,“目前碳减排对许多企业来说仍是新概念,但随着CBAM等国际机制的实施,供应链压力将迅速传导至制造业企业。”

彭凡认为,绿色转型不是企业“独善其身”,而是行业“共同课题”。西门子能源与共享集团的合作,正从一个工厂的能源管理升级为整个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标杆模式。双方将开放创新平台,融合西门子的能源数字化技术与共享的铸造工艺知识,构建可复制、可认证、可国际化的碳管理解决方案。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单一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更要构建可推广的供应链绿色转型模式,”黄洁表示,“中国地区的300多家重点供应商都需要具备碳足迹的透明度和数据颗粒度,能够出具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报告。”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