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高考失利,他们被送到中亚、中东和非洲留学

高考结束后,一个新的留学趋势正在悄然兴起。
与传统的欧美留学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将目光投向了东欧、中亚、中东以及非洲国家。
这些 " 非主流 " 的小众留学地凭借其低廉的学费、宽松的入学门槛,以及部分中介承诺的 " 包论文、包毕业 " 服务,正在吸引大批普通家庭高考分数不理想的学生。
令人玩味的是,此种留学选择背后还暗藏着一套精明的国企就业以及考公考编攻略。不少中介以 " 留学镀金 + 国企就业 + 回国考编 " 的组合卖点,向家长推销这种 " 高性价比 " 的升学方案……

文 | 楚樵

编辑 | 卓然

" 高考 300 分,照样读世界名校!"

" 无需高考成绩、没有语言要求,轻松拿海外本科 "

" 学费每年仅需 1 万元,三本分数圆你名校梦 "

" 学渣逆袭通道开启,错过高考还有这条路 "

高考放榜后,类似的广告语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刷屏。

这些宣传话术无疑精准地击中了当下父母们的焦虑点:当孩子高考失利,只能就读民办本科或者大专时,这些标榜 " 低投入高回报 " 的留学方案,恰好迎合了家长 " 曲线救国 " 的心理诉求。

陶强就是这些广告语的 " 幕后推手 " 之一。

作为较早一批掘金 " 低分留学 " 市场的从业者,他深谙中国家长的软肋:" 我们卖的不是文凭,而是希望。"

时间倒退几年,陶强还和其他同行一样,挤在英美加澳留学的赛道上 " 内卷 "。尽管背靠大机构资源自立门户,但在巨头林立的传统市场里,他的工作室始终不温不火。

转机出现在大前年。一位同行转型做中亚留学的消息,让陶强突然意识到:" 中国留学市场长期被精英阶层垄断,但真正庞大的需求其实在普通家庭。"

他果断调整业务方向,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三四线城市的工薪家庭——这些被主流机构忽视的群体,恰恰构成了最广阔的市场蓝海。

说干就干,陶强与合伙人马上开启了 " 全球扫校 " 模式。

过去两三年,他保持着每月至少一次的跨国飞行频率,先后考察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联酋等国家,与近 30 所海外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与欧美国家动辄每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留学费用相比,这些 " 非主流 " 留学地的主要吸引力在于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宽松的入学条件。

以 QS 排名 200 以内的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为例,该校本科生一年的学费约为 1-2 万元人民币,加上生活费,年度总开支可控制在 10 万元以内。这个数字仅为欧美留学费用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 在国内如果读三本或者民办大专的话,每年的学费也得两三万块钱,再加上生活费、住宿费等杂费,总花费其实和在哈国立留学相差无几。

但在这里,孩子拿到的是国际认可的本科文凭,未来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选择空间都会大很多。" 陶强说。

" 免高考成绩、无语言要求、百分百录取 " ——这几乎是所有中亚留学中介的统一话术模板,一些中介甚至直接标榜:" 我只为学渣服务,学霸请绕行 "。

郝女士正是被这样的宣传打动,决定把儿子送到 " 斯坦国 " 的。

儿子高考成绩不到 300 分,连民办本科的门槛都达不到,只能读个普通大专。查分那天,孩子表现得很平静,郝女士却焦虑到满嘴起泡,失声说不出话。

身边有家长陆续开始筹备 " 升学宴 ",虽然她讨厌这种习俗,但想到这些年送出去的天价礼金,也希望能借机收回。可一想到要在宴会上公布孩子的分数和录取学校,她就感到无地自容。

现在有了出国留学这个选择,总算让她挽回一些颜面。唯一的顾虑是语言障碍——儿子完全没有俄语基础。

不过,在陶强看来,郝女士的这些担忧根本不值一提。

与欧美主流留学市场不同,中亚、非洲等小众留学国家的合作院校通常不提供佣金返点,中介机构的盈利模式完全依赖于向学生收取的服务费。

在陶强的价目表上,中介费是 8000 元,包括资料翻译、文书制作、面试辅导、签证代办等所有环节,若没有足够的生源规模支持,这个价格几乎无利可图。

真正能给他带来利润的是 " 增值服务 "。

以语言解决方案为例,面对像郝女士这样担心孩子语言能力的家长,陶强会提供两种选择:

