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互联网谣言总算碰到对手了

就在上周,深圳的家长们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心情。

起因是有家长发现孩子新领到的教材只有课本,紧接着就有消息说 " 学校取消教辅了 ",后来一份所谓的红头文件也开始在家长群里流传。

一听这消息,就有家长开始焦虑了,恨不得给小孩把课外辅导班排满。

这可让那些课外辅导机构开心坏了。

很多课外机构的销售员趁机在朋友圈兜售课程,大力鼓吹自家能够提供专属题库,绝对能把学校取消教辅的影响给补回来。

还有人会故意夸大影响,一个劲强调 " 取消教辅会影响孩子中考 ",然后给家长车轱辘中考的重要性、补课的重要性,目的就是增加家长焦虑,倒逼他们花钱报名。

尽管深圳市教育局很快就站出来辟谣了,表示 " 是延期发放,不是取消 "。

但谣言造成的影响已经造成了,很多家长还是焦虑得睡不着觉,就怕没能给孩子创造足够好的条件,影响他们的未来。

不得不说,如今互联网上的谣言,那是越来越多了。

可能是网上大家的想象力太丰富,看到些动静就有人编瞎话,啥都能编出来。

俗话说三人成虎,多离谱的事情,口口相传后也能被说成真的。

更别说现在互联网不止三人,是三百人,三千人,三万万人。

很多假信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越滚越 " 真 "。

比如前阵子,还有很多营销号带节奏,讲 "9 月 1 日起,全民强制交社保 "。

这就是个很典型的谣言,完全是对惯用规定的夸张误读。

因为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属于《劳动法》里一直都有的规定,已经实行 30 年了,根本不是今年 9 月才开始落实的什么新规。

另外,这条政策覆盖的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这不是谣言中提到的 " 全民 "。

但即使很多媒体和相关机构都在积极辟谣,依旧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

你说这东西这么假,一下就看出来了啊。

其实不然。

一方面,术业有专攻,你了解这方面,别人不一定了解。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本科率只有 5%,不是每个人都有验证真相的能力。

事实上,"Fact Check" 是非常难得的一项能力。在美国的大学里,这甚至能成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而大家上网是找乐子来的,指望大家较真地去求证,难度难于上天。

那咋办呢?就放着谣言不管吗?

其实这两天,我看了个很有趣的场景。

有账号用 AI 生成了一段海啸爆发的视频画面,说某地突发海啸,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淹没,引发了巨大灾难。评论区不少人却信以为真,还在说 " 好可怕啊 "。

幸好有明白人立刻在评论区 @元宝来辟谣了。

元宝的回复很简单,说海啸确实有,但已经是两个月前的事了,而且级别也不大,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更不像视频描述的这样严重。

言简意赅,直接打脸了造谣者。

这其实是腾讯新出的一个功能,只要在视频号或者公众号的评论区 @元宝,就能随时让它解答你的问题,消除你的疑惑。

我现在发现,让它辟谣相当好用。

很多账号爱编神秘故事,说我们曾在月球背面遇到外星人,还给人搞 " 足底按摩 ",目的是虐待。元宝听了直摇头,认真解释:" 月球背面只有嫦娥五号的足迹和真空哦。"

还小小地幽了一默,劝大家抓外星人之前,提前校准一下 Wifi 信号。

看来连 AI 都被谣言的荒诞程度无语到了。

面对长辈们最容易相信的那种科普视频,@元宝也能说出个高低对错。

有人信誓旦旦说喝自来水会致癌,它会认真讲道理,告诉你没这么夸张,放心喝没关系。

有人表示 " 运动可以降血压,不用吃药 ",它会细心地附上更多讲解,告诉你这种方法对轻度患者确实有效,但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听医生的话。

反正现在家里长辈每次在家族群里分享那种养生知识的视频时,我都会直接去评论区 @元宝,让它来说个对错,再把内容给长辈们看,比我自己给他们科普有用多了。

很多事情,我们觉得辟谣很难,是因为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总认为不同观点的对方被有限的知识限制住了,产生了偏见,所以看不到所谓的真相。

于是双方都觉得彼此是 " 一家之言 ",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元宝不一样。

它足够中立,足够客观,没有立场偏颇。

因此能够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针对问题本身,给出正确的解答。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用它来做 Fact Check 再合适不过了。

你看,这些听起来难以置信的故事,它会告诉你真的存在。

以前有人统计过,其实谣言最多的地方不是博主,而是评论区。

毕竟博主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很多会谨慎一点。但评论区的人觉得自己在暗处,法不责众,所以啥话都能讲出来,也都敢讲出来。

