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3天反弹9%!为什么“港股创新药”还能涨?

  来源:范范爱养基

  上周港股创新药也就跌了3天于是,就有找我吐槽说:听了我的推荐买了估值不贵的港股创新药,亏惨了!

  从高位算起,也就回调了5%的样子,我心想也不算多惨吧~

  不过转念一想,上周“”和“易中天”都在暴涨,AI和半导体指数一天就能涨5%以上。

  这么一对比,确实“亏”。

  然而,就在他8月28日吐槽完的第二天,港股创新药止跌反弹。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为例,从8月29日到9月2日,3天反弹9.08%。

  尤其是周二(9月2日),A股和港股三大指数全部下跌,高位的科技板块更是回调不少,而“港股创新药”不仅没有跌,反而还涨了1%!

  为什么“港股创新药”如此能涨抗跌?

  1. 港股创新药VS科技

  与前两周大涨的AI、半导体相比:港股创新药最大的优势就是估值低!

  截至2025年9月1日:

  “人工智能”PE估值75倍,位于近10年95%分位;“半导体”PE估值132倍,位于近10年99%分位;均位于历史高位区间。

  “港股创新药”PE为38倍,仅位于40%分位,属于合理区间!甚至,相比今年初,港股创新药的估值还降低了不少!

  原因就是PE估值=P股价/E盈利,虽然股价在涨,但是当盈利涨得更快时,就能不断消化估值。

  这就是近期“港股创新药”PE估值还在降低的原因~

  因为今年是我国创新药“扭亏为盈”元年,随着药企盈利能力增强,在业绩支撑下,比AI半导体等科技板块有更强的安全边际。

  在牛市进程中,尤其是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估值高不是问题,关键看资金流入是否持续,也就是大家之前最关心的“存款搬家”。

  但是,一般有风吹草动,估值过高的板块,就会首当其冲。

  1. 港股创新药VS低位股

  “高切低”也是被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话题~

  但是,当市场情绪走低时,低位板块似乎也没有足够抗跌性,照样跌。

  只不过比高估的科技板块跌得少罢了~

  与“低位板块”相比,港股创新药最大的优势就是“高确定性”!

  低位板块之前给大家罗列过:白酒、消费、地产、化工、基建等等。

  相比今年来已经翻倍的“港股创新药”而言,这些“低位板块”今年可以说还没有怎么涨~

  但是,有一个粉丝朋友说得对:不涨是有原因的。

  因为业绩确实不咋样~

  尤其是白酒消费地产的业绩,就不用我多说了。

  低位板块中,我认为“胜率最高”的是化工板块,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它接下来“扭亏为盈、困境反转”的可能性还是蛮高的。(关于“反内卷&化工”,推荐大家看我前段时间的文章《“低位”板块中,胜率最高的是它》)

  “港股创新药”的盈利确定性有多高?

  盈利=收入-支出

  港股创新药在“开源”和“节流”上都做到了!

  开源:创新药出海趋势持续加速

  最新数据:今年1-7月License out金额近8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60%!

  近期,多家中国创新药公司继续发布“好消息”:

  • 石药集团与Madrigal达成全球授权协议,含1.2亿美元预付款和最高19.5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 中国生物制药公告全资附属公司与默沙东LM-299/MK-2010项目合作进展顺利,将于近期收到3亿美元技术转移里程碑付款;
  • 公告与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达成一项总潜在金额达125亿美元的License out合作。

  之前说过,从中国创新药企业与跨国制药公司签订BD协议到最终实现商业化销售,整个过程通常需要3至7年。

  “签协议”和“首付款”只是最初催化,如下图所示,“首付款”占总合作金额的占比最低。

  后面的“里程碑款”和“销售分成”才是大头——这部分将在未来3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持续释放,为本轮创新药行情提供长期支撑。

  节流:创新药企的整体销售费用率稳步下降如下图所示,根据研究院数据,从今年创新药企中报能看出来,多项费率都在显著下降!尤其是“销售费率”,从前几年的30%以上,降低到现在只有20%!

  在“开源节流”双重作用下,港股创新药企业的营收能力持续加强。

  还是东吴证券研究院最新数据:纵览近7年半年报,今年的经净利润总额是最高的!

  尤其是龙头股,在规模效应下,降本增效更明显。

  本月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实现营收175.2亿元,同比增加46%,归母净利润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61亿元,均同比扭亏为盈,这是其自上市以来首次盈利

  信达生物: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取得总产品收入超人民币52亿元,同比保持35%以上的强劲增长

  因此,我还是那个结论:只要创新药上述几个核心逻辑不变,那么一旦短期遇到回调就是逐步上车的机会。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我还看到一个重磅新闻!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8月26日,贝莱德增持三生制药4760.475万股,总金额约为14.33亿港元,最新持股比例为5.1%。

  上面提到的3家创新药龙头企业,均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重仓股:

  (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官网)

  为什么“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更好?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港股创新药相关的几个指数都出台了最新的编制规则:明确剔除CXO公司,聚焦创新药核心公司。

  新规则将在9月8日落地执行,也就是下周一。调整后,指数更加聚焦于创新药研发企业,市场资金也将更精准地流向创新药企业!

  那为什么说“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更好呢?

  因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集中度更高,并且更加聚焦创新药龙头股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10大重仓股占比高达78.62%,其中,前3大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累计占比高达39.6%!

  为什么我非常看重这一点?

  因为创新药企研发新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才,尤其随着AI和技术的发展,创新药企的竞争也要拓展到科技军备赛,以提高创新药研发成功率和缩减时间成本。

  万一新药研发失败了,还得承受得住这样的损失。

  金钱投入,人才吸引,科技升级,抗风险能力......

  这些还得是资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才行

  而且,龙头企业在降低成本这块更容易受益于“规模效应”。

  目前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基金非常少。

  场内仅有2只ETF,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对应的场外联接基金(A:025220 C:025221)今天恰好是最后一天募集期。

  再给大家更新一个数据:

  虽然今年港股创新药涨超100%,但是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跟踪的“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距离2021年最高位还有近35%的上涨空间。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硬核”知识点!

  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点~

  你可能想问:既然港股创新药这么好,为什么上周还跌了好几天?

  我看到比较多的解释是:被AI和半导体“吸血”。

  这可能是理由之一,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上周,港币迅速升值导致港股流动性有所收紧。

  香港自1983年起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与美元挂钩,设定在1美元兑7.75至7.85港币之间。一旦触达这两个阈值,香港金管局就会下场干预,扭转局面。

  为什么今年5月港币突然迅速贬值?

  今年2-4月,港股市场牛市启动,(南向资金流入、大型IPO、上市公司派息等因素),市场对港币需求旺盛,导致在4月末时,市场港币减少,港币升值触达7.75。

  在5月初,金管局向市场注入了1294亿港币的流动性,迅速逆转港币升值态势!

  这笔巨量资金的注入,直接导致了港元流动性的极度充裕。

  大家可以看看今年5-7月港股创新药走势,也是大涨的时间。

  为什么8月中旬开始,港币突然升值?

  但是,随着汇率来到7.85临界点,为稳定港元汇率,香港金管局于8月13日和14日分别回笼港币70.65亿元和33.76亿元,大幅收紧市场上港币流动性,港币开始升值!

  众所周知,创新药企对市场流动性极其敏感。

  当市场流动性一收紧,对创新药企短期是直接利空因素。

  因此,这是压制港股创新药企8月下旬股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汇率波动在正常不过,都是短期波动。

  好在,9月开始,港币汇率又有掉头开始贬值的势头,从短期来看,这对港股创新药又是一个利好~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