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不做“封闭的城堡”,区域国别学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召开

2025年9月9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协办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作为“上海社科院重大科研成果系列”之一,不仅展示了新书成果,也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和学术研讨的平台。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副会长、《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主编王健介绍了新书的修订情况。他回顾道,2022年在院组织的“三大体系”研究丛书框架下,国际问题研究所编写了《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研究团队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在保持原有“四大板块”的整体结构的同时,进行了系统扩充与完善。例如,在研究方法部分,新增了“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专题,以回应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交叉学科部分,更深入探讨了区域国别学与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在区域研究部分,新增了南亚、东北亚和中东欧的研究,更加贴近国家战略关切,并整体加强了时效性和延展性。

新书发布会之后的研讨会环节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叶成城主持。六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围绕新书及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展开了深入交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副会长李开盛研究员在研讨会上指出,区域国别学要避免成为“封闭的城堡”。他提出“炒热锅饭”和“坐冷板凳”的比喻,前者强调选题要准、时机要快、成果要亮,后者强调对“热知识”的沉淀与打磨。他认为学科发展需通过比较研究、特色知识和系统性知识三条路径推进,特别要从历史与文化中提炼区域和国家的底层逻辑,形成具有战略性和应用性的特色知识。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成教授指出,学科不应局限于咨政服务,还应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国内传播,推动国家安全和社会认知。未来区域国别的发展必须摆脱“拿来主义”,生产具有原创性的区域国别学理论,并增加对国际组织和新疆域的研究,避免学科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阿明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区域国别学未来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避免对西方模式的简单照搬;二是如何提升教材的规范化水平,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进入课堂、服务人才培养。今后还需持续完善《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的编写,使其在可读性与可操作性上进一步提升。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的出版不仅为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学理支撑,也为推动“三大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