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单月新开11家门店,MUJI以亮眼数据回应“闭店潮”

近期,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部分城市关闭门店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在传统视角下,关店往往与品牌发展受阻、市场退却划上等号。然而,数据不会说谎,截至今年7月31日,MUJI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已增至421家,9月将新开店铺11家。而在刚刚结束的2025财年,MUJI在中国大陆市场已连续11个月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9月5日开业的深圳龙岗万科店

由此可见,商业世界的逻辑远非如此简单。拨开表象的迷雾,MUJI呈现的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

自我革新:关店目的是置换和优化

近期,有媒体报出MUJI位于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个别门店相继宣布闭店,难免引起外界的猜疑,这个进入中国市场整整20年的生活方式品牌,终究也要在这里折戟沉沙?

事实上,商业门店的更新如同细胞的新陈代谢,切除低效、不适应的“旧细胞”,同时培育更高效、更具生命力的“新细胞”,十分寻常。回顾商业史,美国的麦当劳也曾通过大规模关店实现战略转型,最终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这正是成熟品牌基于长期主义的精密计算。

近期MUJI门店的关闭,多为主动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革新之举,其中或面临周边商圈发展格局变化,或面临内部老化体验模式陈久。如不久前在北京潮流地标三里屯商圈布局的新店,以开放式的空间体验,精准锚定该区域年轻、国际化的消费群体。所以距离不远开业十几年的MUJI世茂工三店,其继续存在的价值已显著降低,出于优化成本结构的目的而关闭是合乎发展态势的。

前段时间凭借围挡出圈的MUJI成都太古里旗舰店,开业也有十余年,面临新消费需求,从而进行升级改造而短暂关闭,这是适配消费变迁,焕新品牌认知的举措。

同样焕新升级的还有MUJI杭州工联CC旗舰店,已于7月18日开业,以体验场景为核心,新增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自助拍照机和扭蛋售卖机,内饰上将自然的力量与杭州在地文化融入门店,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此外,MUJI深圳万象天地店匹配商圈的年轻消费群体定位,店铺改装升级强化了重点商品群、增加店铺大门入口、扩大面积、增加模特,强化空间感等拉近商品和顾客的距离。

杭州工联CC旗舰店焕新开业

这些举措体现了品牌对门店效益和消费体验的精准把控,通过对低效门店的更新迭代,为新一轮发展释放资源。

聚焦长期:每年40家新店目标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关闭门店的同时,MUJI也正加速开拓新市场,且新店远比闭店多,2025财年,MUJI中国实际关了25家门店,但新开43家门店,门店总数净增18家。而据MUJI官方小红书显示,9月份MUJI即将在大陆8座城市新开11家门店。

另外,根据新开的店铺逻辑,我们也能总结出未来的方向,呈现出一些为适应市场的新特征,既有在一二线城市的传统核心地段,也有下沉至空白区做战略布局,既有优化后的新设计新体验,也有针对新趋势的新业态。如即将开业的上海金山万达店,补足了其在上海市场的空白区域,实现MUJI在上海16区全覆盖。

这正如之前MUJI無印良品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堀口健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将在优化一线及二线城市门店组合的同时,希望进入尚未布局的地区。同时,MUJI也将继续优化现有店铺的布局和设计,不断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在这场静悄悄的门店网络优化背后,是MUJI对中国消费市场变迁的深刻洞察与主动适配。中国零售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关闭低效门店,一方面优化了成本结构,将资源从固定支出中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促使品牌重新思考线下空间的价值。未来的无印良品门店,将不再仅仅是商品销售的出口,而是强化品牌体验、展示生活方式的枢纽。

据了解,MUJI 计划每年在中国市场开设至少40家新店铺。这其实是一项长期策略,无论是否闭店,MUJI新店数量始终在稳步增长,呈现了企业稳健发展的战略思维。而这份底气来源于其依旧迅猛增长的业绩,据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发布截至5月31日的2025财年前九个月财报,2025财年前九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9.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9.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1%。

MUJI关闭的是物理上的“旧空间”,开启的是品牌未来的“新价值”。这场从“规模扩张”到“精耕细作”的换挡,不仅是对中国市场的重新审视,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心布局,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国际品牌的应变能力与长远眼光。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