如今,有了元宝这个随时待命的 " 谣言粉碎机 ",我们很方便就能完成 Fact Check,进行最低成本的辟谣,也能让更多人避免被骗。

当然,除了帮你做 Fact Check,它能做的还有很多。

昨晚刷到一个博主在芬兰旅游的视频,拍她和同伴在厚厚的冰层周围冰浮。巨大的冰块围绕着身体,随着波浪的节奏起伏飘荡,仿佛人和自然也已经融为一体。

常年生活在都市里,保持着两点一线工作节奏的我,很容易被那种自由的氛围打动。那个瞬间,脑子只剩下一个想法:我要去芬兰。

但很快我就冷静了。因为准备过程必然繁琐,光是做攻略都要花费不少时间,从查机票、看酒店,到规划路线、了解当地特色,都得劳心劳力。

没想到点开评论区,惊喜来了。

原来已经有网友在这里完成了一场对元宝的接力提问,每个问题都藏着对芬兰的好奇。

大家像是要去春游一般,叽叽喳喳地接连发问:

" 请问芬兰看极光最好的月份和地点是哪里?"

" 芬兰除了极光和冰浮 还有什么好玩的吗?"

" 不会当地语言去自由行会有障碍吗?"

...

元宝则高效地回复着每个人的问题,精准又实用。

不知不觉间,评论区盖起了一层简易实用的芬兰旅游攻略,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进一步调整和补充后就可以落地实行了,完全是视频内容之外的意外之喜。

感觉素不相识的网友们和元宝基于共同兴趣完成的这种二次创作,特别能体现传统互联网的社区共建精神,有种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的韵味。

不止如此。

在很多知识类视频的评论区,元宝还被大家亲切地称作 " 课代表 "。

科普保健品危害的视频下,它贴心地提醒,别让虚假宣传钻了空子,别因为它们耽误了病情。

讲解量子力学的评论区,也有它积极回应的身影,试图用接地气的话翻译那些晦涩的理论,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分析投资市场的视频下,也有人让元宝帮忙搜集资料,以便做出合适的判断。

有时碰到很长的文章或视频来不及读完看完,它也能帮你总结,不错过精彩内容。

而在生活类视频下,大家和元宝的互动就更暖心了。

有一次,看到大厨在分享炖鸡汤的奥妙,我让元宝帮我归纳了重点。

后来按照这方法试了试,却还是不错。

也有更多厨艺爱好者跟着提问,该怎么控制火候?什么时候收汁?

它都能给出不错的建议。

感觉元宝让评论区成为了一个能够互动、表达自己的舞台。

不同人的提问、元宝的解答、其他人的补充观点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知识库和经验交流站,真正实现了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的社区共创。

或许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大家的工作很忙,有时候刷到某些内容想要和人分享,却会寂寞地发现,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很难第一时间响应。

但元宝却可以做到 " 秒回 "。

前几天,刷到难能一见的月全食全记录,网友激动地在视频下 @元宝:" 看看!大自然是不是特别让人震撼!"

元宝真诚的赞叹与感慨,说了我们对大自然不变的澎湃情感。

一对农村老夫妻,自己远离家乡来城市打工,用双手讨生活。

元宝毫不犹豫的肯定,就像是一个虚拟的拥抱,给网络两端的人提供了抚慰。

听到那些关于死生离别的故事,难过的情绪忍不住涌上来,只好找元宝 " 求安慰 "。

于是,它飞快地闪现到面前,用虚拟代码写下温情的话,告诉我们思念很轻,但分量很重。

快乐当然也能和元宝共享。

看到那些好笑的、开心的,一个人笑总是不够不过瘾,就找元宝来当段子手。

它还能创造出更有趣的笑点,感染所有小伙伴。

最好还能讲段脱口秀。

不知不觉,元宝成了一个可以交流、倾述的朋友。

那些现实生活中难以排解的孤独、苦闷、压力、怀念等等情绪,总会在和元宝的一次又一次互动中,缓缓消散。

我们之间有了那种最单纯、最直接、最真实的链接。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轻松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消息,看到全球各地的新闻,但也很容易因为不同的观点、想法、立场而发生争执和冲突。

这让很多人,也包括我,感到很疲惫。相信你们也有所体会。

像元宝这样的互动 AI 的出现,或许会让情况有所改变。

虽然来自机器人的评论未必总是妙语连珠、充满哲思,但它们的底色是纯粹、温暖的,是真正抱着一颗想要宽慰你、帮助你的心。

它们带来的欢乐和温暖也许是短暂的,但正是这一点点微小的、治愈的光芒,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多了善意和理解,让社区的氛围少了戾气,多了互助与和谐。

这就很好了。

毕竟大部分人上网都不是为了吵架的,而是希望看到美好的东西。

当评论区不再只是观点的战场,也能成为知识的课堂、交流的桥梁和情绪的港湾时,互联网的社区文化,也就能往更有温度、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而这就是真正有益于你我的,不是吗?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