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回家乡上海举办音乐展,叶小钢:这是心灵归宿

“我是出生于上海的音乐家,有机会回到家乡举办音乐展,是心灵归宿,也是新的起点。”叶小钢说。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钢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其艺术生涯始于上海这片音乐沃土,深厚的海派文化底蕴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9月18日-24日,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潮起云归——2025 叶小钢音乐展 ”将在上海举行,系统梳理叶小钢的艺术成就与学术贡献。

系统梳理叶小钢艺术成就

三场音乐会将演绎和诠释叶小钢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均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

9 月19日的音乐会,以叶小钢《第五交响曲‘鲁迅’》为核心。该作品创作于2015年,通过九个乐章,致敬鲁迅精神,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化价值的音乐化表达。

音乐会由林大叶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濮存昕加盟朗诵,戴梓伊、朱慧玲、石倚洁等歌唱家献唱,用歌唱和朗诵的形式再现鲁迅经典。

9月22日的音乐会,聚焦叶小钢难得一听却很值得一听的室内乐作品。曲目涵盖《落花天》《羊卓雍措》《拉姆拉错》《光明行》《林泉》《纳木错》等。

音乐会由胡咏言执棒上海交响乐团,集结了薛颖佳、陈萨、陆轶文、林瑞沣等中国音乐年轻力量。

9月23日的音乐会,将复现1985年中央乐团在北京举行的“叶小钢交响作品专场音乐会 ”的所有曲目,包含《西江月》、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粲然西凉》、《胡同》、《地平线——为女高音、男中音与交响乐队而作》。

40年前的这场音乐会,也是中国第五代作曲家横空出世的标志之一。40年后,张艺率领上海爱乐乐团,将联合黄蒙拉、于冠群、周正中、施文卿、沈贝怡等音乐家献演。

此外,9月18日,“叶小钢《鲁迅》:从历史人物到交响乐”活动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内容包括对谈鲁迅生平与作品、交响乐创作历程、唱片捐赠仪式、音乐演绎分享等。

9月24日,“大地之歌——叶小钢音乐创作学术研讨会 ”在上音歌剧院举行,杨燕迪、王瑞、李诗原、王中余等将做主旨发言。研讨会议题涵盖叶小钢音乐创作研究、作曲技术理论分析、音乐美学思想探讨、音乐教育理念研究等。

叶小钢的作品既扎根中国传统音乐土壤,又融汇现代音乐语汇,创作涵盖交响乐、歌剧、室内乐、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他的艺术发展轨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历程,研究其创作可以为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叶小钢在上海鲁迅纪念馆

未来要为上海写更多作品

叶小钢1955年出生于上海,从小随父亲学习钢琴,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批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1987 年赴美深造,1994 年回国扎根。

“我在上海出生,23岁去了北京。年轻时代,我对上海的记忆非常完整。”谈及音乐展为何取名“潮起云归”,叶小钢说,他从上海走出去,如今又回到这里,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归宿,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鲁迅在上海生活了很久,很多作品在上海写成,尤其晚年的最后时段,他在虹口写下了很多对中国社会有极大帮助的犀利文章。”叶小钢特别介绍,鲁迅去世后,复兴中路的一个礼堂举办过纪念仪式,如今的上海交响乐团正处在复兴中路上。

“叶小钢的笔下饱蘸着中国文化的神髓,他将当代音乐的创作技巧与中国的音乐元素、审美意趣融合,创作出一系列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精品。”团长周平介绍,上交早在1995年便演过《地平线》,从此演奏叶小钢的作品30年,至今已上演17部作品。

上海爱乐和叶小钢的缘分也很深,1998年曾在张艺执棒下演绎《地平线》。这些年,张艺指挥《地平线》不下十次,“乐谱每次都有变化,我现在拿到的谱子还是新的,每次都是一次新的演绎。”

音乐展之外,叶小钢还将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合作。其为上海新创的“华亭赋”室内乐专场音乐会 ,明年将在“上海之春”的“海上新梦 ”首演。

新创作品包含在为陈逸飞电影所作的小提琴曲《人约黄昏》基础上重新创作的作品、表现新时代上海勃勃生机的钢琴四重奏《洋山水深》、大提琴曲《华亭赋》,以在上海生活过的科学家、诗人、作家、革命家为灵感的六首声乐作品,全面展现上海的城市底蕴和历史文脉。

“这是献给上海的乡土情作品。”这些年,叶小钢见证了上海的种种变化,有感而发,有很多素材在内心激荡,“上海的变化很厉害,是国人心目中的大上海!”未来,他希望为上海写更多作品。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