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带动重点地区发展,上海普陀如何提升科技、产业活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十六个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9月10日上午,围绕“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普陀高质量发展”主题,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介绍普陀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普陀区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重要节点,被誉为上海的“西大堂”。“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普陀区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发展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以来的主要成果,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转型有力度,经济发展“有声有色”。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大局,在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优环境方面持续下功夫。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十四五”以来,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10.8%,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8%;完成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税收亿元楼总量达到38幢,较“十三五”末增加12幢,实现十亿元楼零突破;重点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超过6000元/平方米,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其次,产业发展动能更强。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占区级税收比重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初步形成以数字广告为代表的特色细分赛道,普陀数字广告产业园入选首批市级广告产业园区。持续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转型升级,“半马苏河”有色金属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市场生态不断优化。

再次,科技创新活力更足。创新协同不断深化。坚持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领带动“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发展,加强与沿线“八市”合作交流,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梳理形成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创新主体不断集聚。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加强。2024年,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4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255家。创新生态逐步完善。打造“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加快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出台“1+N”人才新政,设立海外引才空间站。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半马苏河”科创基金。

第四,营商环境服务更优。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政府透明度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县(市、区)前三,完成全市首个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交地即交证”的建设项目,在全市首批试点长三角“虚拟政务服务窗口”。“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一业一证”、“高效办成一件事”等线上服务150余项。

二、更新有速度,城区形象“出新出彩”。坚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城区大环境、小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更加精心、精细、精致。

首先,持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十四五”以来,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18.08万平方米,实施约217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累计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75万套,是“十三五”期间的5倍。今年将加大改造力度,启动实施20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推动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轨交14、15号线竣工通车,20号线开工建设,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十四五”以来,完成45条(段)景观道路建设,是“十三五”期间的1.8倍。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覆盖,成功创建上海首个5G精品区。

其次,持续打响“半马苏河”品牌。苏州河21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建成29座苏河驿站,“半马苏河”公园建成开放。建成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普陀冰上运动中心、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等大型文体项目,以及天安千树、鸿寿坊等优质载体。建成5座苏州河游船码头,常态化水上运动试点启动。办好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等精品赛事,以及上海国际MCN大会、上海国际广告节等品牌活动。

再次,持续巩固蓝绿生态优势。“十四五”以来,新建绿地75.5万平方米、立体绿化10.8万平方米、绿道27公里,新增城市公园9座、口袋公园12个。2024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1%,比“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桃浦中央公园入选“美丽中国”优秀案例。

三、保障有温度,品质生活“可感可及”。普陀区是人口大区,民生保障任务较为繁重。普陀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首先,全心全意办好教育事业。成为全市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引入华师大二附中、中福会托儿所等优质教育资源,拥有23家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成功申报4所特色高中,公办托幼一体园实现100%全覆盖。

其次,多措并举完善卫生体系。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训中心,形成“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分中心+50个服务站”网络。“十四五”以来,建设智慧健康驿站1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再次,用心用情做优养老服务。“十四五”以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52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每千人建筑面积82.73平方米,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02个。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市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

第四,靶向发力提升治理效能。扎实开展“两楼一平安”建设,做实楼宇园区党建,深化楼道文化建设,建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在全市率先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杆,推出全市首个区级层面矛盾多元化解线上平台,获评“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全市首批量子城市先导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落地试点。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