一种是提前去所在学校读预科,然而对于俄语零基础的孩子来说,即便提前一年读语言,大概率也无法达到正常上课的能力,所以他们会提供第二种选择:" 无忧套餐 "。

所谓 " 无忧套餐 ",就是中介承诺从孩子入学到毕业全程护航,机构可提供包括课程翻译、论文代写、答辩辅导等全套学术支持,收费 10 万元人民币。

此外,该套餐还涵盖海外生活全方位托管服务——从落地接机、代为租房,到协助开设境外银行账户、办理居留手续等,一应俱全。

部分高端套餐还会提供 " 学业管家 " 服务,专人负责跟踪课程进度、与教授沟通,并定期向家长发送学习报告,确保万里之外的父母也能对孩子的留学生活了如指掌。

陶强透露,当招收的中国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后,往往能获得特殊政策:不仅可以单独开设中国班,还能适当调整学制。

俄语系国家普遍沿袭前苏联的 4-2-3 学制体系,即本科 4 年、硕士 2 年、博士 3 年。但对于独立成班的中国学生,校方通常会灵活处理。

以硕士研究生为例,在单独组班的情况下,即便是计算机等常规需要两年完成的专业,学制也可以压缩至一年。

对于不想学习俄语,英语基础还行,但预算有限的学生,留学中介们也开发出了一条成熟的 " 高性价比替代路径 "。

一些欧美大学在中东、非洲等地设有分校,这些海外分校的学位证书与本校完全一致,但是学费和生活成本却只有本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非洲加纳校区为例,该校四年制本科总学费约为 12 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甚至不够支付英国本校一年的学费。

另外,持有高考成绩或 A-Level 成绩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三年制本科,相当于 " 白赚 " 一年的时间和费用。

不过,这类分校的学费优势虽然明显,但入学门槛并非完全 " 放水 ",申请者仍需提供雅思 5.5 分及以上的英语成绩证明,同时对高中三年的成绩均分也有考量,比较适合经济条件有限又想拿名校文凭的学生。

" 同样是兰卡斯特大学的毕业证,在英国读四年可能得一两百万,而在加纳校区几十万就能搞定。就像买同一个品牌的包包,专柜和奥特莱斯的区别,背出去都是名牌,谁会问你在哪儿买的呢?" 陶强说。

一条被 " 包装 " 的捷径

除了学费低、门槛低,真正让郝女士下定决心送孩子去中亚留学的,是中介反复强调的 " 考公考编 " 优势。

" 咱们合作的院校都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名单上,回国考公务员、进国企都没有问题 " 中介信誓旦旦的承诺,击中了这位焦虑母亲最迫切的需求。

"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拥有全球排名 100 多的海外院校学历的求职者,往往比国内普通三本院校毕业生更具竞争优势。如果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一年制硕士,考公考编、一线城市落户等机会都能把握住。

虽然是小语种国家的留学经历,但在职称评定和薪资待遇方面,与欧美国家留学生并无明显差异。"

陶强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他经手办理的一位学生,在中亚某大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被国内一所高校聘为讲师。与这位学生同期入职的另一位老师,毕业于英国的一所红砖大学。

" 我们在闲聊时算过一笔账," 这位学生回忆," 同样是一年制硕士,在英国留学的同事一年花了 55 万,而我的总开销还不到 10 万。"

虽然小众留学性价比很高,但实际操作中困难也不小。

陶强坦言,以前做欧美留学时,最大的难点是帮学生争取名校 offer;而现在最难的是要说服家长接受这些相对冷门的地方,愿意让孩子去这些国家读书。

" 跟家长谈‘开阔眼界’这套根本没用," 陶强直言不讳," 但只要提到毕业后能考公考编、进央企国企,他们立刻就来精神了。"

这种直击痛点的宣传策略虽然有些功利,效果却出奇地好。在某三线城市的留学推介会上,以 " 考公进国企 " 为卖点的 PPT 页面,被家长拍照转发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内容。

陶强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随着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海外布局步伐加快,许多央企和大型国企都在中亚、中东和非洲等沿线国家拓展业务。

这种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化,直接催生了一类新型人才需求——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熟悉当地语言文化的留学生,正成为这些企业优先考虑的人选。

老何是某国企的资深工程师,经常去中东和非洲出差,这些年跑过沙特、阿曼、卡塔尔、埃塞俄比亚等很多国家。

儿子还有一年高中毕业,但以孩子目前的成绩来看,考上国内本科希望渺茫。

为此,老何早早就做好了规划——送儿子去迪拜留学。这个选择既考虑到了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也有将来让孩子进国企的打算。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经常去中东工作,可以随时看望儿子。

" 家里条件好的当然首选欧美留学," 老何说," 但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只能量力而行。中东留学是个不错的折中选择——既能为孩子争取国际学历,又不会让家里负担过重。做父母的,只能在能力范围内搭个梯子,孩子能走多远,终究要靠他自己。"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