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步行街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近年不断打造消费新业态,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上海黄浦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如何吸引外资提升城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8月27日上午,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围绕“奋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区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主题,介绍黄浦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构建多层次演艺网络,“全年有戏”
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惠丽表示,黄浦区是资源禀赋比较独特的区域,是全国看上海、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在黄浦,有外滩、南京路、豫园等重点地标,也有庞大的游客消费群体。黄浦区促进消费主要是注重以人为本,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挖掘消费潜力。
徐惠丽介绍,黄浦区促进消费主要有以下举措。
打造青春经济。通过引导和支持商业企业自主更新,尤其是二次元、潮玩、策展等周边产业,多点开花带动商业街区年轻化转型。
开拓银龄经济。聚焦老年人多样化消费需求,开展新的探索。比如,支持第一百货打造“银铃俱乐部”,推出餐券、理发、脱口秀体验、兴趣课程等60余种服务,把传统商场变成了老年人需要的“无压力社交场景”。
发展演艺经济。黄浦拥有专业剧场27家,获得区级备案的演艺新空间101家。这些演艺空间突破了传统剧场的孤岛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演艺网络。黄浦区现在“全年有戏”,一些场馆还承接了国际IP首演,比如今年《千与千寻》舞台剧上海站演出在上海文化广场收官,有超7.8万人次观演,其中有50%观众专程从上海之外赶来,海外购票观众超过2000人,这个演出成为这个夏天全国演出市场的热议话题,让更多人“为一部戏,赴一座城”。
把握入境消费新机遇。今年上半年,境外人士入住黄浦宾旅馆超94万人次,同比增长56%,一方面黄浦区推出多语种标识、支付便利化等服务,同时强化退税便利度。率先实现“全市通退”,设置了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完成全市首单支付宝国际版支付。在离境退税领域,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开具申请单在今年上半年超过3万份,同比增长近300%,实现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126%。
同时,做强首发经济。“十四五”以来,黄浦区引进各类高能级首店、旗舰店、体验店一共919家。聚焦时尚产业和新品首发活动,支持首发经济引领性品牌进商场。释放赛事经济新活力,在黄浦区,无畏竞技场、上海KPL电竞中心相继先后建成投用,未来将衍生出更多的商业业态,助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
如何内外联动吸引外资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黄浦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十四五”期间黄浦区外资经济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如何吸引外资,提升城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黄浦区商务委主任邱文介绍,从数量上看,黄浦区外资独立法人机构近3000家,投资来源地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集聚了多国驻沪领事馆和国际商协会组织;从质量上看,区外资盈利企业数占比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市外资企业百强上榜企业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二;从能级上看,区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占比常年保持在40%以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自2020年底的53家,上升到目前的83家,研发中心从2020年底的2家上升到目前8家。黄浦区主要从三方面推进外资工作:
一是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外向型经济承载能级。黄浦区积极打造高能级、强辐射的功能性开放平台,推动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机遇,在新天地等黄金地段释放优质空间载体,为外资提供广阔发展平台和高品质城市配套。今年,黄浦区在“大豫园片区”打造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赴境内外开展专题路演,吸引外资深度参与区域重点功能区建设。
二是强化内外联动,完善外资投促与服务机制。早在2021年,黄浦就成立了区外资工作推进小组,46个部门协同推进外资工作。到2024年,黄浦进一步优化外资统筹调度机制,在信息共享、项目跟进、企业服务等方面,实现高效跨部门联动。同时,不断拓展全球投促网络,与市外资协会、德商会等14家机构建立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伙人单位的支持下,引进一批外资项目。黄浦区还创新打造“云见黄浦”线上招商平台,面向德国、意大利等重点国别开展常态化推介,实现了不出国门,精准招商。
三是持续对标一流,优化外资发展生态。企业服务方面,黄浦区借助三级圆桌会议平台,区领导、各部门零距离回应企业诉求。针对外资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联合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政策宣贯,提供商标维权、商业秘密保护等实务指导。
“开放是黄浦的鲜明特质,也是激发黄浦城区活力的内在源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机制,做好服务,努力为上海、为全国外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黄浦力量。”邱文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