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被动投资浪潮的持续席卷,2025年二季度的ETF市场呈现出鲜明的分层格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场ETF数量达1207只,较2024年底的1046只增加161只;总规模攀升至43050.57亿元,较去年增长5791亿元。
在ETF规模TOP20的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以7513.36亿元的管理规模稳坐行业头把交椅,较年初规模增长931.70亿元,龙头地位愈发稳固。易方达基金以6666.48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其648.07亿元的增量凸显了其在产品线布局上的优势。

引人注目的是,富国基金在年内大举揽入514.55亿元的ETF增量,总规模跃升至1817亿元,一举超越国泰基金,跻身行业排名第七位;而海富通基金则凭借439.44亿元的增量实现规模翻倍,管理规模达到957.99亿元,直逼千亿大关,成为TOP20中增长最为迅猛的机构。
在规模增长榜单上,两极分化的趋势尤为突出。除了华夏、易方达这两大巨头外,南方基金和广发基金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年内分别增长448亿和306亿。相对而言,华泰柏瑞基金虽以4994亿的规模保住了季军之位,但其293亿的增量已难敌富国、南方等后起之秀。

另外,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凭借差异化的战略成功突围:西藏东财基金以104亿的增量推动规模扩张70%,鹏扬基金则以96亿的增量带动规模翻番,这反映出细分赛道ETF的巨大潜力。
然而,在规模TOP20的基金公司中,招商基金却成为唯一一家规模出现负增长的机构,其ETF管理规模较年初缩水20.44亿元。其中,招商A500指数ETF年内缩水50.52亿元,最新规模仅剩下87.34亿元。
从单只产品来看,富国基金的强势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港股通互联网ETF,该产品年内吸引了超过257亿资金净流入;海富通则凭借短融ETF和城投债ETF分别吸引了超过196亿元和73亿元的新增资金。此外,华安基金的黄金ETF年内规模激增311.47亿元,总规模攀升至598.23亿元,增量仅次于华夏的沪深300ETF。

头部宽基指数ETF呈现出分化的态势。华夏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以326.95亿元的增量成为宽基赛道的最大赢家,规模突破1967亿元;而易方达沪深300ETF虽规模高达2659亿元,但196亿元的增量却不及华夏同类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3747.02亿元的庞大体量继续领跑全市场,但年内规模仅增长150.73亿元,增速明显放缓。
总体来看,市场正在奖励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和行动敏捷的参与者。当华夏基金依托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旗舰产品持续吸金时,富国、海富通等公司已通过细分赛道产品实现弯道超车。而那些固守传统产品线的基金公司,则正面临着规模停滞甚至流失的压力。
随着三季度ETF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能够精准洞察市场缺口、快速布局创新产品的机构,有望继续改写行业版图。归根结底,ETF市场的竞争已演变为产品创新力与生态构建力的较量,新浪基金将持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